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穴位激活:微循环的反应和肥大细胞的作用

 烟云红雨hhj980 2019-07-27

在微循环研究领域,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F)具有频率响应良好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微循环的监测,非常适合于针刺微血管反应的无创研究。已有研究表明,穴位平均血流量(MBF)大于周围组织,说明MBF可以作为鉴别穴位与周围组织[微循环状态差异的指标。也有研究表明,针刺不仅可以增加全身循环和特定器官的循环,还可以改变皮肤微循环。当穴位受到充分刺激时,该点血灌注继续增加,而非穴位在相同刺激后血灌注仅略有变化。提示穴位血灌流可作为评价针刺疗效的一种手段。针刺作用的可能原因之一是刺激后穴位的特殊感觉,这可能与穴位或经络的血流灌注变化有关。

我们知道影响血液灌注信号的因素很多,如心率、肌肉收缩等。LDF信号的频谱分析表明,0.009 ~ 1.6 Hz的血流振荡频率可能反映了不同的生理节律。在之前的研究中,我们在健康志愿者中测量了LDF信号,并应用小波变换与小波变换相结合。结果表明,针刺合谷穴(LI4)可显著增加血流量,在0.02-0.06 Hz时相对能量贡献显著降低,在0.4-1.6 Hz时相对能量贡献显著增加,但在非穴位无明显变化。这是首次用频谱分析法研究针刺刺激引起的微循环血流反应,揭示针刺合谷穴与针刺附近非穴位之间交感神经活动可能存在差异。

在我们的研究中,结果表明,激光针刺激右侧LI4后,左侧合谷穴MBF明显增加,这与我们之前的研究一致。另一方面,非穴位刺激对左LI4无影响,提示激光针效应可能具有特异性。通过Morlet小波分析的进一步的分析,如先前所完成,表明右LI4穴位只有受影响的频带0.0095-0.02赫兹,0.02-0.06赫兹和0.06-0.15赫兹,这是由影响的刺激内皮活动,神经原性活动和血管壁血管平滑肌的内源性肌源性活动。这些结果表明,影响血流的因素很多,针刺刺激引起的血流变化可能是特异性的。

在临床实践中,针刺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正确的取穴方法,而且取决于正确的手法。不同的操作,如加强和减轻刺激量,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效果。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不同手法对健康受试者血脑屏障足三里穴血流灌注的影响不同。一般来说,皮肤温度与血液灌注有关。如果不同的针刺手法引起不同的血液灌注变化,也会在体内产生不同的温度。实际上,之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手法会导致不同的皮肤温度变化。然而,其他机制,如肌肉和棕色脂肪组织的热量产生,将抵消热量损失或通过皮肤获得的热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