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是癌症不是心梗,它才是我国居民第一死因!2017年死了196万人

 还想学习的老头 2019-07-27

每12秒就有一个中国人发病,每16秒就有一人死于该病这种病就是老百姓熟知的“中风”,中风是中医上的一个说法,西医叫卒中,也叫脑卒中。

中风是我国居民的头号杀手,连缺血性心脏病和癌症都只能分别“屈居”排第二、第三,这是今年6月发表在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一篇论文研究结果。从1990年到2017的数据来看,中国是全球中风发病风险最高的地方,居民中风的风险率达到了39.3%。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显示,2017年我国有196万人死于脑卒中,≥40岁的卒中患者有1242万,40-74岁居民首次脑卒中标化发病率平均每年增长8.3%。卒中具有四个特点: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偏瘫、失语、吞咽功能障碍、认知障碍等都属于卒中后遗症, 70%以上的患者在卒中发病时无法独立生活

当一家庭有人中风,受苦的不止患者本人,整个家庭都受到重大影响。家里要有人照料病人,要么是家人,要么请护工;中风病人大多年纪偏大,他们可能原先在家里全心全意给子女帮忙,带小孩、做家务,而中风后,不仅无法像以前那样为孩子们付出了,子女还要抽时间来护理。“久病床前无孝子”,很多时候指的是中风后的无奈。中风以前属老年病,但现在也已年轻化,中国卒中发病人群中1/5<45岁。年纪轻轻就中风,对家庭来说更是意味着顶梁柱倒了。

浙江省康复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叶祥明说,中风患者基本上都要接受长时间康复治疗。以浙江人民医院为例,康复科230多张床位,经常一床难求。其中中风后需要康复的患者占了70-80%,大多数是重症患者。从全省情况来看,满打满算,全省每年可收治21万康复患者,但每年需要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达40多万,浙江现有的康复床位和康复专业人员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中风病人的后遗症带给家庭和社会相当大的压力。比身体疾病更难医治的,是中风病人的心理创伤。一天前还活蹦乱跳的,一天后变成了残障人士,出行只能靠轮椅,许多事都要人帮忙,连话都说不利索了。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巨大反差,有多少人能够坦然面对?精神康复科医生说,约七成的病人,在中风后早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有些患者甚至悲观地把自己比喻成“活死人”。所以对于中风,社会上有“一人中风,全家发疯”、“一人瘫痪,全家瘫痪”的说法。从这个意义上讲,把中风比作洪水猛兽也不为过。因此,我们需要早一些认识中风,早一些预防中风,才能尽可能离中风远一点。

好好的一个人为什么会中风?

中风有预警信号吗?

哪些人容易中风?

中风了怎么办?

普通人如何预防筛查?

家里如果有中风病人,

我们怎么帮他(她)重塑信心,一起面对?

记者用了一个月时间,采访了浙江省内多位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的权威专家医生,对中风做了深入、详细的解读。明起将陆续奉献给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