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氏妇科乌陈汤

 道佛儒医旧葫芦 2019-07-27


【来源】

何氏13世医何应璧创制。其著《医方捷径》:“妇人一科有专工,余病皆与男子同,独有胎前并产后,血崩经候滞难通。常使乌陈和气饮,逍遥散服最多功,四物汤中加减用,怀胎凉燥莫交逢。”

【主治功效】

主治功效:调和肝脾,和理气血。适用于妇女胎前产后,月经不调。

治疗原则

妇女经行胎产以血为本,如气血充盈,气血调畅,则生理健康,反之则诸病蜂起。本方益脾燥湿化痰,脾运健则气血生化有源。又气为主导,气能生血,气能行血,肝主疏泄,肝舒柔和,则气机畅达。故欲调气血,当抓肝脾。

【组成】

【方解】

乌药、香附疏肝理气;甘草、陈皮健脾化痰;芍药、甘草柔肝益脾;当归、川芎养血活血。全方肝脾同调,气血兼顾。

【临症加减】

脾虚甚者,可加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等药;

肝郁甚者,可加逍遥散。

妊娠调摄失宜,胎气不安,或损动漏血伤胎,加阿胶、艾叶。

月经不调者,经候先期者是血热,加黄连。

过期来者是血虚,加人参、黄芪、白术;过期紫黑有块,血热也,必作痛,加黄连;血实气滞加醋炒莪术、延胡索、木香;过期来色淡者痰多,或体肥痰湿,加南星、半夏、白术。

经水过多加黄芩、白术;经水涩少加葵花、红花;经行不止,加阿胶、地榆、荆芥穗。

【案例】

闭经(肝强脾弱,气血不和)(选自《何元长医案》) 

肝强脾弱,胸腹作胀,癸水不行,脉来细软,理宜调气和血。

制於术一钱五分,元红花四分,老苏梗一钱,赤芍一钱五分,绵蕲艾一钱,统当归炒一钱五分,制香附三钱,茺蔚子二钱,茯苓二钱。

【丸方】

制於术土炒三两  茯苓二两  炒归身一两五钱  茺蔚子一两五钱  丹皮一两五钱  制香附三两  绵蕲艾八分  紫石决煅三两  半夏曲一两五钱  砂仁末五钱  共为末,以蜜捣丸,每朝服四钱。

【按语】

肝气郁结,失于疏泄,横逆犯脾,故胸腹作胀;脾弱则失于统血,故癸水不行,脉来细软,此肝脾不和,气血失调之证,治宜和理。方中制於术、茯苓合赤芍、当归,调理肝脾;老苏梗、制香附合红花、茺蔚子调理气血。丸方中增加丹皮、石决明与半夏、砂仁,有泄肝扶脾之意,可增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