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处置好能力极强的弟弟奕訢,咸丰皇帝托孤注定失败

 泰荣林黑皮 2019-07-24

文:张军锋(读史专栏作者)

爱新觉罗·奕詝估计是大清朝最为不幸的当家人,他主政的十一年可以说是大清入主中原以来各种矛盾总爆发的阶段,朝廷吏治败坏,南方洪秀全与他分庭抗礼,几乎要动摇大清的根基,西方列强虎视耽耽,内忧外患齐齐压在这个年轻皇帝并不十分强健的肩头,而他的为政能力又比较一般。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吉利、法兰西两个强盗加上外围俄国、美国几个等着坐地分赃的饿狼齐上,准备来一次趁火打劫,打打停停四年之久,直到1860年9月,他最不愿看到的事情发生了,英法联军攻破国门,举国震动,奕詝这个命苦的男人不得不离京避难。

也许,这时离京的他,估计不会想到自己再也没有机会看一眼那代表天子无上权力的巍巍紫禁城。

次年7月,热河行宫杨柳依依,依旧一片盛世祥和,然而此时奕詝的身体已如他治下的大清一般江河日下,危在旦夕。他的内心是五味杂陈的。

他愧疚,祖宗江山交到他手里,到如今遍地狼烟,四海沸腾,他有何面目见列祖列宗于九泉之下;

他愤懑,唯一的皇子载淳只有六岁,虽然清朝不乏幼主冲龄即位的先例,但是如今形势万分险恶,他应该如何安排自己的身后事,才能保证皇权不受威胁。

他必须速下决断,给自己的儿子留下一个尽量平顺的朝局。

阎王并不会因为他天子的身份多给他一时半刻的时光。17日,他终于去向祖宗述职了,临终作出了他认为最为稳妥的安排:

一、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当然这是绝对没有争议的事,毕竟尽管后妃不在少数,多年下来也就这么一根独苗而已。

二、命御前大臣载垣、端华、景寿,大学士肃顺和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八人辅政,事实证明。他确定的辅政班子实在不怎么样。

三、授予皇后钮祜禄氏“御赏”印章,授予太子载淳“同道堂”印章,鉴于载淳只是个黄口小儿,“同道堂”属于此时的懿贵妃,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慈禧老佛爷,并规定这两方印章是朝廷旨令生效的必要条件。

咸丰估计自以为将后事安排的天衣无缝,尤其这一手权力制衡,可谓神来之笔,既可避免辅政大臣坐大危及幼主,又避免了刘彻立子杀母的宫廷悲剧,实在要比当年的汉武大帝高明许多。

可惜的是,他的良苦用心,在他尸骨未寒之际就付诸东流,其中的原因估计连他自己都是想不明白的。

实际上,作为最高统治者,他本身并没有对当时的朝局及周围的人做到全盘把握,他的安排与其说是制衡,倒不如说是制造矛盾,并且斗争双方实力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首先是顾命八大臣与两宫太后的矛盾。按照咸丰的安排,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及载淳是最高统治者,拥有大义名份,但并不通晓政务;八大臣无大义名份,但可掌控朝局,双方合作可保朝政稳定。

但是,两宫太后与八大臣之间并没有合作,或者说有效的制衡,而是转眼就演变为不可调和的斗争。慈禧指派御史董元醇上疏奏请太后代理朝政,八大臣以咸丰皇帝遗诏和祖制作为武器坚决反对。

此次交锋两宫太后完全不是对手,八大臣一致对外打压孤儿寡母,激烈的辩论把小皇帝都吓尿了(《越缦堂国事日记》记载:肃顺等人恣意咆哮,声震殿陛,天子惊怖,至于涕泣,遗溺后衣)。

这时,两宫太后也看明白了,大行皇帝英灵尚在,就敢欺凌主上,日后还了得。她们为了自己身家性命,也必须奋起一搏。但是,她们此时力量弱小,必须装孙子,寻找盟友。

其次,是恭亲王奕訢与皇帝本人及八大臣的矛盾。实际上,奕訢达成与两宫太后的政治同盟,全力协助推翻他兄长的临终安排,发动惊天政变,是兄弟俩矛盾多年累积的必然结果。

作为同父异母的兄弟,咸丰与奕訢同在奕訢生母静贵妃膝下长大,两兄弟亲密无间,无异于于同胞兄弟。但是,兄弟情谊一旦沾上权力二字,就会变异,随着父亲的老去,兄弟俩不可避免地成为储位的竞争者。

皇位面前无父子,更别说兄弟。要命的是,奕訢作为弟弟,其天资才华远远高于咸丰,也最得父亲欢心,按理讲,他的嬴面要远大于咸丰。但是很不幸,他输了。

在父皇储位考察中,咸丰最终胜出,多少有些胜之不武的味道,得益于恩师杜受田的指点,在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他抓住了父亲最为看重的“仁孝”二字,通过自己精湛的演技,干净利落地实现绝地翻盘。

咸丰得偿所愿荣登大宝,对于曾经那个强有力的竞争者自然是心存芥蒂的,更让他不爽的是,奕訢的爵位本应由他作为兄长施恩加封,世纪却由父亲在遗诏中册立。

以上种种,奕訢成为皇兄咸丰心里最为忌惮的一根刺。

奕訢虽然得到皇兄允许,得以打破祖制,参与朝政,但出于对他心存已久的芥蒂,并没有给他提供足以施展其才华的职位,奕訢的内心是不忿的。

1860年,洋人攻占京师,社稷危如累卵,咸丰皇帝弃京城而去,作为重要宗亲的奕訢不仅未能随驾,且临危受命处置此等危局,皇兄对他的态度可见一般。

不曾想,奕訢却能在虎狼环伺的情况下勉力撑持,终得与英法签订和约,挽救了即将寿终正寝的大清王朝。

立有如此不世之功,本应成为幼主辅政的不二人选。以奕訢的才能,足以维持朝政,但奕訢的能力却再次让皇兄大为震憾,如安排他辅佐幼主,作为曾经皇位的强有力竞争者,一旦他有不臣之心,有谁可以压制他?

就此,咸丰遗诏再次将奕訢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

可是,奕訢早已羽翼丰满,岂是容易就能将之闲置的?上一次争储失败,结局最多让他没有一展才华的机会,但这一次闲置,却完全可能断送他的政治生命,甚至于搭进去身家性命——他深知,顾命八大臣与自己结怨已深,这是一次你死我活的较量。

所以,既然咸丰没有将之羽翼彻底剪除,他就必须反击。

共同的敌人让奕訢与两宫太后达成政治同盟。分开来,两宫太后及奕訢的力量,是不能与手持大行皇帝遗诏的八大臣对抗的,但是,二者联合起来后,就让胜利的天平开始倾斜。

尤其是奕訢,已有丰富的政治经验,所以他将这仅有的机会发挥到极致,成功将户部侍郞文祥、文华殿大学士桂良、副都统胜保聚集到自己的旗下,构建了自己的政治团体,加上他自身的能力,已有足够的实力针对八大臣发动一次政变。

后来事态的发展,证明了奕訢绝对是玩政治的高手,在两宫太后与他的密切配合下,仅仅在十多天的时间里,咸丰皇帝确立的政治格局便终结了。

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奕訢荣升议政王大臣,双方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多少人每每提及近代史无不扼腕叹息,为慈禧老佛爷女主临朝给国家造成的衰败咬牙切齿,然而,历史自有他的轨迹,咸丰皇帝的遗诏安排如此不切实际,政变只是一个必然的结果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