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明是欧阳修逼死名将狄青,为什么没有人像骂秦桧那样骂他?

 猫条山 2022-09-17 发布于北京

狄青,宋朝著名将领,曾带领军队多次打败西夏军队,最终让西夏臣服于宋。平定西夏之后,狄青又亲率大军南下作战,收复九个州并包围广州城。可见,在平定内乱与在边疆建设方面,狄青功不可没。

正是由于狄青战功赫赫,加上仁宗皇帝十分欣赏狄青,就授予狄青枢密使一职。要知道,宋朝的枢密使,相当于宰相,有着非常大的权力。因此,狄青成为枢密使之后,就被认为严重威胁到了文官群体的利益。这与宋朝当时的整个社会背景和“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有很大的关系。

文章图片1

实际上,早在狄青担任枢密副使时,就遭到很多大臣的反对。据《宋史》载,言官贾黯曾说:“国初武臣宿将,扶建大业,平定列国,有忠勋者,不可胜数。然未有以卒伍登帷幄者。”

整个仁宗朝,曾担任枢密使的共计29人,其中文官人数远大于武将。加上狄青又是唯一一个出身于行伍,屡立功勋,才升任此职的人,因此,他也招致了大部分文臣的猜疑。经常有弹劾狄青的“文件”出现在仁宗的案桌上。

御史吕景初与文彦博曾一起探讨过“狄青现象”。文彦博认为狄青忠厚老实,对于狄青的流言都是小人干的,没必要将狄青放在心上,但吕景初答道:“青虽忠,如众心何,盖为小人无识,则或以致变。大臣宜为朝廷虑,毋牵闾里恩也。”(《宋史》)

从中可见,这些文臣们,与狄青并非有多大仇怨,也非嫉妒狄青,一些大臣甚至与狄青素未谋面也上疏弹劾狄青,如余靖。

不过,在平侬战役与狄青相处后,余靖就就十分敬佩狄青,最后还受狄青之子请求,为狄青写墓志铭。

文章图片2

作为文官“领袖”,的欧阳修也不例外。不过,欧阳修反对狄青是出于公心,本人和狄青并未结下大私怨。自赵匡胤兵变夺取天下后,对武人尤其防范。君臣上下几乎达成共识,即使武将真没有反心,也禁不住士兵的挟持怂恿。如果长期握兵权,就会存在潜在的危险。

因此,在欧阳修等文臣眼中,弹劾狄青,让他辞掉枢密使之职,是为了维持祖制和国家的稳定,也可以说是在保护狄青。当仁宗提出狄青是忠臣时,文官们也回怼:“太祖难倒不是周朝的忠臣?”仁宗顿时脸黑一大半。

总之,有宋一代,文臣对武将多是猜疑排挤。这与当时的社会大背景密切相关,也可以看成文臣为稳定本朝统治,做出的下意识防范行为,即“集体无意识”。

在这种情况下,狄青仕途曲折。

嘉佑元年正月,仁宗生病了,知制诰刘敞就借机上书,“天下有大忧者,又有大可疑者,今上体平复,大忧者去矣,而大疑者尚存。”因为知道仁宗一直保护狄青,刘敞又建议仁宗:“陛下幸爱青,不如出之,以全其终。”(《宋史》)

嘉祐初年闹水灾,殿中侍御史吕景初趁机说道:“此阴盛阳微之诫也”,于是上书仁宗,认为:“天象谪见,妖人讹言,权臣有虚声,为兵众所附,中外为之恼。此机会之际,间不容发,盖以未立皇子,社稷有此大忧。惟陛下蚤为之计,则人心不摇,国本固矣。”并且“数诣中书白执政,请出青。”(《宋史》)

文章图片3

据《宋朝诸臣奏议》载:欧阳修假借阴阳五行说连上两疏弹劾狄青,认为:“水者,阴也。兵亦阴也,武臣亦阴也,以此类推而易见者。天之谴告,苟不虚发,惟陛下深思而早决,庶几可以消弭灾患而转为福应也。”以迷信劝说仁宗罢免狄青,可谓用心了。

不过,欧阳修与众文官一样,只是想罢免狄青的兵权,也不反对他享受优厚的待遇,更没动过要加害狄青的想法。

这些恶意的排挤,让忠心、战功赫赫的狄青非常郁闷,在罢兵权后郁郁而终,可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