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谢之:我为什么选择做心理咨询师?

 行者武松打虎上 2019-07-29

摘要:心理咨询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渡人己是度己。这是我学习了心理学与做了几百次个人成长的所得,所获。这篇文章我从个人成长经历,人生体验,价值观,人格品质等方面对自我成长历程进行回顾与分析。并结合心理学有关知识,从职业动机,职业素养,职业行为,职业期待等方面对自我职业成长进行剖析,阐明了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的素养,能力和期望。同时体会到心理咨询师的神圣之处,自己非常热爱心理咨询师工作,和自己非常适合从事心理咨询师这一行业,愿意把心理咨询与心理教育工作当做个人毕生追求的自我实现之颠。

一、自我成长

我今年23岁,家中兄妹二人,我排行老大。父亲初中毕业,从事道路交通运输行业,母亲只念小学二年级,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里虽然不是大富大贵,却也是温馨港湾。

从父母叙述中得知,婴儿期的我属于困难型气质的婴儿,常常大哭大闹,烦躁不安,爱发脾气,睡眠与饮食缺乏规律性,常常在一个新的环境下闹腾一段时间,属于典型的难带的宝宝。

由于那时候父母需要孩子的愿望强烈,加上我是第一胎,虽然我很难带,但是爸爸妈妈以我为中心,经常半夜喂我吃奶或是用好长时间哄我睡觉。而且出生三个月的我一直需要人抱。只要一离开成人的怀抱,就哭就哭,爸爸妈妈我只能轮流抱我,生怕我哭的稀里哗啦的。爷爷奶奶建议爸妈说她再哭,把他扔下不理,他哭一会木有人就不哭了。爸妈木有采纳。

正是出生三个月的我充分的享受到爸爸妈妈的爱。所以安全的度过了人生第一个阶段的人格成长任务。(埃里克森认为人生有八大人格成长阶段任务。若安全高质量的度过。整个人就是安全的。若不能或是质量很低的度过。则会给后天的大学造成不良影响)基本信任感与不信任感的度过。我想我在幼儿期很容易和陌生人打成一片。就是这个时期安全高质量度过的最好的验证。

由于出生三个月高质量的度过。所以生成的高质量的无所不能感(无所不能感:现代精分客体关系理论。出生三个月的婴儿木有客体意识。如果婴儿哭泣在很短的时间里得到成人的关助,会认为是自己的哭声换来了成人。自己的哭声是无所不能的。从而认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形成无所不能感。)为以后的高质量的自我效能感提供了基础。(自我效能感:个体对未知事物的高质量任务完成预测感。客体关系理论理论认为。高质量的无所不能感是高质量自我效能感的核心基础)。

三个月后。父母发现。我可以放在床上一小会。他们可以去做一些事情,但是只要他们离开我的视线,就会哭个不停。吓得他们又急急忙忙的冲会来抱我。然后他们吃惊的发现。他们刚走进家门口,我就不哭了,然后她们出去。又哭。过了几个月他们才发现,这个和我能不能看见他们有关系。所以以后在家总会在我看的见得地方做事情。若要出去。就会把我用小人车推出去。这样我就哭的少了。同时,我经常在床上乱滚之后学会了爬,就随便的爬。他们怕我常常怕我滚下床,所以一直陪在我身边。都让我陪在边在我的。并且我的眼睛会随着他们做事情的走动而跟着移动。(根据精神分析学派客体关系理论与发展心理学理论,三到六个月的婴儿开始我有了客体观念。他们认识到。自己只是世界的一部分。尝试着自己去认识世界。多以在床上滚爬为主。同时他们认识到,不是自己时无所不能的,而是妈妈是无所不能的。一旦妈妈消失。就预示着自己离开妈妈。对于那时的婴儿妈妈的离开就等于死亡,所以他们只要发现妈妈看不见了,就哭。想找回妈妈。如果妈妈可以迅速回应。则婴儿期发展安全,若不能则对后天发展有不良影响。保尔认为,成人依赖模式的根源就是这里。)

因为我在这个时间得到了妈妈的仔细照顾。所以安全的度过了人生的第二个人格阶段发展任务,自主感与羞愧感。我在六岁以后。经常一个人走出很远的家门去玩。幼儿园到一年级学习很好。就是这一阶段高质量的完成的体现。

具妈妈说在我出生6个月到一年半里,我学会了爬说话等等。坐等等阶段性任务完成良好,我爷爷在生气的时候说把我扔了。我想我的潜意识可能记住了。所以,我一直到三岁后期才学会了走路。而且需要妈妈用小手拉下着妈妈放开就直接坐在地上。

一直到四岁的时候才自己一个人学会走路。我想潜意识里怕别人把我“扔了”,所以就一直不敢离开妈妈。

5岁左右,爸爸妈妈认为我很聪明教我很多背会很多古诗词和认识500多汉字,影响了我这一阶段主动感与羞愧感的一阶段的人格发展任务,他们不知道。3到六岁的幼儿的核心发展任务是培养自动感,体会自己寻找目标与完成目标的享受自动感。而这个的获得的源泉就是向父母问这问那。他们不知道,这个时期的婴儿木有思维加工能力。记住的只是一些死符号,又因为家庭经历加上有个妹妹,不太理会我的提出问题。在小学到初中所以导致后天的我多怀疑自己的能力,不太重视与同班同学的交流,不喜欢热闹的地方。比较内向,注重自己内心世界,不关心外部环境,有很大关系。

6岁的时候攻击性行为比较强,我想可能是:1、在上一个阶段的自动感形成中受挫,形成了过多的自卑感,当时会认为是别的物体无法满足我的需要。或是爸爸妈妈因为我错做了什么事情。而惩罚我,而我又不能判断对错,会把这种需要转移到同伴形成攻击性行为。因为小的时候爸爸妈妈经常骂我,我不知道原因,有木有打过我想不起来。2、当在出现自卑感时会以攻击别人作为补偿。我想一方面是小时候无所不能感在起作用,当和同伴游戏中有了自卑感的体验。或以攻击性行为作为掩饰与补偿。3,爸爸妈妈的模仿示范作用,当爸爸妈妈以我犯错为理由进行身体攻击我,给了我对于犯错误的人和事情一个示范,当我认为他们有错时,也会用父母教我的方法去处理,出现攻击性行为;4、我不认为我小时候的的攻击性行为是因为小脑发育不良导致传递快感的神经道路受阻或是父母小时候收到毒打式教育形成遗传介质遗传给我这种基因。

10岁前。因为爸爸经常用体罚让我完成学业与作业,即使我在学校不好好学习,回来爸爸也会仔细教我完成作业。但是10岁的时候爸爸出门工作,我在学校狠狠的玩了一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第二年爸爸妈妈只能把我带在身边,监督我的学习。这个时候是爸爸妈妈打我最频繁的时候,作业木有做完打,作业不好打,和朋友玩的时间太长了,或是他让我学习结果我去玩了,打,在我的印象里。从8岁到十二岁的这几年就是被父母打过来。而翻开《发展心理学》。8到12岁的儿童的人格核心发展任务是勤奋感与懒惰感的形成,勤奋感的来源就是孩子的游戏,孩子在自己的游戏中体会到人际关系的快乐,成长的乐趣,体会到社会关系与社会角色的不同。给我的使我的人格发展脱离了优先发展的轨道。

直到十五岁他们才逐步减少了对我的体罚。由于我小气候太淘气。加上又很内向,体会不到朋友的乐趣,所以一直很孤僻,独行。在同龄人中得不到认可。加上我父母也以谈论孩子的不是为释放压力和寻找乐趣的的来源,所以,小时候的我在大人眼里。是个坏孩子,在同龄人眼里是和怪物。那时候的我经常感觉到无助感。加上学习成绩不好,虽然逐步减少了对我的体罚,从而代替的是心理惩罚,父亲经常说:你到十八岁我就不管你了,母亲经常说,你是是个不争气的孩子。正是因为这样的童年的经历,所以成人的我,经常在失败失意的时候有,父母父母不关心我,我又木有朋友。我是个做什么都做不好的孩子。但是还好。因为婴儿期有高度的无所不能感和以此为核心的高质量的自我效能感为基础,所以我的一蹶不振时间不长。常常对失败做外部环境归因。支撑着那时候的生活信念。当我记得当我对家人宣布我的一件计划时,常常是遭到家人的全部白眼,一致的声音——你不行。每次我都是一个人在村子里转很大的一个圈,把然后哭着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做好。但是只要需要困难,家里依然是一致你不行的声音。所以成功的体验,收人尊重的体验可以说根本木有。记得我初中喜欢写文章,写了一本有一本。拿给家人看,一致的声音,写那个有什么用。父亲好多次在我的面前。把我写的诗词文章撕碎或是烧掉。有好几次,我想杀了父亲。但是想到我不能离开父亲,就只能一个人把头藏在被窝里哭好久好久。很多时候都不吃饭,骗母亲说不饿。但是我木有谈过学,离家出走过。

十五岁到十八岁,这个时间段是一个人的自我意识成长期,也是我的叛逆期。那是爸爸常常不在家。经常和妈妈顶嘴。有好几次。妈妈因为我不听话骂我,当我还嘴的时候打我。她不知道那时候的我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正在形成与发展,还像小时候那样。用(听话)的教育方式来命令我。当爸爸回家妈妈说起这些,经常是爸爸以检查作业或是卫生为理由随便找个借口打我,然后妈妈护我去爸爸妈妈又因为我,吵好几个小时的架,记忆里,好几次第二天妈妈都是红着眼不知道是累的哭的还是被爸爸打的。因为那个时候爸爸经常不在家我有事情都是给妈妈说,所以很相信妈妈,虽然和她吵,但是却不怕她,什么事情,都和她说。爸爸回家不是检查作业就是打我。所以从那个时候起,我骨子里认为他不爱我。所以,18岁之后常常是他走进家门,我出去。不愿看见他,也不想和他说话。怕一句话说的他不爱听,不是打就是骂。

18岁上了高中,我的舅舅是我的学校的老师。爸爸把生活费给我舅舅,那时候舅舅告诉我很多我在我的家庭里听不到的的道理,舅舅不像爸爸那样,只要我说的话爸爸不喜欢听就打骂。他总是很耐心很用心很认真的听我说完然后告诉我哪里是对的,哪里不对,为什么不对,应该如何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也不像妈妈那样要我绝对的听她的话,我在舅舅身边体会到了爸爸应该给予我的爱。所以一直在我心里,爸爸是舅舅,妈妈是妈妈,是舅舅给了我父亲般保护的爱,妈妈给了我妈妈般爱护的爱。可是我心里清楚舅舅不是爸爸。每次回到家。见到爸爸就感觉很陌生。很陌生。再加上他时不时一句,我再也不管你了。让我体会到被抛弃的感觉。那时多次想要是舅舅和妈妈结婚该有多好。高一的时候常常做这样的梦。

由于童年时候缺爱,又缺少朋友,所以在初中。我只交到五个好朋友。高中交到六个好朋友。。但是高中毕业。大家各奔东西。爸爸给我的硬伤。就又来了。外加上,小气候的我一直内向。喜欢研究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我选择了心理学。我想知道我是如何成为现在的我其实我也想有一群好朋友。可是我做不到。我不会!

上了大学。我很用心去找女朋友。认真的去谈恋爱。我承认,我是一个半人,我需要在恋爱对象哪里找到我的另一半,就是我在家庭中父母木有给我的那一半。我很容易找到一个朋友。那是因为我想在她身上得到母爱的延续和找回缺少的真真正正的父亲的爱,所以我很用心的去爱她。她也是个半人。她高考三年。伤痕累累。我们就这两个半人品在了一起。那时爱的轰轰烈烈感天动地。可是五个月后。她率先发现,我给不了她想要的那种爱,离我而去。可是我却在她身上感受到了,我要的那种爱。加上我的的激情是随着爱是而增加。所以。真的受不了。那时的我认为。我在家里二十几年家里给不了我的我的女朋友却给了我,要是她离开了我,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得不到,所以想去跳玄武湖自杀。真心对这个世界绝望了。

由于我小时候出现攻击性行为。妈妈怕我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就一直暗示催眠我:‘听话,不骂人,不打人’,在初中的我变得懦弱起来了,经常被高年级的同学打,有几次都打的不敢回宿舍,妈妈不知道,她给我的催眠程度过了,我的攻击性行为在三年级就消失了,可是她的‘不骂人,不打人,听话’的暗示催眠却一直伴随我十五年,当别人打我的时候,我的意识反复的告诉我,不骂人,不打人,听话,别人打你那是你不对等等。回到家,爸爸妈妈白才告诉我,别人欺负你,你可以打的,但是已经晚了。

刚离开家我认为:‘到了高中我因为有舅舅的保护,所以木有人打。我要学习功夫,不能让别人打我。’我找南京原本截拳道大师张安邦师傅。并拜他为终身师父,师父在家手把手私教我一人。严格要求却不苛刻,尊重我的学习过程,并拿到了黑带。在我初到南京。师父对我很好。又让我体会到一中无微不至的父爱。他常关心的是我的心情,当我失败了。他说的是,下次注意,并且和我一起商量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而不是和我爸爸那般不问原因打我骂我,那次失恋了。要跳玄武湖,是他半夜十二点到三点找到的我。把我抱在怀里,让我哭个够,然后一巴掌打醒我。苦口婆心的告诉我,这么做不值得。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当他第二天给我父母打电话时,我爸爸说:‘死让他死,不要告诉我。’妈妈说:‘干下如此丢人的事情,都给我们说。’我师父让他们来南京看看我,因为师父知道我现在需要父母。但是我的父母因为丢人加路远,始终木有来。接下的一两个月。师父常常木有事情就让我来陪着他。有时有事情。也让我陪着他。他进去谈事情,让我玩手机,怕我多想怕我做傻事。是师傅让我知道了我为什么失恋了受不了,想自杀的根本原因。并且替我补上了童年的经历中这个残缺,让我木有因为失恋而死去或是得抑郁症,婚姻恐惧症等由此衍生的一系列心理疾病。可以说是我的舅舅个师父共同扮演了我的人格成长中父亲角色。让我享受到了高质量的父爱。

虽然我的专业是心理学但是我却木有认真的学习过一节心理专业课。基本都是外玩,谈恋爱中度过。失恋康复后,我如同重生般。重新审视着这个世界。才开始思考作为二十岁的人应该思考的问题工作,就业。我的问题是父母教养出了问题,可是我不能去狠他们。木有他们就木有我。他们把最好的对给了我,我的问题是他们不知道,不知道这个不是错。我开始投入到学习中。那时候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

学了一年心理学知识回到家,我终于知道了我为什么会如此。我对我的父母狠之入骨。我完全忘了他们对我的好。只想到不好。可是他们的认知却木有变化。爸爸还是喜欢命令我骂我,妈妈还是那句‘听话’我崩溃了。只要爸爸妈妈随便一骂我。那些童年的经历与记忆加上情感体验快速在大脑回放一边。一个暑假我三次离家出走,都是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记得最远的一次跑到了县城。还是晚上。有了六个小时然后又返回来。

并且拿着《变态心理学和心理测量学》与《心理测量与心理诊断》,让他们做测量题。我随意鉴定爸爸为歇斯底里人格障碍,因为在我记忆里的他。歇斯底里人格障碍那几条症状表现,临床他都存在。而且还很高。可是爸爸听完认真的做那些测量表,并且多次一边做题多次无意中说:‘这点不算,我也是对你严厉。’我才知道爸爸对我一直是无声的爱,是我错解他了。由于我一直拿着《社会心理学》给爸爸看,我和他说话时候有意无意几句心理学理论,爸爸在我的长时间好频率的暗示下,也开始思考我所说的话和我的变化。这一系列让他对心理学产生了好奇,开始与人谈论心理学,在网上查心理学的资料,慢慢的他对我的态度变了,开始‘学着’和我商量的讨论问题,那几天我做了什么错事,从他的语气可以判断他想爆发式骂我,可是又忍了又忍,围绕家里转一圈,然后对我说,‘我哪里做的不对,应该如何做。’我知道父亲在超越自己。突然发现,父亲的腰已经直不起来了,虽然月月染头发,但是缺有好多根部白发。我知道,父亲给我的爱一直都在,父亲如果抱我,就不能给我馒头吃,父亲给我馒头吃,就不能抱我。不是父亲不爱我,而是父亲给我的爱,我理解不了。爸爸妈妈谢谢你们养我长大,你们辛苦了。

因为读懂了父亲的爱,我也变得完整,所以学习更刻苦了每天晚上看心理学文献与专业课本到凌晨一两点或是更晚。终于,有所小成。我开始尝试做心理咨询,从免费到,一小时开始学着收费咨询50元元。我告诉我的来访者。我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木有考心理咨询师从业资格证,可是一个小时咨询结束后。他们都愿意付费咨询。有的第二天跑好多地方就是为了给我汇咨询费,有了在打来钱,还发短信QQ提醒我去查看,这是我他的信誉。我谢谢我的来访者。是他们给了我深入学习心理学并且以心理工作为终身追求的最大的动力。当我有了20小时的成功咨询经历。我开始把咨询分为专业收费咨询与免费浅谈咨询。当我在木有考取心理咨询师证时以心理学专业学生的身份,在远程家里远程获得咨询费用500元。父亲笑了,然后他见人说我学的是心理医生。说些我的故事。并且太偷偷的看我的《社会心理学》,这次回家。我和爸爸在一起说说笑笑。我感觉他不是我爸爸,而是我的朋友。是不是用手指头戳戳他的脑袋。他木有生气,木有说我。木有骂我。在笑。世界上任何人的评价都不如自己家人对自己的肯定。任何支持得力量都不如家人的支持力量大。有了他们的爱与支持我会做的更好,有的更远。

二,个性倾向性测量

1、艾森克人格问卷测量结果与分析:

我的E分为52分,在T分数属于微偏与内向型人格,安静,离群,喜欢读书,不喜欢接触人,保守,与人保持一定的距离(除挚友),倾向于做事情前有计划,做事观前顾后,不凭一时冲动。不喜欢兴奋的事情,日常生活有规律,生活作风严谨。很少进攻行为,多少有些悲观。给人以踏实可靠的感觉。价值观以伦理为标准。

这些都很符合我,但是测量结果却偏与外向。但是不是很离谱。我想是测量时我心里高兴而影响结果。

我的N分为50分。属于情绪一般很稳定。但有时会因事情发生情感起伏。木有体验到太大的大喜大悲。

我的P分为68分,属于高于61分的典型精神洁癖的人。我精神状态偏高,往往独身主义。不太喜欢关心人,常常小麻烦事出现频率较好,在哪里都不适应。好歹我属于内向性人格,关心自己内心世界,对外界要求太高。所以根据荣格人格理论模型我属于内向思维型人格。

我的L分数为50分。可信度较高,测量结果值得可信,这也反映出我在生活中严谨,诚实的人格特点。

2、大学生情绪稳定性测量。

根据测量结果,我是一个高自尊,低焦虑,生活随意,自主性强,身体健康,低自罪感的人物。生活可以做自己的主人,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处世。以欢乐客观的心态去生活,情绪良好。对自己生活满意,可以处理非理性的焦虑与强迫事件。

3、其他测量:根据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问卷。我的人际关系不是很好,所以我适合做安静的工作。根据大学生现实性测验结果,我是一个独立性较强,高自信,高成就动力的人。在归因方式测量中。我常作外部归因,并可以反思过程以求下次更好。

三、职业动机与职业成长

我接触心理学是必然事件。这个我的童年经历有很大关系。人们常说只有有心理疾病的人才会选择心理学,而通过我的学习,我认为,按照人本主义学派自我实现的人生体验,世界上不需要心理学的只有少数。我更加相信,只有对自己的有完整认知的人,才会选择心理学先是自救,有良知的心理学攀登者会去选择救人。由于心理现象是主观的客观世界。一人就是一个世界,这无疑需要心理咨询师不断的学习成长。确实度人己是度己,但是若要度人必须先度己。如果自己的心理问题自己都不知道,也木有解决。或是自己不认识自己,即是空有心理学知识。亦是毫无用处。若只是度己不去度人,则不是从职业动机而言。就不可能成为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只有先度己,后度人。并且把渡人己是度己作为核心价值观,才是成为心理咨询师的第一条件。

职业成长之路我一路走来,历经度己,度人,体会到渡人己是度己。我已经把作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作为我人生第一追求去努力,把渡人己是度己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的自我实现之路。把‘时时问候,经常关心,时刻守候。’作为自己的工作准则。为做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而努力奋斗。

根据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量结果,我的职业代码,属于ISA,最佳属于我的工作是:实验心理学家,普通心理学家,发展心理学家,教育心理学家,社会心理学家,临床心理学家,目标学家,精神病学家。我相信自己我选择心理学是对的。我的童年虽然不太完美,但是却一个成分也不能少。我是现在的我,我骄傲。我也相信我可以通过我的学习成为一个合格优秀的心理咨询师。

李谢之

2015年2月5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