分享

治疗失眠常见的4大误区,处置不当容易进入恶性循环

 鹩歌 2019-07-21

本文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邱鸿钟教授原创

治疗失眠,必须先搞清楚是否真的属于病理性失眠?并属于哪一类型的失眠?为何失眠?

一般来说,自己是否失眠大多成年人是可以由自己判断的,但是,临床上还是常见一些人自我贴上失眠标签而,长期服安眠药的人,例如一些人说他失眠严重,但梦也很多,这听上去就很些矛盾,既然没睡着,又怎么会做梦呢?还有人说自己没睡着,但家人总说他一倒下就鼾声如雷。可见,当事人自己主观报告的失眠并非一定可靠。

睡眠障碍不只是失眠

中医古文献中所记载的睡眠障碍就有:多梦、恶梦、磨牙、打鼾、梦游、梦魇、梦交、梦呓、梦遗、魂游、失魂、梦饮食、梦悲哭、梦坠、梦飞、梦惊、夜惊、遗尿、嗜睡等。

治疗失眠常见的4大误区,处置不当容易进入恶性循环

现代医学文献中记载的睡眠障碍则有:睡眠周期紊乱、轮班不适应综合症、时差病、睡眠倒错、不宁腿综合症、睡眠机能不全、睡眠型癫痫、恋床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睡眠呼吸暂停伴入睡和维持入睡障碍、药物戒断综合症、昏睡、匹可威克氏病等。

心理医生需要对当事人的睡眠质量、失眠类型、引发睡眠障碍的生理、心理和家庭社会原因、当事人关于睡眠的非理性认知特点等进行评估才能对症对因治疗。

睡眠障碍诊治中的常见误区

● 偶然的失眠却长期过度治疗。一般而言,受长途旅行、环境变化、生活事件的影响,出现短时间的失眠不并不是病理性问题,但一些人对此担心恐惧,过分在意,急切求医问药,甚至长期过度治疗。

● 有选择性地注意相关信息,造成自我循环不良暗示。过度关注睡眠的人往往十分留意和相信互联网、电视报纸、微信上各种有关失眠害处的说法,并对号入座,认为自己有那些症状,似乎越看越像,越想越严重,引发更多的焦虑情绪和过度求医行为。

● 不断通过更换药物,使用各种保健品和器具,但疗效总不尽人意。有睡眠障碍的人为了“根治”自己的失眠,特别留意舍得花时间和金钱去各种据说效果不错的医院,寻觅可以药到病除的“神医”,购买促进睡眠的各类保健品和保健神器,结果几乎戏剧性地一样:开始有效,但时间一久就不行了。

治疗失眠常见的4大误区,处置不当容易进入恶性循环

● 安眠药依赖或成瘾。大多数人服用镇静安眠的化学药物都能很快入睡,但长期服用所引发的毒副反应几乎是难以避免的,如困倦、眩晕、无力、头昏眼花、记忆减退、精神疲软、嗜睡、便秘和性欲减低是较为常见的;如大剂量服用还可发生视力模糊、兴奋不安、共济失调等,以及皮疹、剥脱性皮炎和药物热。

患有睡眠性呼吸暂停症的失眠者甚至可能因安眠药可延长呼吸暂停的时间,以致发生猝死;长期使用安眠药物,可发生成瘾性,一旦突然停药,会发生失眠加重、恶心呕吐、狂躁、焦虑不安、震颤,甚至惊厥、抽搐等戒断综合征;长期服用安定类药物可导致服用者情感冷淡,或脾气暴躁、性情古怪等性格改变。

睡眠障碍的心理咨询与治疗

睡眠障碍并非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事实上,大多数睡眠障碍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意味着某些心理社会问题没有解决时在躯体形式上的一种奇诡的转化。

失眠者总是喋喋不休地诉说自己失眠的痛苦和对失眠的各种担心,却很少关注自己的家庭、婚姻、工作、人际关系、工作业绩、性生活等睡眠之外的情况,更很少思考这些因素与失眠的内在关系。

治疗失眠常见的4大误区,处置不当容易进入恶性循环

正因如此,凡睡眠障碍者建议接受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 睡眠障碍的心理评估与咨询。心理评估包括心理CT测试、中医望、闻、问、切,精神分析,以及脑电图等多种医学手段。

对睡眠障碍的性质(如器质性失眠、非器质性失眠、心理生理性失眠、药物性失眠等)、类型(尤其是矛盾性失眠、抑郁症导致的失眠的鉴别诊断)、失眠的心理和家庭社会因素,以及与睡眠相关的非理性认知状况的评估医护咨询等。

● 睡眠障碍的心理治疗。包括内观正念疗法、自我催眠与放松治疗、认知行为治疗、音乐治疗、家庭治疗;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抗焦虑治疗、催眠药物依赖性睡眠障碍的戒除等。

最好的失眠治疗方案就是因人而异的辨证施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