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向领导提意见

 江南一鱼6jvvqc 2019-07-23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武皇帝 建元二年 前139年 

及赵绾、王臧以文学获罪,窦太后以为儒者文多质少,今万石君家不言而躬行,乃以其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

建在上侧,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上以是亲之。

庆尝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 

【译文】等到赵绾、王臧因儒学而获罪,太皇太后窦漪房认为儒者空谈误国,现在万石君石奋一家人只做不说,于是任命石奋的大儿子石建做了郎中令,小儿子石庆担任内史。

石建在皇帝身边,见有些事情可以进谏,就屏退左右尽情直言切谏,到了朝廷,又一言不发;皇帝因此而喜欢他。

石庆曾担任太仆,驾车外出,皇上问车中多少匹马,石庆用赶马的棍子一一点完,举起手来回答说:“六匹马。”石庆在几个儿子中最为疏略平易。

【解析】一、故事背景

建元元年,武帝刚刚登基,问策未央宫,董仲舒上《举贤良对策》,集百家思想,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结合现实社会,提出来“天人感应”思想,把神权、皇权、父权、夫权融会贯通,开中国神学帝制之先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年轻的汉武帝大为欣赏,摩拳擦掌的开始在朝堂上任用儒派。

岂料刚刚下水刘呛水了,挑事的儒家官员纷纷被赐死。汉初以黄老学说治国,太皇太后崇尚道家,现在汉武帝一上台就要否定老太太的政治路线,有点冒进,年轻的汉武帝这是打脸不成反被打,从此知道了谁才是真正的老大,开始了多年的蛰伏,直到老太太去世。

我感觉这一次儒道之争,其实汉武帝心里是有底的,他已经做好了面对失败的准备,从他没有重用董仲舒可以看出来,因为这相当于变法,一旦失败,大臣都是牺牲品,汉武帝心里没底,所以没有重用董。

石建石庆兄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儒家被暂时打倒后,被作为榜样典型,火线提拔。

 二、意见要在私下提

建在上侧,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极切,至廷见,如不能言者;上以是亲之。

 石建比周亚夫机灵多了,前面我们讲周亚夫,公然和汉景帝唱反调,拆老板的台,周亚夫死就死在这里。

再看石建,两相对比之下,就显得石建向领导提意见特别谨慎了,石建总是私下向汉武帝提意见,开会的时候都是一言不发,这么做有什么好处?

1.照顾领导面子

既然是提意见,必然是事情有可以改的地方。既然是需要改,公然的向领导提出来,如果提对了,岂不是显得领导考虑问题不够周到?如果提错了,岂不是显得自己蠢?既然怎么都讨不到好,为何要去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

而私下提就不同了,私下提意见,领导往往不那么在意是否有损权威,反正没有人看见,前提是你得是个嘴有把门的人。就算你提的意见不够好,也能让领导对你谆谆教诲,一方面显得领导棋高一着,另一方面又增进了和领导的关系。

对于有政治智慧的下属来说,公开提意见,就必须是在领导表态之前,其目的,大多是为了测试众人的态度,让领导更了解大家的倾向,为领导最后的决策提供更多数据支撑。

2.隐藏自己锋芒

锋芒毕露,容易被人窥探深浅,暴露弱点和倾向。弱点和倾向暴露出来,则容易被有心之人针对。而意见私下提,则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暴露自己的弱点和倾向。

3.避免得罪同僚

提意见,必然涉及利益关系。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众目睽睽之下发表意见,往往会不知不觉中得罪人,因为受众太多了,各方面利益关系交织在一起,非常复杂。

损人利益,如杀人父母,无形中就会为自己制造潜在敌人,这些人在暗处,往往会在关键时候,给你意料之外的致命一击。

三、态度和结果一样重要

庆尝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 

在常人眼中,石庆的做法有点多此一举,甚至有点搞笑。皇帝问有几匹马,明明扫一眼就了然于心的事情,小学生都不会搞错,为什么还要一一去点?

其实这就跟领导发表讲话,下属要带上小本子做笔记是一个道理。这代表了尊重,代表了下属对领导的态度,认真贯彻落实领导意见的态度。

特别是对于注重细节的领导,下属有一个好的工作态度,往往就能先人一步,比别人得到更多的机会和青睐,有没有能力另说,更容易得到机会是肯定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