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么按照阴阳判断人的死期?

 醉牛988 2019-07-26

怎么按照阴阳判断人的死期?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一篇《阴阳别论》就回答了这个问题。《阴阳别论》是《黄帝内经·素问》的第七篇。对“阴阳”这一核心概念,前面已经讲得很多了,那这一篇有什么特点呢?这一篇主要讲了怎样按照脉象的阴阳来诊断病证、判断死亡的时间。因为这一篇和其他篇章所说的阴阳含义有所不同,所以称为“别论”,“别”就是特别、特殊的意思。《阴阳别论》的开头,黄帝问了:

黄帝问:人有四经十二从,是什么意思呢?岐伯回答说:四经是指肝、心、肺、肾四脏的脉象,分别对应春、夏、秋、冬四季;十二从就是十二个时辰,分别对应十二个月;十二个月又对应十二经脉。经脉又分为阴脉和阳脉,知道阳脉就可以知道阴脉,知道阴脉也可以知道阳脉。

阳脉总共有五种,就是五脏阳脉,但不同季节的五脏阳脉各不相同,因此有二十五种阳脉。为什么是二十五种呢?因为五脏阳脉在五个季节(四季加上长夏共五季)有不同的表现,所以是五五二十五种阳脉。阴脉就是真藏脉,出现这种脉象就是胃气已经衰败,胃气衰败一定会死亡。真脏脉是在疾病危重期出现的没有胃气的脉象。这个时候病邪深重,元气衰竭,胃气已经败坏了,“阴脉”也叫真藏脉,又叫“败脉”、“绝脉”、“死脉”。

相对阴脉是没有胃气的脉象,阳脉就是有胃气的脉象,也就是有胃脘之阳气。“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能够辨别阳脉就知道得病的位置,能够辨别阴脉(真藏脉)就知道死生的日期。

“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三阳经的情况反映在头部的人迎脉,三阴经的情况反映在手部的寸口脉,它们反映的其实是一致的。人迎脉,在结喉旁两侧颈动脉的地方,你用手摸一下能感觉这里脉搏在跳动。现代医生一般不摸人迎脉了,我跟我父亲诊病的时候,还经常看到我父亲给病人摸人迎脉。寸口脉,在手的鱼际之后,就是我们经常看到老中医把脉的地方。

怎么按照阴阳判断人的死期?

把脉要分别阳脉和阴脉,“别于阳者,知病忌时;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能分辨阳脉,就能知道疾病所忌讳的时间;能分辨阴脉,就能知道死生的日期。谨熟此分别阴阳的方法,就不需要与别人讨论了。

但对脉象的阴阳是有多种意思的,“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比如脉往的属阴,脉来属阳;脉静的属阴,脉动的属阳;脉慢的属阴,脉快的属阳。如果诊断发现没有胃气的真藏脉了,那这个人就危险了。

具体地说,“肝至悬绝”,如肝脉来时胃气断绝,这里用了“悬绝”两个字,就像一根线孤立悬挂无依无靠,绷得紧紧的,马上就要断掉一样,那么到了第十八天必死;心脉来时“悬绝”胃气断绝,到第九天必死;肺脉来时“悬绝”胃气断绝,到第十二天必死;肾脉来时“悬绝”胃气断绝,到第七天必死;脾脉来时“悬绝”胃气断绝,到第四天必死。

为什么“胃气”这么重要呢?胃气就是胃脘的阳气,是五脏赖以资生的能量。脾胃是后天的根本,是气血生化的源头。人为什么要吃饭?因为人体的五脏六腑都需要营养,吃进去的食物都需要胃进行消化。胃气充足,人的机体就健康。胃气不足,人就会生病。

胃气没有了,那人当然就活不成了。所以把脉要他把注意“胃气”,实际上胃气是一个人脾胃功能在脉象的反映,正常应该是和缓流利的脉象。一旦不和了,就要根据寸关尺不同脉象来判断生病的性质和部位。

我的母亲曾经给一个70多岁的老婆婆看病,那是春天三月,天气暖和了,早晨7点多钟,我母亲把老婆婆的脉,发现她的脉已经没有胃气了,两边像断开了一样,本来春天的脉是微弦而长的,现在却非常短,突然断开,五脏脉都没有胃气了,出现了真脏脉了。

怎么按照阴阳判断人的死期?

我母亲对病人家属说:“你们准备后事了,可能活不到明天天亮。”病人家属不相信,这个老婆婆的儿媳妇平常就跟婆婆关系处得不好,听了之后,就到外面到处去告诉村里人说:“老舜说了,我婆婆活不到明天了。”

我妈叫张舜华,当地人都叫她“女张一帖老舜”。可是到了晚上,婆婆还是好好的,而且吃了一大碗饭,家属们都说“老舜看错了!”我母亲心想:难道真是我看错了。于是她又去把了老婆婆的脉,发现五脏都出现了真脏脉,都没有胃气了,于是肯定地说:“你们准备后事吧。”果然第二天天还没亮,老婆婆就去世了。我母亲就是根据《黄帝内经》真脏脉的脉象来判断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