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汾酒是清香型白酒的代表作吗?

 傻傻gumi 2019-07-30
赵爱民 一条线 前天

如果按照香型给酒分类,那么清香型白酒以汾酒为代表,其特点是清香纯正,采用清蒸清渣发酵工艺,发酵采用地缸。

其他香型有酱香型白酒以茅台酒为代表。酱香柔润为其主要特点。发酵工艺最为复杂。所用的大曲多为超高温酒曲。

浓香型白酒以泸州老窖特曲为代表,以浓香甘爽为特点,发酵原料是多种原料,以高梁为主,发酵采用混蒸续渣工艺。发酵采用陈年老窖,也有人工培养的老窖。

那么为什么汾酒是清香型代表?

在现实中,白酒有很多种香型,比如大家熟知的浓香、酱香,清香等等,近些年来人们已经习惯了以香型来评定白酒。然而,“香型”存在的时间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么长,其实也就区区不到40年。

那一段近40年前的白酒往事,尽管知道的人不多了,且也不怎么愿意讲出来。

白酒分香型进行评酒, 这是两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要有对白酒香型的认识,这是科技基础。

其次是1963年全国第二届全国评酒会暴露出的问题,引起国家领导人关注。

1963年10月轻工业部在北京召开了第二届全国评酒会。

实际上这次评酒会才是真正的第一次全国性的评酒会。

评酒会专家组组长:周恒刚

第二届全国评酒会白酒品评采取混合编组大排队的办法.进行品评。

第二届全国评酒会共评出全国名酒白酒类八种:

除第一届的茅台酒、泸州大曲酒、汾酒和西凤酒外,增加了五粮液、古井贡、全兴大曲、董酒四个。茅台酒虽然也被评入“八大名酒”的行列,但是五粮液排名第一、茅台酒排名第五。

评完了之后,香港大公报就报道了评酒消息和名单。

当时,周恩来总理率领外交部长陈毅等中国代表团对亚非欧14个国家进行访问。

有天晚上他宴请新闻记者,周总理说,今天我用中国最好的酒宴请大家,有个外国记者就说,总理,您不是用最好的酒来招待大家,现在中国最好的酒是五粮液。

总理回国后立即就点名儿让轻工部长把评酒的事儿做出解释。

出了惊动周总理这么大事,怎么办呢?

轻工部极度重视,当时的评委们又反复对酒样进行了盲评,结果还是一样。然后,轻工部曹鲁副部长又带了几个专家、酿酒处的干部,从百货大楼买了几瓶茅台,对比茅台酒反复比对,结论茅台果真是质量下降了。

轻工业部部长找来周恒刚商量研究,然后给周总理写报告,两个人起草了一夜,写了三页纸。递上去了,一周之后周总理的秘书通知,报告上周总理把周恒刚的名字用红笔画了一个圈儿,下面还重重画了两道横杠,说这个人把茅台酒评下去,就派他去把茅台的质量搞上去。

这就是周总理钦点周恒刚的著名的“茅台试点”。

香型出自1964年的茅台试点。

1964年周老带领近43名年轻的科技人员,在茅台酒厂进行香气成分剖析,普查工艺,肯定了“三个典型体”,即酱香、醇甜和窖底香3种。

茅台试点时的分析化验时林宝才在分析窖底香酒时,发现其己酸乙酯含量比较突出,然后又找来沪州老窖酒进行对比,同样是己酸乙酯含量比较高,而且和单体气味相近,于是周老提出“沪州老窖酒”以己酸乙酯为主体香,也就是浓香型白酒。

周老带领的科研组又按不同比例,采用任意随杯淘汰等方法进行数万次以上的勾兑,终于摸索出了一套勾兑规律。用这规律,能持续、稳定地勾兑出酱香突出、优雅细腻、酒体纯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风格独特、酒质完美的茅台酒。把这种酒命名为“酱香型酒”。

1964年周恒刚主持的茅台试点提出了香型的概念,并且发现浓香型酒的主体香己酸乙酯。

1964年秦含章主持的汾酒试点发现汾酒主体香为乙酸乙酯。

随着对白酒认识的深化,为1979年第三届评酒时改变了过去混合编组的做法,改为按香型分组进行评酒提供了理论基础。

1979年白酒起草标准会上周恒刚提出按照香型评酒的提议,时任轻工业部酿酒处工程师、当时的全国“酒司令”辛海庭表示支持。

辛海庭先生晚年说,香型的提出,是由于不同香味的酒没有办法放在一起评,香气大的总是盖住香气小的酒,为了品评方便,依照香味的大体分为五大类,以便于品评和排位。

这样第三届评酒会白酒品种就第一次提出分香型、分糖化剂、分组评比。

1979年8月在大连召开第三届全国评酒会,评酒会主持专家:周恒刚

由评酒委员会推荐,轻工业部审定,共评出全国名酒白酒八种:

酱香的茅台,清香的汾酒,浓香的五粮液、泸州老窖特曲、剑南春、古井贡酒、洋河大曲,其他香型的董酒。

第三届评酒会开创了白酒分香型的先河。即按香型分为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和其他香型五大类。

白酒香型的认识及分香型进行评酒,无疑是白酒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山西省古代是盛产酒的地方,这是无疑的,至于现代的汾酒始于何时,尚难查考。但在清代,汾洒已名声大噪。清代撰写的碑碣应是第一手材料,它是历史有力的见证。

此外,《清稗类钞》:“刘慎武好饮……切必汾酒”。“吴研人纵酒自放……吾向饮汾酒,坛坛有味”。

《清两般秋雨庵》:“此外不得不推山西之汾酒、潞酒,然属性刚烈,弱者恧焉,故南人勿尚也”。这确是蒸馏后酒度高。禀性刚烈的白酒。

清李汝珍《镜花缘》在九十六回粉牌上列举当时全国五十余种名酒,“山西汾酒”排在首位。从这些片断中也足以反映出清代汾酒是誉满天下,并拥有一批非汾酒不可的消费者,堪称清代诸酒之雄。

重要说明:

      “汾酒”,因产于古汾州而得“汾酒”之名,不是一个酒厂的产品。

二十四史《北齐书》:“后魏置汾州,北齐因之”,又因汾州乃为山西府属之地且汾酒为山西之特产故又得“山西汾酒”之名,而汾州府各地酿造的汾酒又以“杏花村”所酿汾酒为最佳者,唐代诗人宋之问(字延清,汾州府人)有诗云:“借问酒家何处是,牧童遥指杏花村”(有晋裕公司造酒厂《申明亭酒泉记》碑文为证,杜牧作此诗有待商榷)即指此也!

“杏花村”,古指郭栅(村)镇,民国之前多写做“杏花邨”,“距郡城东北三十里近卜山(子夏山)之麓”,在今杏花永安村(唐时为郭栅村、宋时为郭栅镇,民国时为永安镇,解放后为永安村,为汾阳郭氏发祥之地,唐代汾阳王郭子仪驻军之所)村北、晋裕公司造酒厂(已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东侧、杏花村仰韶文化遗址区域内,为汾酒酿造技艺发祥之地,有史籍可考的历史已近1300余年,唐代日本天台宗僧人圆仁(公元793-864年)过汾州日记:“西南行廿五里,到文水县李家断中,是义圆头陀亲门徒,饭食如法。斋后,行四十里,到郭栅村,入村寺宿”,《金史》:“汾州西河有镇一,郭栅”。汾酒的酿造历史更不必赘述,杏花村遗址内发掘出的酿酒用具小口尖底瓮至少有3000年历史,仅“汾清”二字便已经至少传唱了1500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