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继星:社区教育研究的原创性初探

 木香草堂 2019-07-27
社区教育研究的原创性是社区教育理论的发展和社区教育实践的改善的真正动力之一。本文尝试性地界定了社区教育研究的原创性的定义,提出了原创性的标准和目前增强原创性的有利条件,并就如何提升子课题研究工作的原创性提出了具体可行的一些建议。
一、如何理解社区教育的原创性
(一)原创性的定义
社 区教育研究的原创性指的是以本国社区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改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为研究的本源、通过科学手段获得原始性研究素材、或做原始性(相对于 “验证性”)的研究,进而得出在国内或国际范围内富有独特性和创新性的理论(或其它形态的研究成果)。”[1]社区教育研究的原创性“至少是由问题的原发 性、研究素材的原始性、结论的独特性和创新性等要素综合构成:它未必一定关涉到学派创建、基本理论的突破等重大研究,但确实要求是从中国这块独特的文化土 壤和现实需要中生长出来的珍品。”[2]
(二)原创性的标准
社区教育研究的原创性的“原”主要体现在:“以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视角、思 维方式、命题的言说方式等构成的论述框架与范式、成为同类研究的起点,并为这一起点预设了一个‘问题域’[3]、使紧随其后的研究都不得不从这一点出发、 或者不得不在‘原创者’所设定的问题域,内发问。虽然这个新的框架的范式可能会存在诸多问题,因而受到后继者的批评、但即便这些批评者也不得不承认,这些 框架的范式是他们所绕不过去的。”“创”,主要体现在:“发现了新的研究对象,或者拓展了原有研究对象的范围、并为此提供了新的研究基础:提出了新的研究 问题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形成了新的独立的别人无法替代的言说方式和表达方式;以上述三者为基础、提出了新的问题、概念、范畴、命题和观点。”[4]
社区教育研究的原创性,要符合下列标准:
1.要“以本国社区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改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为研究的本源”,体现出问题的原发性。
2.研究问题的视角要新颖,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要科学。
(1)视角要新颖
视 角新颖,指的是前人尚未从该视角去研究该问题。比如:在2001年第四季度申报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时,有一位研究人员想申报社区教育方面的课 题。他认真调查、分析了近十余年农村教育研究、小城镇研究和社区教育研究三个方面的研究状况,发现没有前人把上述三方面有机交叉,没有前人系统地研究过小 城镇的社区教育问题、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社区教育问题,而该方面的问题又是我国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他便从该全新的、前 人尚未注意到的视角出发,撰写了《课题设计论证》,获得批准。
(2)思维方式要科学
思维方式要科学、避免贫乏,就要在占有大量原始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科学
论证,然后提炼出结论。该结论应该深刻,应该符合发展社区教育理论或改善社
区教育实践的需要。
(3)研究方法要科学
研究方法要科学,指的是所选择的研究方法适合于研究素材、适合于特定的论证的需要、适合于您所拥有的或能掌控的各种主客观条件;同时,能够科学地使用已选择的研究方法,在就某一种研究方法的使用程序上来说也是科学的。
3.主要研究素材要具有原始性
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其研究素材不可能都具有原始性,但研究素材的大部分或主要部分应当是第一手的、原始的。
4.言说方式、表达方式要严谨、科学、新颖,研究结论要在国内或在国际范围内具有独特性、创新性,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前进。
5.研究成果要有价值,要对社区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或)社区教育实践的改善产生积极的作用如果我们的子课题结题报告能够同时符合上述几个标准,就说明我们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程度的原创性,我们的研究成果就一定是不朽的。
(三)增强原创性的条件分析
    (一)整个社会的转型、思想意识方面的逐渐解放、学术流派的逐渐形成和学术理论方面百家争鸣格局的初现,为原创性成果的孵出创造了基本的社会条件、政治条件。
(二)强调思辨、鼓励想象、提倡创新、允许失败、讨伐抄袭、反对空谈,
使原创性成果的孵出具备了基本的壳外温度
(三)教育理论的新的质的发展和教育科研方法的逐渐普及,为原创性成果的孵出提供了教育学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方面的条件
二、如何提升子课题研究工作的原创性
(一)要树立科学精神
子 课题研究工作是否具有原创性,主要取决于两大要素:一是科学精神、二是科学方法。所谓科学精神,主要包含下列一些内容:第一,主观上,要勇于排除各种干 扰,顶得住各种诱惑、不屈服于任何压力,耐得住长期的“寂寞”,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追求真正的知识;第二,抱着纯客观的态度,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 第三,用系统的、历史的、辨证的观点和方法看待和分析各种现象:第四,结论要具有可证明性。
我们开展研究工作,不同于大学教授编教科书。编教科 书,可以在教学论的指导下,根据学科建设的总体需要,对研究工作的成果进行系统的整理、汇总、改造、加工,形成某一学科的科学体系。大学教授编教科书、强 调的是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教学的实用性。但是,研究工作不太强调某一学科的完整性、成体系,不一定通过一个科研项目就要把该学科的成体系的各级各类问题都 解决。一个科研项目往往只解决该学科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一个学科体系的形成,往往要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往往要把许多个科研项目的成果进行累积和 系统整理、加工,才能形成。研究工作强调的是原创性,强调弥补空白,强调在尊重、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有所前进、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哪怕我们在前 人的基础上只是前进了一小步,前进了一点点,就是成功!
(二)要恰当地选择子课题
一般来说,总课题在开题前,几乎都根据总课题的整体需要草拟了成系列的、具有内部逻辑性的子课题。这些子课题,虽然其名称还可以改动,但一般不会有大的变动。因此、拟承担子课题的这些单位和同志,要慎重、冷静地选择子课题。选择子课题时,要考虑下列一些因素:
1.该子课题要有一定程度的原创性部分同志在初选某子课题时,可能对与该子课题有关的研究领域不太熟悉。这时候,就要根据您平时对该领域的了解,作初步判断或延伸性判断。
2.您或您所在的单位对研究该子课题具有一定的优势这种“优势”,包括队伍优势、经验优势、资料优势、实验基地优势等。
3.子课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该子课题对于推动您主抓的主要业务或者对于推动您所在单位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三)要通过使用索引工具,把与您所承担的子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研究现状进一步搞清楚
主 要的索引工具包括:互联网上的有关数据库、有关网页和搜索引擎工具:上海图书馆编的《全国报刊索引》;清华大学主办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央教 科所编的《中国教育文献数据库》、《教育文摘周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的《复印报刊资料》各期后面所附的索引等。如果有必要,也应把海外、国外 的与该子课题有关的研究领域的研究情况进一步搞清楚。通过使用索引工具,去阅读有关的书籍和论文、研究报告,进一步搞清楚与该子课题有关的相应领域的研究 现状,如条件允许、可立即对该领域进行进一步调研,大体上弄清楚与该子课题有关的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该子课题核心研究内容中的问题的“问题域”是 什么?该问题是不是新问题?有没有人目前正在研究该问题?如果过去有人研究了该问题或者目前有人正在研究该问题,那么,该问题有没有人已经解决?如果已经 解决、是彻底解决了还是部分解决了?在纵向、深度方面,对该问题还有没有进一步“挖掘”的必要?随着社会的前进,该问题在横向、广度方面是不是进一步拓展 了、前人会不会仅仅解决了该问题的核心部分而并未解决拓展的部分?如果该方面的问题已由前人彻底解决了,只是由于前人对其成果的宣传力度不够或者由于我们 孤陋寡闻致使我们不了解该情况,那末,我们就没有必要再去研究该问题了.我们所需要的就是继承、宣传前人的研究成果而不是去重复研究该问题。
总 之,我们要去研究那些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或者前人尚未解决的该问题的纵深部分,或者前人尚未解决的该问题的拓展部分。同时,建立或进一步丰富供自己或子 课题内部使用的《报刊文献索引》、《书籍索引》、《法律、法规、规章索引》等工具.如果条件允许,可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四)仔细地斟酌子课题之下的要具体研究的系列问题,确保问题的原发性
1.问题的来源问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1)问题来源于社区教育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的第一线我们要把社区教育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过程中遇到的矛盾也就是问题汇总上来。在前进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就提出什么问题。总之,大量的问题是来自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亲身的、活生生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
(2)问题来源于与社区教育有关的国家新的教改措施、教育政策、或者来源于国家的导向性的、指导性的意见
(3) 问题来源于全球教育逐渐一体化,来源于日益扩大的国际教育文化交流在中、西社区教育的比较中,我们会更多地发现我们的社区教育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也会更 多地发现西方的社区教育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通过比较研究、找出保持我们的优势、学习它们的优势、扬长避短的途径来。
2.从问题中筛选出子课题的 具体研究问题有些问题经过讨论或协商或一次性请教行家就能解决;有些问题在后来查找资料的过程中被确认已由前人解决了;有些问题缺乏开创性;有些问题虽值 得研究,但目前研究条件较差,不具备研究成功的可能性一一这些问题、都不要列为要研究的问题。[7]我们所选择的准备研究的问题,应具备前沿性和当下性, 并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第一,对于发展社区教育理论和(或)改善社区教育实践有积极作用;
第二,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才能够解决;
第三、别人尚未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
第四,有兴趣去研究解决;
第五,有条件、有能力去研究解决。
对于“第三”中的“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我们只能在继承的基础上、去解决该问题中的尚未完全解决的部分。尚未完全解决,指的是:前人当时就没有解决的该问题中的那一部分;前人当时提出了解决方案,但时过境迁,当时的解决方案已不适合目前的情况。
对 于“第四”中的“兴趣”,要做辩证的理解.兴趣是成功之母。如果研究人员对于某一问题的研究有浓厚的兴趣,这就奠定了成功的基础的一部分。但有时候,一个 人可能对某一项研究没有什么兴趣,而组织上却分配给了他该项研究任务或该项研究任务的一部分。这时候,他就应该有意识地、主动地培养对该项研究的兴趣。如 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还未培养出对该项研究的兴趣,那么,他就不应该继续从事该项研究了。[8]
对于“第五”中的“能力”,也要做辨证的理 解.一般地说,一个人如果没有足够的能力从事某一项研究工作,就不要让他从事该项工作。但对于个人来说,如果承接某项研究任务的机会来了,自己要对自己有 清醒的认识:自己的能力对于按时、按质完成该项研究任务,差距大不大?如果不太大,可以考虑承接,但要拿出吃大苦、耐大劳的干劲儿,使自己尽快赶上来;如 差距太大,即使自己拿出吃大苦、耐大劳的干劲儿,也绝对不能达到按时、按质完成该项研究任务的程度,这时候,就不能“充大头”、不能仅凭热情去盲干、蛮 干,应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把该项研究任务“推出去”。
(五)要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获取原始数据
1. 1.  定性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都不可偏废
社 区教育的研究方法是分层次的。最高层次的方法是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和逻辑学方法;第二层次的方法是能够独立应用于社区教育研究过程中的主要的、具体的方 法,如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测量法等:第三层次的方法是不能独立使用的、是为第一、第二层次的方法 提供服务的那些技术性或辅助性的具体方法、如抽样法、统计法、表列法、图示法等。
最初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思辨的方法,强调的是在个人经验或观察到的 有关社区教育的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形成判断或社区教育思想。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论文中所见到的,大都是这种定性研究,是抽象文字的描述和 典型事例的说明。进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西方教育研究方法方面的著作被大量翻译、引进,在此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一种思潮,即:西方工业化社会为背景所 形成的以定量研究为特征的各种研究方法才是正统的、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国内,逐渐形成了贬低定性研究方法的思潮,我个人总是觉得:我国的社会发展比较复 杂、有的地区还是农业社会,有的地区是前工业社会,有的地区已进入后工
业社会。后工业社会是呈现了知识社会某些特征的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即第四 经济时代的初期。而后工业社会时期,是传统工业社会时期被细分了的产业门类重新进行组合的社会时期。产业门类重新进行组合,必然要求科学、知识门类也重新 进行组合、由此形成了许多综合的新兴学科和知识门类。科学、知识重新进行组合,必然要求对这些科学、知识进行研究的方法也重新进行组合。是不是可以这样判 断:知识经济时代,是定性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并重,且两者在某种程度上逐渐融合的时代。
2.要以原始数据作为研究工作的主要依据我们开展课题 研究工作所依据的主要的或大部分的研究素材,应当是第一手的、原始的。比如:甲在研究报告中引用了乙通过测量法、调查法所获得的并已用于论文中的数据,对 于甲来说,所使用的数据就不是原始数据,尽管引用是合法的。再比如,一个人研究美国的社区教育,他翻译了许多美国人研究本国社区教育的英文书籍,包括许多 数据,然后根据译好了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那么,他所依据的素材就不是原始的。可以断言:他的研究工作很难具有原创性。
3.资料的分类、甄别与建档
(1)资料的分类
第一,资料的类别:
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资料分为不同的种类。例如:
按照资料载体的不同,可把资料分为文字资料、音像资料、网络资料、实物资料等,其中的文字资料又可分为图书资料、报刊资料、档案资料等。其中的音像资料又可分为录音带、录像带、光盘等资料;
按照资料与不同的社区教育学段的联系,可把资料分为学前教育资料、小学教育资料、中学教育资料、大学教育资料、成人学校教育资料;老年人学校教育资料等
;按照资料与学科、部门的关系、可以分成社区科技教育资料、社区卫生教育资料、社区文化教育资料、社区体育教育资料、社区法制教育资料等。
第二,对资料进行分类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 一个问题:每次分类只能按同一个标准。避免犯标准混淆的逻辑错误。例如: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这样写道:“我们对某某(社区学校各个年龄段的学员组织了智力 测验、态度测验、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其中的智力测验和态度测验、是按照测验内容划分的,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是按照测验形式划分的,作者同时采用了 两种划分标准,犯了标准混淆的逻辑错误。
第二个问题:分类后所得子项的外延之和应当与母项的外延相等。不要犯“子项过多”或“子项未穷尽”的错误。例如:有人把社区教育工作者资料分为社区教育管理干部资料、社区教育专职教师资料、社区教育兼职教师资料和中专资料,犯了“子项过多”之错。
第 三个问题:大类与小类不要并列。如有人曾就考试方式向学员作问卷调查“你对下述哪些考试方式最喜欢?①闭卷考试、⑦开卷考试,③做作业,④讨论回答,⑤口 试,⑥笔试,⑦实验操作。”在闭卷考试中,既可以有口试、也可以有笔试和实验操作,而作者把它们并列、犯了“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第四个问题:资料的分 类最好按层次逐级进行、尽量不要‘越级划分’、以免导致资料混乱。
(2)资料价值的甄别
在获得资料并把资料逐级分类后,则应逐件甄别资料的价值。例如:
当 我们接到一份有关学员的调查问卷的统计资料时、就应至少从下列几方面衡量该问卷调查资料的价值:第一、该问卷的受问学员是否能成比例地代表该地区或该社区 学校学员的构成?第二,学员们是不是各自独立地完成问卷?有没有不负责任地互相誉抄应付社区学校的习惯?第三,问卷的回收率是多少?第四、问卷中的各项分 类是否合乎逻辑?题目的难度与学员的文化水平是否相称?内容是否妥当?第五,各题的分数分割与评分程序是否合理和标准?
当我们见到关于处分社区学校某位教师的决定时,应立即想到:该决定一般只讲缺点不讲优点;当我们见到关于表彰社区学校某位教师的决定时,应立即想到:该决定一般只讲优点不讲缺点。该两类档案资料都不能独立地反映一位老师的全貌,都有其局限性。
对 于价值高的材料,要重点使用;对于价值一般的材料,要一般使用:对于真、假混淆的材料,只使用其“真”的部分;对于假的材料,不管它是成于何人之手,都要 坚决舍弃:对于两种或多种相互矛盾、真假一时难辨的材料,最好不用,如不得不用,应并列使用且加以说明,切忌主观臆断判定正误。
(六)在论证过程中,要辩证、全面、从“质”的角度思考问题,思维方式要科学
要特别注意三类问题:
第 一,自己进行理性思维,尽量少引用大人物的讲话,少戴大帽子。我并不反对在必要时引用某某主义某某思想、某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但世界是丰富 多彩的,除了某某主义、某某思想,还有其他的主义、其他的思想。作为研究人员,既不能简单地做大人物的“注释家”,也不能简单地把大人物的话拿过来简单地 为我们的某种不一定严谨科学的观点作“注释”。比如,对于“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化社区”,有的专家就主张,只能使用“学习型社区”这个概念而不能使用 “学习化社区”  这个概念。我问他:“为什么?  ‘型’与‘化’有什么区别?”他也不能深刻地分析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只是说:“中央文件和某某领导的讲话中用的是‘学习型社区’这个概念。”上述例子,都 说明了一些人的思维贫乏,盲目崇上。
第二,不要走上绝对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之路。社区教育理论与社区教育实践中的许多问题表面看上去似乎是绝对 对立的。如:学员的集体主义与学员的个人主义,“社区教育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上述每一对儿矛盾,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甚至你中有 我、我中有你。不分条件地完全否定一方而完全肯定另一方,可能会犯错误。
第三,要避免肤浅的、表面的辨证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典型表达方式 是:“既要……又要……。,“一方面要……另一方面也要……”,“要把……与……有机地结合起来。”遇到某些矛盾时,要对矛盾的两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具体 的分析,不能简单地“和稀泥”。肤浅地说了一通“既要……又要……。,没有实际价值、等于说了一通废话、或者等于什么都没有说。  [9]关键是“怎么样既要”、“怎么样又要”、说出前人未曾说出的“一、二、三”来。
注释:
[1]、[2]叶澜.世纪初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断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
学版,20 01.19  (1): 5一6.
[3]“问题域”是指:“在什么领域和什么层次上成为一个问题?它不仅属于自己、而且属
于 他人,是由自己提出的“私人问题”(拥有对该问题的专利权),而又为他人公认的“公共问题”;在什么角度和多大程度上与前人或传统的问题发生衔接,但又与 众不同;问题本身蕴含的解决的可能性有多大、其潜藏的求解途径又是什么?问题是否具有‘方向性’和“未来性’、即指是否存在引导人们通向新的教育知识领域 的可能性、或者问题本身在多大程度上成为创造的开端?”[李政涛.教育研究的原创性探询[J].教育评论、 2001.  (1)2  12.]
[4]李政涛.教育研究的原创性探询[J].教育评论.2001、(1):11.
[5]瞿葆奎.中国教育学百年(中)[J].教育研究.1999、(1):16。
[6]蒋国华.我国原始创新的瓶颈:机制与环境[J].教育情报参考.2002,(10):10—11.
[7]李继星.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简论(系列讲座.共七讲)[J].广西教育.2001年6月号  C——2002年1月号C.
[8]吴康宁.教育研究应研究什么样的“问题”——兼谈“真”问题的判断标准[J]。
教育研究,2002,(11):8.—11.
[9]朱利霞.论教育研究的原创性[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17—21.(2002
年第四期《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已转载。)
注:本文系作者为北京市西城区社区教育课题组专题讲座文稿,编者略有删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