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例分析:脊柱痛风石压迫脊髓

 好大水 2019-07-22

来源:医学之声 作者:Riley

脊柱痛风石压迫脊髓

患者张某,痛风、糖尿病、高血压病史10余年,5年前开始出现全身多发痛风石,上个月来院就诊,予住院处理。入院第2天出现感觉障碍平面上升,伴有右肩背部、上臂外侧疼痛。查体后考虑颈胸段脊髓、神经根存在压迫,建议做双源CT确诊,确诊后尽早手术解除脊髓压迫。

然而,张某认为手术风险大,坚持先保守治疗,就这么拖着,检查也不做。无奈医生只能予抗痛风、营养神经等处理。没两天,张某竟然拉不出大小便来了,赶紧求助医生。

在完善检查后,因张某合并有肾功能不全,血糖偏高且不稳定,无法立即施行手术。在血糖及肾功能逐步好转并控制后,终于在全麻下给张某做了“经后路颈椎管减压 病灶清楚 椎弓根内固定 髂骨植骨融合术”。

术后,张某右肩背部、上臂外侧疼痛消失。术后3周,躯干感觉恢复,会阴部、双下肢感觉依然减退,可在搀扶下行走。术后12周,张某可自行行走,全身感觉正常,大小便控制基本正常。

病例分析

1. 病例中的张某,是一位有10多年的痛风病史并有四肢多发痛风结节的患者,但直到脊柱区域疼痛出现,张某都未曾做双源CT双能量成像检查。这是导致后面脊柱痛风急性发作的重要原因。

2.术前从截瘫现象出现到实施手术是拖了4天的,如果能把握适当的手术时机,解决不稳定和压迫问题,应该能收到比现在更快更好的疗效。

3.另外,张某存在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合并症,也致使本病例手术需要在控制合并症稳定后才能施行。

案例警示

1. 脊柱痛风的诊断较为困难,因为它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而普通CT及MRI影像学特征是不明显的。

因此,对于合并有脊柱区域疼痛的患者,若存在痛风病史,特别是存在皮下或其他部位痛风石时,应考虑脊柱痛风石的可能,及时行双源CT双能量成像检查。

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对脊柱痛风,尤其是早期有较高的检出率,是目前对周围关节单钠尿酸盐结晶沉积较为敏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2.若明确椎管内的占位为痛风石,且出现节段不稳、脊髓压迫症状,全身情况允许时,应尽早行病灶切除减压 融合内固定术。因为痛风的急性发作及可能伴发的椎体不稳,均可能造成脊髓的损伤,而神经损害时间越长,术后恢复时间可能越长。

3.脊柱痛风的治疗包括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内科治疗即降尿酸治疗,当内科治疗效果欠佳时,患者就要准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因此,控制尿酸水平长期达标是脊柱痛风治疗的关键。

4.合并症也会影响疾病的治疗,尤其是手术。因此,平时应积极治疗合并症,将血糖浓度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改善肾功能不全......

最后,建议长期都有颈背痛的高尿酸患者,最好去正规医院做个详细检查,明确是否得了“脊柱痛风”,便于后续针对性治疗的尽早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卓, 王玮, 付永娟,等. 存在脊髓压迫症状的脊柱痛风石[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6, 16(11):791-79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