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脊柱相关疾病 | 脊柱相关疾病学的形成与发展(十)

 昵称51657969 2019-07-27

临床上治疗脊柱相关疾病最为直接和有效的方法是复位手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

目前比较公认的通过手法治疗脊柱相关性疾病的机制有如下几点:

 1  01
纠正解剖位置的失常

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均可造成脊柱骨错缝,筋出槽,进而引发一系列复杂的临床症状,通过手法将骨复位,筋归槽,即可使其他相应的疾病得到治疗。

 2  02
恢复动态平衡机制

脊柱任一稳定结构失去动态平衡,均会导致相应症状的出现。通过各种治疗方法,恢复脊柱的动态平衡,使脊柱达到一个新水平的稳定,就可以使一些被破坏和阻断了的联系再恢复起来,达到治愈相关疾病的目的。

 3  03
改变紊乱的信息通道

人体的各个脏器都有特定的生物信息(各脏器固有频率及生物电等),当脊柱发生病变时,它的生物信息就会发生变化,从而造成有关组织器官的病变。

运用手法治疗脊柱相关性疾病要求定位准确、操作灵巧、力度适宜、辨证施法,此外还应考虑选择适当的时机治疗。现在常用手法有点按镇痛法、分筋理筋法、推散法、捏拿法、揉按活络法、滚压法、拍击法、活筋松解法、扳法、颈椎旋转复位法、颈椎旋转提捏法、胸椎掌推复位法、胸椎滕顶复位法、斜扳腰椎法、腰部旋转复位法、滚床法、拔伸法、牵抖法、传导法、反射法等。

韦氏手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应用“顺生理、反病理”的原则:“力平衡”原则;重视“反应点”的治疗;强调手法的规范、轻巧与灵活性;重视主辅方法的选择。并且规范“治脊十八法”,并创制“双连椅”及“移动式均衡牵引架”,均收到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有人应用“简易全功能理疗床”,将牵引与推拿两种治疗方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治疗脊柱相关疾病,增强了治疗效果。有学者认为脊柱相关疾病的内治法应该注意强调“通督补肾”原则;强调分型论治;重视皮肉筋骨伤的局部与内脏关系;注重调理二便;治疗用药善于与现代研究新成果相结合。

(本文转自脊柱相关疾病学)

共同学习,精彩不断






END

 编辑:汝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