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论语.述尔》孔子说谎

 柠檬树下的思考 2019-07-28

【31】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陈司败是陈国的大夫,司败是官职。有一天他问孔子,说鲁昭公“知礼”吗?孔子回答他说“知礼”,巫马期是孔子的弟子名巫马施,小孔子三十岁,“党”是团伙,就是为了私人关系而能够忘记大义的私人利益集团,就像是单位里边的小团伙,他们相互包庇,所以在处理事情上没有什么公心可言。所以孔子走后,巫马期去见陈司败的时候,陈司败说:我听说君子没有私心,不会偏袒人,难道君子也会偏袒人吗?接着陈司败举了一个鲁昭公不知礼的例子,就是他娶了一个同姓的吴国女子为夫人,为了避嫌,所以给改名叫做吴孟子——据说春秋时候有“同姓不通婚”的礼,所以陈司败说鲁昭公自欺欺人的做法,怎么算是知礼呢?

巫马期回头就告诉了孔子,孔子高兴地说,我孔丘也比较幸运,一旦有什么过错,别人一定会知道。

对于这段话,首先我们需要明白,这里的“知礼”不是单纯知道的事,而是要懂礼、守礼,如果不能在言行中守礼,那知道跟不知道有什么区别呢?第二就是孔子的坦荡,自己犯了错误之后,能够真诚地接受别人的批评——当然也会立即改正,这就是子贡说的“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见《子张篇.第二十一》)”。当然,这件事中,也隐含了孔子对于鲁国的感情在里面,所谓“家丑不可外扬”,所以朱熹解释说“孔子不可自谓讳君之恶,又不可以娶同姓为知礼,故受以为过而不辞(见《论语集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