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农民大起义中崛起的朱元璋先后削平江南群雄后于公元1368年称帝,北伐彻底摧毁了元朝残余势力,开始了长达277年的明朝统治。
明初,黄河承元末之旧,由于财力困难,百废待兴,未能对黄河进行大规模的治理。呈现河道混乱、多支并流、变迁频繁、河患严重的局面。明初黄河一般为向南经淮河流入黄海,其入淮河道较大的有贾鲁故道、涡水、颍水,此外还有一些较小的支流。除南流外,明初黄河还时常北决,冲入山东运河。这些支流此决彼淤,迭为主次,黄河不断作南北摆动,其河患的发生地集中在河南境内,尤其是开封上下决溢次数极为频繁。
直到永乐年间疏浚贯通大运河后,供应宫廷、百官俸禄和军饷的东南漕粮由运河“一衣带之水”输达北京,保证运河的安全畅通成为明朝至关重要的军国大事。明代运河既要用黄河之水,又要避黄河冲决之害,“非假黄河之支流,则运道浅涩难行,但冲决过甚,则运道反被淤塞。利运道者,莫大于黄河;害运道者,亦莫大于黄河”(王軏《处河患恤民穷以裨治道疏》,《明经世文编》卷一百八十三)。
由于保障漕运成为明代治理黄河的行动准则,梁山是大运河的水脊地带,成为仅次于黄、淮河穿运处的重要水利枢纽,期间,黄河对于梁山自然亦是祸福并存,贯穿整个明代。
明初,黄河主流仍走贾鲁治河后的故道,“自曹县西南的黄陵冈向东南行,经单县南、砀山北至徐州附近入泗水”(《中国三千年运河史》),借淮入海。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黄河“决曹州双河口,入鱼台”(《明史·河渠志》),梁山一带被淹,“寿张县城(今寿张集)圮于水”(《梁山水利志·大事记》)。“此次黄河决口,洪水冲开寿张诚西门,于城西汇成支流,后称为林秭河。县城被迫南迁(15里)到薛屯,一年后又迁至黄河北,即今寿张”(《山东省梁山县地名志·寿张集》)。
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四月,黄河又在原武黑洋山大决,分而三:一支东经开封城北五里,折向东南流,再经陈州、向城、太和、颖州、颖上,至寿州正阳镇入淮,后人称为“大黄河”;一支仍东走徐州以南入淮,因水流较小,后人称为“小黄河”;另一支由曹州、郓城漫东平之安山(湖),致使元代开凿的会通河淤塞。《济宁山水志》称“这是黄河第十八次大徙,第五次流经济宁(梁山)境”。大运河因之被迫断航达二十年之久。
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宋礼疏浚会通河,“使大河由封丘金龙口至鱼台县塌场,会入汶水,经徐、吕二洪向南入淮河,恢复了主河东流的局面”。但宋礼重浚会通河时以汶水为水源建南旺分水枢纽,在设置安山湖水柜时,从金龙口引黄河水循济水故道入之济运,作为南旺诸湖的补充,这个黄河入梁山的支流就是柳长河。
黄河主流回归东流故道后,河南境内仍未建立强固的堤防工程,所以,大汛时首当其冲。由于黄河人为地往北分水,常常造成主溜夺枝向北决口,梁山一带频遭水灾,并冲毁张秋会通河运道,使漕运时时处于黄河洪水威胁之下。
正统十三年(1448年),黄河决于陈留县金村堤及黑潭南岸,不久,新乡八柳树和荥泽均决口,河流分为三股:一支“自新乡八柳树,漫曹、濮,抵东昌,冲张秋,溃沙湾,坏运道,东入海”;一支自荥泽“漫流于原武,抵开封、祥符、扶沟、通许、洧(wěi)川、尉氏、临颖、郾城、陈州、商水、西华、项城、太康”,南入于淮;东出徐州的贾鲁故道水流微弱,“徐、吕二洪遂浅涩”(《明史·河渠志》)。
明孝宗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黄河大决于开封及封丘金龙口,洪水四散奔流,郡邑多被害。《明史·河渠志》载:“五月,河决开封及金龙口,入张秋运河,又决埽头五所入沁”。这次决口后,形成南、东、北三面分流的局势,向南流的分为三支,一支由颖水,两支入涡河,统汇入淮河入海。北流自原武经阳武、祥符、封丘、兰阳、仪封、考城至曹州冲入张秋运河。冬季水消,一些决口淤淀,东流成为主流,由祥符翟家口合沁河,出丁家道口,下徐州。《明史·河渠志》载: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户部侍郎白昂治河,通过筑堤疏浚等措施,“使河入汴,汴入睢,睢入泗,泗入淮以达于海”。梁山境暂时不走黄河,两年后,即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七月,“河势北趋,祥符、兰阳决口数道,冲黄陵岗(今兰考境)犯张秋、戴家庙,掣漕河与汶水会而北行”(《黄河变迁史》)。“这是黄河第二十一次大徙,第六次流经济宁(梁山)境”(《济宁山水志》)。
直到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刘大夏治河,断绝黄河北流之路,主流复归兰阳、考城、归德(商丘)、徐州会淮水东流。
河南境内的北岸堤防形成后,南岸也相继修筑了堤防。在明朝后期,尽管河患频仍,但多集中在曹县、单县、沛县、徐州等地,河南境内的决口已较少出现,黄河很少北犯梁山了。
据《黄河水利史述要》,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九月,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与明军战与开封,明河南巡抚高名衡掘开开封城北朱家寨及马家口(《明史》认为马家口为李自成所决,近认为二口均为明军所决)大堤,“至汴堤以外,合为一流,决一大口,直冲汴城以去,而河之故道则涸为平地”(《明史·河渠志》)。一年多以后,明王朝也就灭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