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神与养生

 明悟好学 2019-07-28

 

中国古代将精、气、神奉为人之三宝,三者对人的健康和养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的神为生命之主宰,宜于清静内守,而不宜躁动妄耗。因此古人养生就以调神为第一要义。通过清静养神、四气调神、积精养神、修性怡神、气功练神等形式,最终达到体气平和而延长寿命。精神养生的思想始于老庄,《黄帝内经》继老庄之后,第一次从医学的角度提出了静神以摄生防病的思想。《素问 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明代李梃提出“以理求静”的原则,主张“正思虑,以养神”,认为“主于理,则人欲消亡而心清神悦,不求静而自静”。这一原则对于静神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清代养生家曹庭栋在《老老恒言 燕居》中指出:“养静为摄生首务。”他从实际出发,给“静神”赋予了新的内容。他认为神不用不动固然属于静,然用之不过,专一不杂,动不妄动,同样具有静的意义,从而使静神之说前进了一大步。虽然气功和修禅在修炼方式上有所不同,但他们都是自我身心锻炼的方法,都要求以调身、调息、调心的方法来达到入静状态。在主观上呈现“恬淡虚无”的境界。然而它们不单单停留在“神静”的层次上,还要求人在“入静”的情况下,积极运用自身的心理潜力给身心以积极影响,从而调整身心,延年益寿。事实证明,人体内部存在着一种潜力巨大的心理、生理形态自调机制。拿气功来说,大量研究已证实,气功入静时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效应,比如,脑电图呈现小节律增强、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心率减慢、血压多降低、周身微循环改善、呼吸柔和舒缓且均匀深长、肺活量增大、胃肠活动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提高等。在养生实践中,我们不仅要重视“静神”的重要性,还要重视“静神”养生的原则和方法。做到顺从自然,适应社会;修德养性,少私寡欲;动静结合,形神兼养;精神乐观,心态平静。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1月24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