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狄青之死

 麻雀爱读书 2020-05-25

狄青(1008—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人,北宋名将,与南宋岳飞齐名。

先讲一个有意思的传说:

玉帝派文曲、武曲二星下界保护宋朝皇帝。凡是天上的星宿下凡都要先到南斗星君那里注册,然后取一个脸谱下凡。

那天文武二曲星来取脸谱,南斗星君正在和北斗星君下棋,把他俩晾在一边。文曲星等得不耐烦,就抓过南斗星君身旁盛脸谱的乾坤袋,从里面摸出一张脸谱就匆匆下界投胎去了。文曲星抓得急,没有仔细看,抓了个武士脸谱。所以他一生下来就脸似黑锅底,父嫌母不爱,把他扔到村头沤麻坑里。包公在沤麻坑里哭得惊天动地,他嫂子听了可怜他,把他抱回家抚养成人,所以包公一直尊称嫂嫂为“嫂娘”。包公长大后,考中状元,因为面黑,游官时皇后赐他三尺红绫遮面皮。包公虽然脸黑,但为官清正,断案如神,被人称为“包青天”。

再说武曲星,他耐心等到南斗星君下完了棋,才说明来意。南斗星君打开乾坤袋,翻三倒四找不到武士脸谱,没办法只好把文士脸谱交给武曲星。所以武曲星狄青生得眉清目秀,好像一个文弱书生。但他长大以后喜欢舞枪弄棒,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成了宋朝一员大将,南征北战,屡建奇功。因为狄青脸生得太清秀,不能服众,所以他做了一个凶恶的鬼脸壳戴在脸上,增加几分煞气。

不知道这个传说是从什么时候传下来的,这至少说明,包拯和狄青这两位贤臣良将在人们心目中的份量是相同的。

狄青小史

狄青出身贫寒。十几岁时,他替哥哥顶罪,脸上刺字,发配充军。后来西夏元昊侵略宋朝边境,狄青被派到西北守边的军队中。在与西夏军队作战时,他常常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立下了卓越的战功。西北主帅范雍、尹洙等都非常赏识他。后来,范仲淹和韩琦被调到西部边境,尹洙又将他推荐给他们两人。范仲淹还送给狄青一部《左氏春秋》,对他说:“将帅不知古今历史,就只有匹夫之勇。”狄青从此折节读书,精通兵法。

后来狄青入京担任枢密副使(军事机构副长官)。不久,西南蛮人侬智高反叛。地方政府不能平定,朝廷派人前往征讨,也不能平定。庞籍推荐狄青带兵前去。狄青请求带领一支西北番兵前往,皇帝同意。狄青到后,严格执行军令,一战就平定了叛乱。回朝后,仁宗让他担任枢密使,遭到庞籍的反对,但仁宗坚持任命狄青为枢密使。

狄青之死

提到狄青的死因,必须追溯到宋太祖赵匡胤开国之时。狄青去世是嘉祐二年(1057),距离宋朝的建立(960年)已经有一百年的时间了,和宋太祖开国有什么关系呢?

宋太祖赵匡胤原来担任后周的殿前都点检兼宋州节度使,深受后周世宗柴荣的信任。柴荣死后,他年仅七岁的儿子柴宗训即位,符太后垂帘听政。不到半年时间,赵匡胤就发动了“陈桥兵变”,逼得柴宗训退位,从孤儿寡母手中夺取了政权。

宋朝建立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造成了几十年战乱,以及五代时武将专权、士兵骄横、难以控制,使得政权频繁更替,赵匡胤采取了扬文抑武的政策。同时,因为宋朝是作为武将的赵匡胤篡夺来的,统治者生怕自己手下的武臣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所以对武官总有一种提防不信任的态度。文臣作为与天子同治天下的人,也经常借宋太祖夺取后周政权这件事打压武将,决不让武将掌权。经常发生这种事:某文臣毫无理由地要求皇帝贬谪某武将,皇帝说:“他没什么错呀?而且我对他不错,他决不会背叛我的。”文臣总是说:“别忘了,当初周世宗也很信任太祖的。”这一句顶千言万语,那位武将即使再无辜,拿当初的宋太祖一对照,也就有足够的理由让人怀疑他有叛变的可能了。

北宋的环境就是这样。前面提到狄青在平定侬智高归来后,仁宗要任命他为枢密使,庞籍坚决反对,理由就是:狄青一介武夫,让他掌管国家军事机密是件很危险的事。但仁宗对狄青信任有加,坚持让他做了四年的枢密使。在这四年里,狄青受到的京城百姓士卒的拥戴,更是让执政大臣们内心不安。

狄青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前面已经说过他对抗西夏,平定侬智高,战功赫赫,这只是他作为武将勇猛的一面。另外,他为人谨慎,能和士兵同甘共苦,获胜后总把战功让给别人。他的老上司尹洙被贬而死,家里贫穷,狄青尽全力照顾他的家人。这说明他是个有情有义的人。老百姓都是崇拜英雄的。北宋因为扬文抑武的政策,近百年没出过一个像狄青这样的人。因此,狄青在京城任职时,每当下朝回家,总是被士卒或百姓围观,人们对着狄青指指点点,不住地赞叹,经常导致道路堵塞。想想看,那些文臣们看到这种景象会怎样?

于是有大臣向仁宗上疏,请求仁宗将狄青调出京城,这其中就有欧阳修。他在奏章中说,狄青在担任枢密使期间“虽然没有过错,但不幸有深得军心的名声。武臣掌管国家机密而且深得军心,岂是对国家有利?”他请求皇帝免去狄青枢密使职务,任命他为一个州官,认为这样“既保全了他自己,也为国家免去了没有萌发的隐患。”(原来“莫须有”的罪名不是秦桧发明的)这些话,仁宗都没有听。

嘉祐元年(1056)正月,仁宗突然得了很严重的病。这时仁宗年近五十,还没有儿子。大臣们都慌了,请求仁宗选宗室子弟入宫作为继承人,仁宗也没答应。所幸后来仁宗又慢慢好了起来。这年夏季,京城长期下雨,城内无论官舍还是民房,全都让水淹了。官员们纷纷找地方住。狄青全家搬到大相国寺居住,平时行动就在寺内大殿上。这让朝内大臣们沸腾了(我不明白为什么沸腾)!另外,有人传说狄青家的狗头上生角,他家的宅院内还有很多异象出现(鬼知道这些谣言哪里来的)。大臣们认为仁宗没有子嗣,天下人心不安,而狄青民心所向。他们觉得围绕狄青出现的种种现象就是狄青篡位的征兆,非常恐惧,也不向皇帝上书了,直接用“熟状”(有关官员拟就施行办法,用白纸书写,宰相押字,其他执政具姓名,送请批示,画“可”后执行,称熟状),罢免了狄青枢密使职务,调他出京判陈州。

狄青嘉祐元年(1056)八月被调出京,心里既恐惧又抑郁(恐惧的是那些大臣们不知又要拿什么罪名加给他),第二年(嘉祐二年,1057)三月便去世了。

从全局看,狄青的死是文臣阶层借助历史环境对武臣阶层打压的结果,狄青所处的是一个对武臣来说不幸的时代。有人感叹说,狄青和岳飞都是遭诬陷而死,只是诬陷岳飞的秦桧成了千古罪人,而诬陷狄青的人,像庞籍、欧阳修、司马光、刘敞等,却都是以忠臣、贤臣、名臣的面目留在史册中。这是狄青又一个不幸之处。

以上的叙述、评论,是我从一个现代人、无神论者的视角看的,当然有事后诸葛亮的嫌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