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经典·灵枢】有些书,读多少遍都不算多!

 昵称32772025 2019-07-24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是一部综合性的医书,分为《素问》《灵枢》两部分。即使在科学昌明的今天,其所阐释的理论仍有极高的科学价值,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巨著,被称为医之始祖。

“名方中医杯”中医经典传承大会已分两期推出了《素问》中的重点条文,今天我们推送的是《灵枢》中的部分温习内容,来让我们一起探悟枢机之玄奥吧!

《灵枢》涵盖内容十分丰富,此书以整体观念为指导,分别从阴阳五行、天人相应、五运六气、脏腑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等方面,结合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成就,对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养生的有关问题做出了比较系统的概括。

今日温习条文来自《黄帝内经·灵枢》

(条文来自《中医经典等级考试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01

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本神第八)

02

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脏不安。(本神第八)

03

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营卫生会第十八)

04

浊为内,浮泽为外,黄赤为风,青黑为痛,白为寒,黄而膏润为脓,赤甚者为血,痛甚为挛,寒甚为皮不仁。五色各见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浅深;察其泽夭,以观成败;察其散抟,以知远近;视色上下,以知病处;积神于心,以知往今。(五色第四十九)

05

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邪客第七十一)

06

忧恐惧则伤心。形寒寒饮则伤肺,以其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上行。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胁下,则伤肝。有所击仆,若醉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有所用力举重,若入房过度,汗出浴水,则伤肾。(邪气脏腑病形第四)

07

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故人生有两死,而无两生。(营卫生会第十八)

08

夫阴阳者,有名而无形。(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

09

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气合而有形,得脏而有名。(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10

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刺之道毕矣。(九针十二原第一)

11

之所在,皆为不足。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下气不足,则乃为痿厥心悗。(口问第二十八)

12

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慓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邪客第七十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