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律诗写作点滴谈(6)

 梦醒小径边 2019-07-28
第六讲 荷月谈用典

诗词中用典可避免一览无余的直白,给读者在诗行间留下联想和思索的余地。用典用得巧妙、恰当,可以使诗词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生动,诗句更凝练;言近而旨远,含蓄而婉转,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第一节 用事的三种用法
用典亦称用事,它有多种功用:一是使立论有根据——引前人之言或事,以验证作者之观点与理论。二是方便于比况和寄意——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转道出作者之心声,即所谓“据事以类义”也。三是减少语辞之繁累——近体诗有一定的字数限制,用典信息量大,能省去很多论述。四是文辞妍丽,形式整齐——用典可收到结构谨严、和谐典雅的美感效果。
用典的种类多多,大致归为以下三种:
1.明用典故。直接引用有关人、地、事、物的史实,以作比喻论说事理。令人一望即知其用典也。
2.暗用典故。点化典故之一端,诗行中若隐若现,在字面上看不出用典的痕迹,须详加玩味,方能体会。
3.反用典故。舍弃典故本意,反其意而用之,以图产生意外之效果。
例廿五: 春催诗老
竹报紫荆香,东君拂鬓扬。
早莺鸣细柳,古宛换新装。
花瘦催诗老,河开见赋长。
祖生鞭已著,岂可废韶光!
典出《晋书》:“刘琨与亲旧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耳。’”后因以“祖生鞭”为勉人努力进取的典故。此为明用之例。



第二节 用句的三种境界
用句就是模仿、修改、借用他人现成的诗句,翻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用句也属于用典的一种形式。
1.“风格只应天上有,歌声岂合世间闻”,此第一境界也。李群玉此联较之老杜原作“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难望其项背。
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此第二境界也。杜甫此联与李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如出一辙,可堪伯仲之间。李杜诗篇,光焰万丈,所以翁方纲有言:“固不必谓相为依傍”也。
3.“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此第三境界也。林逋此联已成千古绝调,较之江为原诗“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可谓青出于蓝,乃至于世人只知有林逋而无论江为焉。
例廿六: 吟者
一身蒲柳装,左巷自称王。
老大作商妇,无香真海棠。
春风知态度,闲酒化诗芳。
诗是吾家事,白衣卿相狂!
这首诗中“一身蒲柳装”化用陆游“况今蒲柳姿,俛仰及大耋”的句意; “老大作商妇”出自白居易“老大嫁作商人妇”原句; “诗是吾家事”借用杜甫原句;“白衣卿相狂”,借用柳永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的词句。这些都是用句,有些用的相当拙劣,恐怕连第一境界也达不到;但是都表达了作者青春不再、寄情诗酒的闲适心态。

第三节 用典要略
典故之来源有四:一为譬喻,即以古喻今。二为成辞,即引用成辞。三为史事,即引史事。四比古人,即引古人作比。
《龙文鞭影》编辑了来自二十四史中的两千多个典故,可称之为一本典故大全,我们用典可以借鉴。下面节录“三江”的24句话,一句一典:
“古帝凤阁,刺史鸡窗。亡秦胡亥,兴汉刘邦。戴生独步,许子无双。柳眠汉苑,枫落吴江。 鱼山警植,鹿门隐庞。浩从床匿,崧避杖撞。刘诗瓿覆,韩文鼎扛。愿归盘谷,杨忆石淙。弩名克敌,城筑受降。韦曲杜曲,梦窗草窗。灵征刍狗,诗祸花尨。嘉贞丝幔,鲁直彩缸。”
袁随园说:“用典如水中著盐,但知盐味,不见盐质。用僻典如请生客入座,必须问名探姓,令人生厌。”所以,我们用典入诗,不管借古论今,或者抒情言志,都要水到渠成,信手拈来。不管用事,或者用句,都要为我有益。也不管明用、暗用,或者反用,必须注意不要滥用;更不用生僻的典故,否则会起反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