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脾莫忘扶阳,力度不够亦不见效

 爱中医2 2019-07-24

健脾莫忘扶阳,力度不够亦不见效

前面写过一篇关于脾胃病中医理论和治疗思路的文章,主要讲述了中医脾升胃降的思想,对于临床治疗脾胃病的健脾升清、和胃降浊治疗原则有指导意义。

近一段时间的工作中我体会到健脾莫忘扶阳,力度不够亦不见效,结合一个病例资料分享给大家。

朱某,33岁,自幼脾胃偏差,常年进食后即会出现腹泻,且每于秋冬季节反复感冒,甚至这次刚好没几天就又感冒,免疫力低下,平时周身怕冷,咽部不适。经过近两年的间断治疗,患者脾胃功能较前改善,大便基本成型,日两次。因为与患者接触时间较长,也了解了患者的体质,每次感冒中药治疗的时候必须配伍扶正健脾的药物,否则很难获效,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虚人感冒。

今年五月底因饮食不节导致胃脘胀满疼痛、腹泻,日四次,消化能力变差,甚至不能进食蔬菜,舌淡红,苔白略厚,予健脾化湿药物治疗(党参20g、白术15g、茯苓30g、陈皮12g、苍术12g、砂仁6g、神曲9g、干姜9g、白扁豆15g、枳壳12g、莲子9g),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未复诊。

七月初患者再次就诊,诉上次治疗后虽症状改善,但始终未获痊愈,近日胃脘胀满、食后加重,一吃不易消化蔬菜就胃痛明显,现稍口干,口淡乏味,舌淡红,苔后部白厚,脉滑弦略数,咽部略红,自觉不适。大便略稀,日二次,睡眠尚可。此即为痞证,予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姜半夏12g、黄芩9g、黄连3g、干姜15g、党参20g、炙甘草6g、大枣六枚、木香15g、茯苓18g、炒麦芽9g、香附9g)。

上方服用4剂后症状改善不明显,大便正常,偶有巅顶头痛,口干,舌脉同前,仍以前方出入,加重理气消食药物,配伍吴茱萸治疗巅顶头痛,继续调理4天。一周后患者复诊,仍然食后腹胀,食用不易消化食物胃痛加重,患者略显着急,问到:我这个胃病得多长时间才能调好呀?确实,我以前治疗过不少胃病,采用健脾降胃的方法多能很快收效,这个患者为什么反复不愈呢,我开始认真思考:脾胃运化能力差,甚至连进食一般的蔬菜都不行,用了温中健脾、理气降胃、消食的药物效果也不明显。结合患者体质仔细考虑,患者素体虚寒,当为肾阳不足,元阳不足自然无力温脾,不能运化水谷,必须加重温脾肾力量,当入附子干姜之属,患者咽部不适多时,但是颜色暗红,且无明显疼痛,当属寒凝,宜配合半夏散及汤治疗,具体用药:党参18g、干姜18g、黑顺片12g、炒白术15g、炙甘草6g、姜半夏15g、桂枝12g、茯苓30g、陈皮12g、炒鸡内金12g。

四天后复诊,患者已能进食适量蔬菜,食后胃痛轻微,咽部不适亦有明显改善,既往感觉有痰不出,现可正常排出少量痰浊,患者比较满意,予前方减党参为12g,干姜改为20g黑顺片15g,另入桔梗12g以利咽喉,继续治疗4天。三天后电话随访得之,食后已无疼痛,仅觉轻微不适感,已无大碍。

健脾降胃是中医治疗脾胃病的基本思路,根据患者不同体质当配合利湿、理气等药物,以恢复脾升胃降,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而脾气之升不仅仅是加入黄芪、柴胡、升麻之属,其根本当为补脾肾之阳,阳气一足清气自然上升,这一点大家不可不知。另外我的一点体会就是,如果患者存在气虚情况,但是胃脘胀满明显应该适当减少补气药物剂量,以免影响胃气下降。

本人临床经验尚浅,希望医学同仁多多指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