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活,语随时变——李晓诗作点评 最近读了李晓先生的诗词作品近百首,发现他涉猎的题材甚是广泛,写人咏物、摹景抒怀、读书观感、题图怀古……古今中外的人事景物无所不包,尽在笔底。从体裁看,笔者较为欣赏他的五律,七律次之,七绝和词尚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李晓先生希望笔者对其作品进行一分为二的客观评价,故笔者选取他的部分诗作以点带面,对其作品总结一二: 一、生活素描,五味杂陈 李晓先生大都以新韵写诗,善于从生活中撷取素材,不管是自己的生活还是他人的生活状态,都付诸笔端,并将自我的生活感怀自然地流露于诗行里。这部分作品的语言极富当代生活气息,让我们看到了人间百态的一隅,是真实的生活写照,体现出一位当代诗人的时代意识,如以下几首诗: 莱克星顿骏马公园观赛马 漫酌威士忌,闲品肯德基。 蓝草葳蕤处,宝驹肥壮时。 身轻双杆矮,风淡四蹄疾。 莫道车轮客,独怜策马驰。 以格律诗写当代人的异域生活已经成为一种时代印记。此诗生动地描述了诗人于莱克星顿骏马公园观赛马的场景,真实的画面感让人如临其境。首联写观看者的姿态,悠然自得的情态跃然纸上;颔联以流水对的形式写宝马的形态,自然顺畅;颈联描绘了赛马的场面:以“双杆矮”“风淡”反衬出宝马的身轻如燕,疾飞如箭;尾联用“车轮客”之“独怜”,突出策马奔驰的意兴飞扬,从而反映出当代人生活追求的选择。作者善以时语入诗,使得全诗着上了浓郁的现代气息。个觉“风淡”一词可酌,根据常识,当马儿飞奔之时,外在的风应是“呼呼”作响,“风淡”似不合常理。 李晓先生写观感的作品不少,如《临屏观沙场阅兵》:“沙场大阅兵,方阵气如虹。迷彩风涛起,号声霹雳同。铁流惊鬼魅,银燕傲苍穹。天下谁敌手,大旗猎猎红。”此诗豪气千云,尤其中二联很见气势,彰显了人民战士的英姿,展现了现代武器的强大,然“大旗猎猎红”犯了孤平;又如《内江参观张大千纪念馆》:“蜀国多名士,逍遥天下游。大风惊海域,环筚梦神州。庐岳千秋峙,长江万里流。髯翁无觅处,凝睇对梅丘。”此诗以平水韵写,在他的作品中是较为少有的,颈联以景寓情,含蓄蕴藉;再如《观俄罗斯世界杯》:“飞腾如日耀寰宇,海啸山呼为绿茵。倾覆战车空浥泪,疯狂帽术最雷人。屏前曾羡桑巴舞,榜上独尊大力神。莫笑球迷不眠夜,当知脚下有乾坤。”此诗叙述了世界杯现场狂热的气氛,尤以末句出彩。 对现实生活的及时捕捉与细微体悟,给诗人以创作的源泉,使得其笔下流淌出不少佳句:当作者到中川机场送女儿赴美时,想到与女儿即将天各一方,不由写下“梦者无疆界,前程任雨晴”(《中川机场送女儿赴美》)这个充满深情的句子;当他看到农民诗人祥子卖瓜一图时,他写下了“低价愿天热,好诗盼我闲”(《题农民诗人祥子卖瓜图》)这个充满同情的句子,上分句反用唐·白居易《卖炭翁》“心忧炭贱愿天寒”之意;当他听到庆阳女孩跳楼这一事件时,他写下了“迅翁怒发冲冠处,看客依然拍照忙”(《惊闻庆阳女孩跳楼有感》)这个充满愤怒的句子,此句借鲁迅描写冷漠的看客之意,有力地控诉了人心的麻木与冷漠,控诉缺少温情与关爱的世界。 这部分作品最大的特点是接地气,真实而不失生动,然而有几点值得商榷:一是用语略显生硬,如“赤日炎炎暑,瓜熟兴堡川” (《题农民诗人祥子卖瓜图》)“髯翁无觅处,凝睇对梅丘”(《内江参观张大千纪念馆》)二是过多时语入诗,未免油滑,韵味稍欠;三是难避“熟语”与“俗语”,如“诵吟歌舞宋唐韵,国粹复兴待后生”(《观“古诗苑漫步”诵唱比赛》)四是结联过紧,余味不足,如“漫言耕种苦,换取万家甜” (《题农民诗人祥子卖瓜图》)“鲜花开五月,奋斗谱新声”(《观“我们都是追梦人”》)。 二、由此及彼,物语情怀 咏米兰 只为慕兰名,一盆置凤庭。 但能沾雨露,何必待春风。 粒粒珍珠润,芊芊翡翠青。 漫言如米小,芳气亦倾城。 这首咏物诗章法有致,布局合理:首联交代自己养玉兰花的缘由——只为慕兰名;颔联的流水对极为出彩,含义隽永,说明米兰对生活的要求不高;颈联描写了米兰的形态与颜色,然“珍珠”“翡翠”这两个意象近了些;尾联精警蕴理,“漫言如米小”化用清·袁枚《苔》“苔花如米小”之句,立意也有相似之处,说明了米兰小小的躯体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虽然平凡,但是品性高洁,以此赞扬了平凡人的伟大。全诗的二、四联尤佳。 黄河石林 雄峙大河边,悠悠已忘年。 霸王别翠袖,屈子问苍天。 万马萧萧跃,千帆猎猎悬。 补天非我志,只为挽狂澜。 这首咏物诗在写法上与上一首相异:首联交代黄河石林的位置及年代的久远;中二联采用“点面结合”之手法摹写石林的千姿百态,且动静相宜——颔联是“点”的具体刻画,选取了“霸王别姬”和“屈子问天”这两个典型石林的姿态去写,想象丰富,颈联是“面”的概括,抓住了形似“万马”“千帆”的石林去写。尾联以拟人化手法道出黄河石林的“志向”,赋予其人格精神,物我交融。 李晓先生具有一定的求新意识,这在他的咏物诗里尤为明显,然表达上稍欠功夫,如: 咏柳二章 玉妆金裹逸俗尘,袅袅婷婷气象新。 俯首常怀留恋意,且朝大地谢深恩。 金枝玉叶占春光,且趁东风劲舞狂。 飘逸更如时尚女,独先天下换裙装。 这两首咏柳绝句的立意足见作者匠心,其一通过柳树“俯首”之态想到柳树“谢恩”,联想新奇而有意义,但用语显得直白且不够自然;其二一反以往将柳树比作婀娜少女的写法,把柳树比作“时尚女”,在春天里最早换上时髦的裙装,然“劲舞狂”与“飘逸”有些相悖。 三、人物精神,风采各异 人物画像在李晓先生的作品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他善于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特征,并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如: 悼成尧 昨夜文星陨,今晨苦雨潸。 炕头敲字句,笔底起波澜。 驿路风光好,孤独岁月寒。 瑶池返仙驾,青鸟唳长天。 这首虽然是悼诗,但对成尧这位人物生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括,并抒发了深重的悼念之情。首联叙事、抒情相结合,以“文星”指代成尧,亦是对成尧的高度评价;“苦雨”喻指悲伤的眼泪,且以景渲情。颔联回顾成尧这位文星生前的文字生涯;颈联的“驿路”与“孤独”虽然不工,但笔者甚是欣赏此联,将人前背后的成尧形象表现了出来,有血有肉;尾联以景结情,青鸟之“唳”更增凄凉之境,作者痛悼之情亦达到了高潮。 李晓先生这部分作品的中二联较为出彩,尤其是句式甚为灵活:如“铜城谁夜话,时代我歌吟”这一问答式流水对彰显了人物精神(《戏题陇上铁汉》之颔联);“礼赞会师塔,游学菲律宾”显得自然随意,以时语表现出真实的人生(《赠陇上士百平同窗》之颈联)“传道青云志,铸魂赤子心”以精简通俗的语言高度概括了传明的品质(《读<齐西野语>赠传明诗兄》之颈联)“欲断昆仑抽宝剑,怅看湘水立寒秋。旗开万里苍龙缚,气盖千年梦笔收。”以典型的事例刻画了伟人毛泽东的高大形象(《伟人毛泽东》之中二联)“裁红剪绿园丁手,鼓浪扬帆摆渡人”以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刻画了教师这一群体形象(《桃李争春》)“青灯课子母亲泪,金榜题名志士心”表现了范振绪先生自幼受到母亲良好的教育,勤奋笃学,胸怀大志(《谒范振绪先生墓》之颔联)。 然而,这部分作品的尾联不尽人意,显得刻板,或新意不足:如“丰碑标世纪,今古颂白银”(《戏题陇上铁汉》)“同为摆渡者,笑看满园春”(《赠陇上士百平同窗》)“皇皇观巨制,存史赖诗人”(《读<齐西野语>赠传明诗兄》)“玉宇澄清今又是,煌煌华夏数风流”(《伟人毛泽东》)“杏坛回首多欢事,桃李争芳岁又新”(《桃李争春》)“六同逸事传佳话,靖邑竞相赞此君”(《谒范振绪先生墓》)。 四、胜地佳境,风光无限 李晓先生的旅游诗不少,他能够紧扣景点特色,生发独特的自我感受,如以下几首诗: 游法泉 丝路钟灵地,泉清花木深。 长虹卧碧水,宝塔入青云。 寺纳释儒道,天开日月辰。 宋榆唐柳处,依旧梵音闻。 这首五律从结构布局到内容安排均有可圈可点之处:首联交代法泉寺的地理位置和外部环境——法泉寺位于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东南红山岔,泉水依崖漩流,寺崖群山环抱,实陇上之明珠,丝绸之要冲,又是靖远八景之首,有“法泉地灵”之称。颔联以空间交错的方式凸显出法泉寺的雄伟瑰丽之特点,虽然“卧碧水”三仄尾,但不影响表达效果。颈联着重写法泉寺的内涵与影响,句式整齐不失灵动。法泉寺内榆柳成荫,曲径通幽,此诗末联借景抒情,余音袅袅,回味无穷,这在李晓先生的作品中是少有的。 在《逛宽窄巷子》这首五律中,他对尾联的处理也很见艺术性: 逛宽窄巷子 少城留胜迹,小巷有奇观。 茗饮兰亭叙,木寻金线楠。 三砖能起灶,一鼎可行欢。 宽窄不羁处,逍遥做酒仙。 作者在“宽窄”二字上做文章,“不羁”恰是逍遥酒仙之态,以此作结,给人回味。仅此一联,胜过全篇。 在这部分作品中,李晓先生善于在中二联展开描述景点特色,使人如临其境,如:“风刀雕万象,酡面醉千钟。才入金銮殿,又临魔鬼宫。”(《游刘川丹霞山》)“解忧灵秀地,避暑广寒宫。古木千年绿,山丹一点红。”(《夏日登屈吴》)如若在描景时能够以景寓理,作品当更具厚度。 统观李晓先生的作品,个觉有以下特点: ⑴豪犷旷放而不失诙谐幽默是其作品的主体风格; ⑵结构安排较为合理,层次分明; ⑶律诗中二联的句式较为灵动,不拘一格,显示出他较为娴熟的笔法; ⑷ 时有立意出新之作。 然而,在以下几方面仍要下功夫: ① 有佳句少佳篇是主要问题,说明推敲句子的功课还没有做到家; ②不管是律诗还是绝句,大部分的结句余味不足; ③绝句和词是弱项,绝句少灵气,词用语不雅; ④诗语难避“熟”与“俗”。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袁宗道《论文》云;“夫时有古今,语言亦有古今,今人所诧谓奇字奥句,安知非古之街谈巷语耶?”目的在反对复古派用古代语言作文,这一“语随时变”的观点是文学进化论的一种体现,在今天看来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李晓先生基本上是用新韵作诗,且作品的语言和内容极具现代气息,反映出当代诗人与时俱进的思想。如果能够注重诗词的意境美,作品当更有嚼头。 李晓简介 李晓,字化之,又字宰北,网名法泉酒仙,本科学历,1964年出生,甘肃靖远人。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甘肃作家协会会员,白银诗词楹联家协会副主席,靖远鹿鸣诗社副社长。诗联作品入选多种权威选本,在全国省市县征诗征联大赛中多次获奖,出版诗文集《鹿鸣集》《桃李春晓》。 评者简介 张金英,网名南国英子,笔名英子。知名诗人、诗评家。曾担任全国诗赛评委并点评获奖作品,现为中华诗词学会教育培训中心高级研修班导师、海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兼会刊《琼苑》执行主编、《中华诗词》《诗刊·子曰》特约评论员、中华诗词论坛高级评论专员、“中华诗词论坛·江淮风雅”首席顾问、云帆新媒体平台诗词编审。 ![]() ![]() 【英子评诗】第125期 撰稿、编审、制作:英子 本专辑由云帆诗友会独家呈献 |
|
来自: WENxinHANmo > 《诗词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