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七章:天地不自生,对宇宙德行的初级感知

 饮膳道人 2019-07-22

经典语录

圣人把自己置于世人之后,反而能处在世人之前;把自己置于世人之外,反而能使自己地位保全。这不正是圣人不依靠自己的力量吗?正因为圣人不依靠自己的力量,所以才能拥有自己的力量。

【承启】

承接上一章,本章论述处于初级阶段的修炼者,对宇宙德行的直觉感知——宇宙的力量确实是外来的,而不是自身固有的。

原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译文

宇宙延绵不断地生育着万物。

宇宙之所以能延绵不断地生育万物,

是因为宇宙不依靠自己的力量,

所以才能延绵不断地生育着万物。

正因为如此,

圣人把自己置于世人之后,

反而能处在世人之前;

把自己置于世人之外,

反而能使自己地位保全。

这不正是圣人不依靠自己的力量吗?

(正因为圣人不依靠自己的力量,)

所以才能拥有自己的力量。

解析

在第五章老子讲述了宇宙第一个德行——不仁,本章讲述宇宙第二个德行——不自生,即不依靠自己的力量养育万物,反而才拥有自己的力量,说明宇宙的力量是外来的。

本章几处翻译都和传统的翻译不同,这里要做简要的澄清。

首先,我们把“天长地久”翻译成“宇宙延绵不断地生育着万物”,而没有翻译成“天地长久存在”,这是基于两个理由。理由一,老子并不认为宇宙本来就是长久存在的。比如在三十九章讲到“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理由二,本章明显是沿袭第六章的“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的。可见,宇宙有其根,失去根就不能长久存在。

其次,我们把“不自生”翻译成“天地不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能长生”翻译成“才能延绵不断地生育万物”。这是因为三十九章讲到宇宙是依赖于“一”而长久的,失去“一”就死了。

第三,我们把“无私”翻译成“不依靠自己的力量”,而没有翻译成“没有私心”。这是根据“私”的古汉语本义翻译来的。而且只有这样翻译,才能和第六章关联起来。很显然,第六章是第七章的铺垫,这两章本质上是一章。

和第六章一样,本章实际上也是在讲述一个初级修炼者对于宇宙的感知,对“一”的感悟的。

在本章,修炼者对宇宙的感悟是比较表层的,他延续第六章的感悟,明白了为什么宇宙会持续不断地生育万物的根源,就是不依靠自己的力量。

到了中级阶段,他感悟到宇宙也有不长久的现象确实存在,并已经有了“希言自然”的感觉了。到了高级阶段,他体悟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终于彻底开悟了。到了玄的阶段,他就知道原来“天地之所以长久”,是由于“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智慧圆融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