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了解杜审言的秘密 才知道为什么杜甫敢说 诗是吾家事

 老街味道 2019-11-05

老街见到一个问题:杜甫爷爷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为什么被评为初唐五律第一?

一、这首诗谁评为初唐五律第一?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说过这首诗是初唐五律第一。

胡应麟的《诗薮》是诗歌评论中非常重要的一部著作,胡应麟在《诗薮》说:“初唐无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倡。”“初唐五律,必推杜审言为作者”。这两句话可以看作胡应麟对于杜审言的律诗非常推重,称之为“首倡”,基本可以看作第一人的意思。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是杜审言最有名的一首五律,但是我读书少,不知道胡应麟有没有说过这首诗是“初唐五律第一”?至于是不是其他人这么说,我也不知道。但是看到网上好多人说是胡应麟的评价,还有学生试卷中也这样说,这个我真得搞不清楚,有人知道的话请告知一声,谢谢。

二、律诗“黏连”标准的确立

我在以前的文章或者问答里写过,五言律在南北朝就有。成熟的律诗有四个标准,平仄、对仗、黏连和押韵,在南朝后期就有律诗完全具备这四个条件。但是其中的“黏连”多是无意识而成,因此很多的早期律诗是“失黏”的,包括初唐和盛唐,都有不少失黏的律诗。

而杜审言的五言律基本四个标准都具备,例如下面这首著名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再看一首《登襄阳城》 杜审言(约645-约708)

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

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

可见杜审言和沈佺期宋之问等人的贡献,首先在于律诗体式的完备,下面看看沈、宋二人的五律:

夜宿七盘岭(唐·沈佺期)(约656 - 约715)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扈从登封途中作(唐·宋之问)(约656 - 约712)  

帐殿郁崔嵬,仙游实壮哉。晓云连幕捲,夜火杂星回。

谷暗千旗出,山鸣万乘来。扈从良可赋,终乏掞天才。

这三个人的五律已经是完全标准的五律,平仄、对仗、黏连和押韵无疑错误,特别是黏连,完全是有意识的避免失黏。至于胡应麟为什么说杜审言为“首倡”,或许是杜审言年龄比沈宋大一些,或者胡应麟认为杜审言的成就比沈宋更大一些。

三、 景物的特点 盛唐气象从此入门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先看看前人诗话里面的评价,方回《瀛奎律髓》评价到:律诗初变,大率中四句言景,尾句乃以情缴之。起句为题目。审言于少陵为祖,至是始千变万化云。起句喝咄响亮。

《诗薮》评价为:初唐五言律,杜审言《早春游望》、《秋宴临津》、《登襄阳城》,陈子昂《次乐乡》,沈佺期《宿七盘》,宋之问《扈从登封》,李峤《侍宴甘露殿》,苏颋《骊山应制》,孙逖《宿云门寺》,皆气象冠裳,句格鸿丽。初学必从此入门,庶不落小家窠臼。

元朝的方回说“律诗初变,大率中四句言景,尾句乃以情缴之”。 杜审言中间四句承接开头的两句,描写景物景,然后最后一联用抒发感情结束。律诗的章法一般首联破题,中间二联情景承接,尾联结束时无论以景还是议论,背后都是抒发的感情,留有余味。

胡应麟说道“初学必从此入门,庶不落小家窠臼。”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气象冠裳,句格鸿丽”。这一句简单一点说就是作诗一定要注意,景物格局要大,即后来所谓的“盛唐气象”。胡应麟还特意举例的多首诗来说明, 诗友们可以比较一下这一首:

1、晚次乐乡县(唐·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瀛奎律髓》评价陈子昂的《晚次乐乡县》:“盛唐律,诗体浑大,格高语壮。晚唐下细工夫,作小结裹,所以异也。学者详之。起两句言题,中四句言景,末两句摆开言意,盛唐诗多如此。全篇浑雄整齐,有古味。”

不过要注意的是陈子昂的这一首的一个小问题,第二句和第三局是“失黏”的:日暮且孤征,川原迷旧国。

四、句法的变化与诗家语

大家都知道杜甫说过“诗是吾家事”,不仅是指爷爷杜审言传世了不少优秀的诗篇,更重要的是杜审言在很多方面都有开创和传承发展之功,下面说一下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句法的变化。

杜甫句法的多变是其律诗的特点之一,我在《只背唐诗宋词写不出好诗 先花10分钟学学诗家语》引用了杜甫的名句: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杜甫把重点放在香稻和碧梧的描写,是侧重的写法, 香稻与鹦鹉 ,碧梧与凤凰的颠倒与声律无关,纯粹是为了修辞的需要。这句话要是改成“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也符合声律要求。

杜甫其他的句子如《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还有《曲江对雨》:“林花著雨燕脂落,水荇牵风翠带长。”这些句子与散文语都有不同,一是浓缩和简化,二是正常语序的变化,诗家语常常把主谓宾补得顺序打乱。这里可以看出杜甫对于其祖父的继承和发展。

杜审言有一首诗《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五首 其二》,第三联就有这个特点:

径转危峰逼,桥回缺岸妨。玉泉移酒味,石髓换粳香。

绾雾青丝弱,牵风紫蔓长。犹言宴乐少,别向后池塘。

第三联是“绾雾青丝弱,牵风紫蔓长”,正常的语序是主语、谓语、补语:“青丝绾雾弱,紫蔓牵风长。”青丝垂挂在雾中而显得柔弱;紫色的藤蔓在风中飘拂看上去很长。也可以把“绾雾”看作是青丝的定语,“牵风”看作紫蔓的定语,唐人虽然不讲什么主谓宾等等,但是句法变换却和英语有相似之处,大家翻译成英语看看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处。

结语

杜审言被认为初唐律诗的首倡,是有道理的,杜审言至少有三个贡献:

第一是景物气象的描写,胡应麟说道“初学必从此入门,庶不落小家窠臼。”杜审言诗对后人的“盛唐气象”有开创之功。

第二、律诗“黏连”的标准确立与推广。

第三、句法的变化。因为格律的束缚,造成了律诗句法的多变。 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变化,因此杜甫敢说“诗是吾家事”。

..........

@老街味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