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制约拳术提出的几个常见原因

 双清官200408 2019-07-25

既学拳,多数人想打好拳。经年累月的练习,春夏秋冬的盘架,心不谓不诚,苦并非没吃,为什么有拳友拳术提高仍然不快?除去未得明师,还有以下常见原因。

一、杂学旁收。爱钻研的拳友不少有这方面的问题,喜欢学习理论,找内在的东西。看文章经常有受启发之感,并落实到练拳中详加体会,但似乎随着时间增长,拳术并没有一同增长。

杂学旁收犯了习拳须循序渐进的忌,经常在不同的道路间拐来拐去,路走了不少,距离并不会远。看到松肩,便去体会松肩;看到落胯,又去琢磨落胯;转眼又在根劲上用起功来,处处关注处处夹生,严重的造成意迟心滞,拳也好像不会打了。

二、用意不当。看人行拳,行家常用“有没有东西”来形容拳的内涵。有拳友空空如也,不是大彻大悟的空,是从来就没有的空;有拳友东西过多,以至于形成了负担,像背着沉重的包袱练拳。

意过轻与意过重都属于用意不当。尤其后者,不但见于初学者,也常见于练拳有了年头者。太极拳以意行拳,太极拳也处处讲究分寸。行拳时不能无痕迹,但一眼可见甚至硬塞到你眼里的痕迹也不可取,意过轻必飘,意过重必滞。

三、闭门造车。自己练自己的,自己学自己的,几乎不与外界交流,所有的困惑、问题,自己为自己解决,对与错都由自己来判断。

独来独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看似超脱,不小心就会落入固步自封的陷阱。虽然通过看文章、视频进行学习,但本质上仍属于自己当自己的老师。

四、恃才而骄。身体条件或悟性比较好的拳友,学习起来一般比别人进步快。当优等生久了容易滋生骄傲心态,并非喜欢听赞美,而是确实认为自己打的好,听不进别人意见。

无论练了多少年,练太极都没有完美者,只有不断地靠近。从这个意义上讲,找不到自己毛病意味着前行的停滞。越早认为自己打的好,停滞的就越早,非但不应为喜,反而应感到可怕!

为此建议拳友,看文章时,宜精不宜杂,太多太滥易动摇心性,不能在一套体系上扎根,有些文章当时看了感觉有点收获,但后面文章不断覆盖前面文章,时间长了脑子里反而茫然,更别提上身了;学太极时,切口宜小不宜大,学习须成体系,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的来,树立整体意识的前提下,各个击破的练,才不至于周身夹生;用意要自然,在内外协调一致上下功夫,不刻意去表达;多与具体的人开展双向交流,可以不随便听取、接受他人的意见,但须主动寻找自己敬服的人来给予指导,否则盲人骑瞎马,小心也没用;对于优等生,注意克服自大心理,优、良、中、差都是相对的,在这儿是尖子,换一个地方说不定就不显眼,哪怕同时代的人都不如自己,比比前辈恐怕还有差距。对与不对,供大家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