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种很多人不知道的病和白内障一样严重,可致盲

 湖南周慎 2019-07-23

如果问中老年人失明的“凶手”,很多人都知道白内障和青光眼,但第三位却甚少有人知道。它就是黄斑变性。

听到这个名词,您可能心里会直嘀咕,“脸上有斑还会导致失明?可别忽悠我了。”

那是因为你被名字带跑偏了。黄斑并非长在脸上的斑,而是位于眼底光学中央区的一个每个人都有的正常结构,如下图:

黄斑是眼底视觉功能最敏锐的部位,帮助眼睛完成精细视觉,包括阅读和辨别颜色等,有专家把它比喻成眼睛的“心脏”。当这个结构发生病变,即称为黄斑变性。

致盲凶手之一

作为眼睛的“心脏”,黄斑区承担着诸多功能,一旦它发生病变,后果自然比较严重。

在发病初期,它有视力下降、视物变形、中心暗点这三个主要症状。

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视力不可逆地损伤,最终导致失明。数据显示,它已成为全世界中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

50岁人群高发

黄斑病变种类很多,但发病率最高的一种是老年性黄斑变性(又称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它的发生主要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患者多为50岁以上。还与遗传因素、视网膜慢性光损伤、吸烟、肥胖、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

老年性黄斑变性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可以分为干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和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

干性老年性黄斑变性起病缓慢,视力缓慢下降,可有视物变形,眼底可见大小不一的黄白色玻璃膜疣,黄斑区色素紊乱,进一步出现地图样萎缩区,常被误诊为“老花眼”;

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表现为突然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出现眼前黑影,黄斑视网膜下可见出血、渗出。

早期发现黄斑变性

同样是致盲凶手,黄斑变性的“知名度”却比白内障、青光眼低很多,临床上,大部分患者去就诊时已发展至中晚期,已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期。那么,有没有办法早期发现它呢?

一是自查。自觉有症状但又不确定的话,可使用阿姆斯勒(Amsler)表格自查。

眼睛距离表中黑点30cm看(可戴眼镜),检查右眼时捂住左眼,检查左眼时捂住右眼。若出现以下异常情况,应尽快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二是进行眼科检查。每年进行健康体检时,应在视力检查、眼底检查等基础项目外,增加视网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项目,因为OCT可对黄斑区进行细致的断层扫描,医生可观察到黄斑区病变位置和病变程度,是早期筛查和诊断黄斑变性的“利器”。

如何保护眼睛的“心脏”?

虽然老年性黄斑变性多发生在50岁以上人群,但并不代表50以下的人就不需要关注了。黄斑区需要提早呵护,黄斑变性这种疾病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预防:

  • 戒烟、远离二手烟;

  • 控制体重;

  • 强光下活动时佩戴墨镜或偏光镜,避免光损伤;

  • 抗氧化:多吃富含叶黄素、玉米黄素、维生素C及维生素E的食物,主要有深色蔬菜(菠菜、香菜、豌豆等)、黄色蔬果(玉米、胡萝卜、番茄、红薯、柑橘等)、鸡蛋、鱼类等。

快快行动起来吧!(编辑/彭珽 主审/陈志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