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前边说过,宰我大白天睡觉,被孔子骂作“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这个人的口才很好,而且思维很活跃,所以这里问老师,说仁者什么都好,那么如果有人告诉他“井有仁焉”,是不是要跟着跳下去呢? 先看一下“井有仁焉”,宰我的问题是,作为一个仁者,讲爱心、讲仁义、讲诚信,在马路上碰到一个摔倒的老人,你扶不扶,好心送到医院,可能被讹诈,路上碰到一个乞讨救父的人,很可怜,你是不是会给他钱,帮他?所以宰我提出的问题很现实,作为一个仁者要每天等着受骗吗? 我们看一下孔子的回答,你为什么要这么想呢?作为一个君子,“可逝也”,就是可以为道义放弃生命,但是不会被陷害,可以被欺骗,但是自己不能随波逐流,变成一个不正直的人。就像是摔倒在马路上的老人,该送医院还是送医院,被讹诈也没什么关系,本来就是为了救治老人的,病能治好就是你的仁心实现了,至于医疗费的事情,尽力帮助解决也可以,毕竟能想这个办法治病,也说明了他需要救治,马路上乞讨的人,可以帮助一下,或许他是个骗子,应该也是走投无路的人。仁心本身就没有算计和计算。 【27】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叛矣夫。 这里的“博学于文”并不是单纯指文学,而是全面的知识提升,也就是所谓的“知者乐水”,“约之以礼”则是培养道德,两者结合起来就是前边所谓的“文质彬彬”。 这句话也可以看作是教育的方针与理念,在推进知识教育普及的同时,不要忘记品德基础的教育,这样教育出来的人才不会叛经离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