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医世界 全身痉挛2个月,西医束手无策,中医仅2味药,痉挛即止,1周出院。 经方配伍严谨,疗效显著,令人称奇。 今天小师妹整理了林大勇教授讲授的《桂枝汤类方的临床解读及临床应用》,内含刘渡舟教授医案两则和孟宪民教授医案一则。 5分钟读完,学习大师经验,掌握经方的灵活运用。 桂枝加葛根汤 原文第14条: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太阳病汗出恶风,当桂枝汤证,又太阳中风兼有“项背强几几”,此时当用桂枝加葛根汤,可以看出葛根主要治疗“项背强几几”。 太阳中风有汗,为何还用桂枝汤发汗? 此处太阳中风之汗为风寒在表,导致腠理营卫不和,卫外不固,营阴外泻,故汗出。 此处发汗意在治疗风寒在表,因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将风寒排除体外。 风寒在表得以解除,营卫调和,汗症自解。 因此用汗法治疗与是否出汗无关,而与疾病在表有关,病在表,因势利导而发汗。 葛根治疗“项背强几几”,根主升,实(果实、种子)主降,葛根则有升举的作用,《中药学》中葛根的作用有升举阳气。 而在《神农本草经》中讲到葛根能“起阴气”,“阴气”指下方之气,此处“起阴气”即为“升举阳气”。 故葛根具有升举的作用,把精微物质、津液升举到项背部滋润经脉,上背部是太阳经所过之处,太阳经脉得以滋润,故项背强几几的症状得以缓解。 “项背强几几”为葛根的适用症状,是临床辨证的要点。 因此临床上有落枕、颈椎病等项背疾患的患者均可以考虑葛根。 刘渡舟教授 医案1 刘XX,男,41岁。 患病已三月,项背强紧,顾盼俯仰不能自如,自汗出而恶风。 问其大便则称稀溏,每日二三次,伴有脱肛与后重等症。 切其脉浮,视其舌苔白润。 刘老辨为脉浮、汗出恶风为桂枝证; 方拟: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15克,白芍15克,葛根16克,生姜12克,炙甘草10克,大枣12枚 服药后,不须啜粥,连服七剂,诸症皆爽然而愈。 按语 “项背拘急而强几几”为太阳经输气血不利所致;大便溏薄,肛肠下坠后重,则为阳明受邪升清不利之象。 大论云:“太阳病,项背强几儿,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仲景示人,有汗的用桂枝,无汗的用麻黄,故本证当用桂枝汤。 项背强急,应加葛根,又大便下利,为“太阳阳明合病”,而葛根能走上彻下,疏解“二阳”,切为病之所宜。 本证在项背强急的同时,并见下利,下坠与脱肛,实补原方之所略也。 后世有用本方治疗外感不解,又有下利之证,每获效验。此外,本方用于治疗风寒背部痹痛,以及下颌关节炎等,亦有较好疗效。 桂枝加葛根汤方中芍药、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 一般来说,凡是经脉痉挛,往往与津液不能滋润相关,如《金匮要略》中所讲的痉病,多强调津液的问题,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缓急止痛,可以滋润经脉缓解痉挛。 孟宪民教授 医案一则 患者,男孩, 全身抽搐,全身性肌肉痉挛,抽后全身乏力,两月余。 经西医专家会诊,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西医诊疗不明显,后建议中医会诊。 遂由孟宪民老先生出诊,孟老先生经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之后开了两味药,即: 芍药、甘草 患者服药后迅速好转,一周后出院。 阳主动,阴主静,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以阴制阳,以静制动。 临床林教授曾用此方治疗以男性不宁腿综合征患者,疗效明显,一年未发。 因此桂枝加葛根汤中的芍药甘草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原文第43条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太阳病,下之”,太阳病理当发汗,医者下之说明患者有大便干结或不大便的症状。 单纯的太阳病可用汗法,单纯的便秘可用下法,今两者同病,汗法向上向外,而下法向内向下,故治疗的先后还当斟酌。 表里同病的相关治则 太阳病兼大便不通,为表里同病,表里同病时。 🔹若里证为实证,理当先解表,若先泻里实,易伤正,易至外邪趁虚而入。 先解表,表解和营卫和,表气通,里气可能自行通畅,大便不通可能自行解除,即使大便仍不通,也可再泻下。 但是,表里同病,若里证急重,则当急则治其标,尤其是在危及生命之时。 🔹表里同病,若里证为虚,则当先补其虚,古人有言,强人病表发其汗,虚人病表建其中。 即先扶正,发汗之法需正气迫邪随津液出,故不发虚人之汗,不以损伤正气为代价祛邪,正气不足之人,当先扶正。 🔹表里同病时,也可表里同治,例如大青龙汤治疗外有风寒,内有里热;小青龙汤,外有风寒,内有水饮。 故桂枝加厚朴汤中表里同病,里病为实,理当先解表。 但医者下之,邪气内陷,风寒迫肺,肺寒气逆而致微喘,同时表证未解,此时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厚朴降肺气通腑气,杏仁既能降气平喘,同时还可润肠通便。体现了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与大肠在生理上功能一脉相承,病理上相互影响,在治疗上相互为用。 原文第18条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喘家,即素有喘证,此文中喘证用桂枝汤,说明此为新感太阳中风病引发旧疾喘。 《金匮要略》中讲“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痼疾即宿病,卒病即新病,故新病与宿病同病时,当先治其新病,再治宿病,因新病相对简单,病程短,起病急,为防生变,当先治新病;宿病病程长,病位深,往往比较复杂,无法速除。 宿有喘疾,外感太阳中风,当先以桂枝汤解太阳表,配伍厚朴杏子降气平喘。“加厚朴,杏子佳”说明单用桂枝汤也可以,加上厚朴杏子更佳。 临床上喘症常见肺炎,但此喘症非热证,故炎症不等于热证。 刘渡舟教授 医案2 刘XX,男,33岁,内蒙古赤峰市人。 1994年1月5日初诊 感冒并发肺炎,口服“先锋四号”,肌注“青霉素”,身热虽退,但干咳少痰,气促作喘,胸闷。伴头痛,汗出恶风,背部发凉,周身骨节疫痛,阴囊湿冷。 舌苔薄白,脉来浮弦。 证属太阳中风,寒邪迫肺,气逆作喘。 法当解肌祛风,温肺理气止喘。 方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炙甘草6克,大枣12克,杏仁10克,厚朴15克 服药七剂,咳喘缓解,仍有汗出恶风,晨起吐稀白痰上方桂枝、白芍、生姜增至12克。 又服七剂,咳喘得平,诸症悉除。 医院复查,肺炎完全消除。 按语 本案为中风表虚兼肺失宣降之证。 太阳中风,迫肺气逆,失于宣降,故见咳喘、胸闷、头痛、汗出、恶风,为“表虚”之证。 故治宜在解肌祛风之中,佐以降气平喘之法。 大论日:“喘家作,桂枝加厚朴、杏子佳。” 本方以桂枝汤解肌祛风,用厚朴、杏子降气定喘,并能化痰导滞,为表里兼治之剂。 临床用于治疗风寒表不解,而见发热汗出、咳嘴,屡屡获效。 林大勇教授潜心研习《伤寒论》,对《伤寒论》的原文有很多自己独到的见解,临床应用也非常精准灵活,疗效显著。 就在今天,有一个免费听林大勇教授讲课的机会~ 今晚19:30,林大勇教授将在“万人学伤寒”公益微课讲授《太阳蓄血证原文解读及临床应用》,请同学们准时收听,不要错过! |
|
来自: 金坛区 > 《三阳三阴病上病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