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为学而益 宝贝:爷爷昨天好失落。 因为爷爷从爸爸妈妈手上接不来你了,一接过来你就哭。 你为什么不要爷爷抱了呢? 原因当然很简单:你更喜欢爸爸妈妈一些。 那么以前为什么不哭呢? 原因更简单:因为你长大了,因为你昨天就已经一百零一天了,正在开始过人生的另一道门坎。 这道门坎叫“有欲”。《道德经》第一章说: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缴。 你三个月之前的那种状态就是“无欲”,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天真”。那时你没有善恶之心,也分不清好坏,没有自己的喜好和要求,一切靠感知。看起来无知,其实心地非常非常的清撤透明,像水晶。 但从百日开始,你的自我检测完成了,这种“无欲”的状态要开始变了,变向“有欲”。 所以百日前后,你处于无欲和有欲之间,有如冰即将融化时一样。也就是老子所说的“涣兮若冰之将释”。 什么是“有欲”呢?就是有自己的判断和要求了。 这判断和要求是随着知识的增长而增长、而变化的。是因为人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身体等功能开始正式工作而产生的,是从你品尝拳头时开始的,是从你走出大门时的那个喷嚏开始的,是从你感知大自然时开始的……也是爷爷希望你尽快触入这个世界时开始的。 宝贝:你更喜欢爸爸妈妈抱着,是你懂得分辨了,是你懂得选择了,是你在学习中成长了、进步了,而且这选择是对的。所以爷爷昨天虽然有些失落感,却很高兴,说明你正在茁状成长。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中说: 为学而益,为道而损。 “为学”和“为道”是两条路,而且是方向相反的两条路。 宝贝:你现在是刚刚开始从“为道”的路上走向“为学”的路。之后的说话、翻身、爬行、走路,然后上学、读书、工作等等,都是在“为学”路上向前进。这会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会伴随你一生。所谓的“活到老,学到老。” “为学”靠的是学习和实践,靠的是日积月累。也就是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 但是宝贝。爷爷要再告诉你一个悄悄话:请你一定要记住百日之前的那种“为道”状态。因为人的身心健康与之息息相关。 其中的道理我前面已经讲过了,但真正让人听明白很难,因为这涉及到人生的修为问题。不到那个境界,很难体会得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