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戏精们的“长安”

 昵称54484038 2019-07-25

长安(首都),历来是戏精们的天堂。

1

今天要说的这个人名叫,狄青。

史载,狄青“初隶骑御马直“。

意思是,狄青跟“张小敬”一样,是玩刀子、混社会的主儿。

那年,狄青十六岁。

他大哥在街头砍了人,按宋律,当斩。

狄青熟律法,遂谎说,人是他砍的。

当地政府一查户口,这小子还未成年,算了算了,充军吧。

狄青就这样,入了伍。

为了防止囚犯越狱,宋朝有个规定,凡是被判刑的人都要黥面——

在面部纹上字。

所以,当年武松同学杀人逃跑的时候,不得不留长发、扮行者,遮挡其面。

当然,狄青也被黥了面。

所以,后世常称狄青为黥面将军。

狄青这人会打架,“善骑射,选为散直”,逐渐从散兵成长为将军。

别的将军带兵打仗,都是“雄姿英发”,要么亮衣银甲被中军护着、要么披坚执锐傲立城头——这才能显出将军的威武;

实在不会打,最起码也得“羽扇纶巾”,站在箭射不到、血洒不到的地方远远看着,范儿该装得装。

狄青打仗就不这样——

他“常为先锋“,“临敌被发,戴铜面具,出入贼中“。

这个画风就比较让人毛骨悚然:

打仗的时候,宋军第一个冲出来砍人的是一个长发飘飘、戴铜面具的人……

打了几年仗,狄青砍了不少人,“屠咩、岁香、 毛奴等族”。

有了战功,狄青也逐渐混进了体制内,曰“为殿侍、延州指使”。

也有了自己的圈子:

先是军区参谋(经略判官)尹洙,后来就是军区司令员韩琦和范仲淹。

经天下第一才子范仲淹加持,狄青进步很快:

“擢秦州刺史、泾原路副都总管,迁步军副都指挥使、马军副都指挥使”,一下子进了京城,成了帝国军队的高级指挥官。

那时候的狄青很火。

经常霸占着大宋围脖的头条。

有他在,什么蔡旭坤、什么蔡许坤,谁都别想上热搜。

他发个话题,立马会成为超话第一名。

就连仁宗皇帝都是忠实的“青粉”,时不时就得“诏问方略”。

2

那年,国家有难。

南边有蛮人叛国,称帝,并很快占领越南、广东广西大片国土。

派去的军队也都被打了回来。

仁宗皇帝只好召集大家开会,商量一下谁能带兵出战。

宋朝重文轻武。

所以,这满朝之上大都是文人。

蛮酋造反,杀人舔血,这些文人们想想都瘆的慌。

于是,他们都不说话。

宋制“文人授节钺”。

意思是:

每次出征当主帅的都是文臣;

武将们能冲锋陷阵,能九死一生,能断头沥血,就是不能当主帅。

反正主帅是从文臣里面选,自己说了也白搭——所以,武将们也不说话。

仁宗看大家都不说话,心里着急。

这届下属真TMD不行,关键时候都当缩头乌龟,MD老子早晚得治治你们。

正在这时候,只见狄青走出班列,慷慨道:

“臣愿奉旨南讨,生擒贼首。

仁宗看狄青请命,哈哈大笑:

老子就知道,关键时刻还是狄爱卿靠谱,没枉我粉他数年。

这事遂定——

任狄青帅,即日出征。

3

狄青虽然和“张小敬”一样,都是陇右募兵出身的粗人,都混到了京城,都进了体制。

但,人家张小敬表面上杀伐果敢,对下边人兄弟兄弟的叫着,偶尔杀个把俩人说是为兄弟报仇,其实对京城的那套遮掩腾挪、奔突驰骛熟悉地很。

狄青就不行。

虽然书没读多少,但却比文人还迂。

国家有难,跟你狄青有什么关系。

文人挂帅,早就是大宋的惯例。

“帅”这个帽子,一直是人家文臣的,他们可以不要,甚至可以放到地上踢来踢去,但是你武将不能来拿。

这就是京城的逻辑!

每个人都得遵守这个逻辑,否则,你就得付出代价。

于是,第二天,“廷议纷纷”。

谏官韩绛首先发难。

谏官这个职业比较有意思,说白了,朝廷花钱养着他们只为一件事——骂人。

韩绛的理由比较直接:

青一武夫,不应专任。

意思是:

狄青就是个莽汉,怎么能当军队主帅呢?

此时,狄青的官职是枢密副使,堂堂国家军委副主席;谏官韩绛最多也就是个从八品,可能是连副科都没解决的科员。

就因为出身不同,为国尽忠半生、身中八处箭伤的狄青不得不面对韩绛的颐指气使。

仁宗被吵得受不了,只好把这些文臣们都召来,问道:

要不从你们中选个人出来挂帅,南征岭南,让狄青给你们打下手?

岭南是什么地方?

荒蛮之地,瘴气瘟疫流行,有命进去,没命出来。

这帮文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出来接手。

仁宗没办法:

你们都不愿意去,要不就派个太监挂帅,狄青给太监打下手,总行了吧?

这个帽子是给文臣们戴的,武将们不让戴,宦官就能戴?

所以,仁宗的话还没落,韩绛的老领导、知谏院李兑就站了出来:

宦官也不能挂帅。

仁宗气不打一处来:

ND,你们这群嘴炮,自己不敢为国出力,还不让人家狄青干,连太监也不行;不管怎么样,今天你们必须给老子选出个人来,否则,都TND给老子滚蛋。

领导一生气,下边人就有点害怕了。

当然,这里面最害怕的就是——宰相庞籍。

文臣们的头儿。

庞籍心里明白,这群人都是自己的学生、同僚,谁有多大能耐他门清——

南征,谁去谁死;让谁去就得罪谁!

不过,这难不倒庞籍。

宰相嘛,都是一步一个脚印从基层干上来的,所以,他知道下边这些人最怕什么,他更知道什么话在什么时候说最合适!

于是,庞籍站出班列,环顾了一下四周,呵呵一笑:

我看,还是让狄青挂帅南征吧!什么文臣,什么武将,都是为国尽忠,都是为民除害,为朝廷分忧不分先后!是不是?

卧槽,这话要是别人说,估计文臣们能骂死他。

不过现在这个节骨眼上,头儿把话都说这里了,谁敢说个不字?

谁说谁得去挂帅南征。

所以,大家都只好“诺诺”……

于是,狄青挂帅远征。

4

狄青斗嘴不行,打仗还可以。

很快,平定了南方的叛乱,班师回朝。

打了胜仗,皇帝就得给予奖励:

提拔、发奖金。

奖金好说,大宋朝有的是钱。

这提拔不好弄:

狄青已经是枢密副使了,相当于军委副主席,这在文臣当道的大宋已经很难见到;

再提拔,可就是枢密使,全国军马总司令;

大宋立国以来,从来没有把这个职位给武将们干过。

所以,当任命狄青为枢密使的圣旨下来的时候,一下子把文臣们给得罪了。

这次发难的不再仅仅是个把谏官们,而是天下文人的头儿,宰相庞籍。

庞籍泣奏:

太祖(赵匡胤靠武将黄袍加身)立祖训,严禁武人掌军。现在皇帝却让武将出身的狄青当了军队的一把手,以后要亡国的!

仁宗不听。

再奏。

亦不听。

……

庞籍一看,领导也不读自己的奏章,只好作罢——

既然直接上奏解决不了问题,那只好玩阴的!

不久,京中盛传:

狄青养的狗长出两只角,家中经常有异光。

这话很快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遂罢狄青枢密使。

大文豪欧阳修继续上书弹劾。

这下,京城也待不下去了。

狄青被“出判陈州”,不久病逝任所。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