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论语》之管仲小器

 柠檬树下的思考 2019-07-25

【2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diàn),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管仲,名夷吾,春秋齐国大夫,帮助齐桓公称霸,被称为“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法家先驱”、“华夏第一相”,我们看这些头衔就知道这个人了不起,而且孔子曾经评价,“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dú)而莫之知也(见《宪问篇.第十七》)”,对他评价可谓很高。

不过这里孔子却评价他“器小”,怎么理解这俩字呢?朱熹解释说“言其不知圣贤大学之道,故局量褊浅、规模卑狭,不能正身修德以致主于王道”,意思他只是帮助齐桓公完成了霸业,考虑了齐国的利益,而没有统筹考虑全天下的百姓,心胸和气度还没有达到王道的水平。

接着我们看后边的探讨,管仲是不是俭、知礼,孔子回答说,首先管仲有“三归”,对于“三归”是什么,现在很难理解了,我们只能借鉴南怀瑾的解释“三归堂”,就是房子非常奢侈华丽(也有人解释为:管仲有三套房子,或者管仲有三房妻子),其次是家里用的官员太多,没有兼职的,浪费人力。对于知礼的问题,孔子说君主才在宫殿门口设置“树塞门”(应该是屏风的作用),但是管仲家里也设了“树塞门”,君主为了接见外宾设有“反坫”(应该是住宅一个特殊空间,按礼只有君主才能设置),而管仲在家里也设有“反坫”,这两件事都是违反礼制的事情,怎么能说管仲知礼呢?

从这段话,我们也可以看出,作为君子,真是不得不谨慎,因为像管仲一样这么有成就的人,在去世那么久之后,大家对他的道德瑕疵依然非常清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