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赴京习练站桩小记

 艾灸客i 2019-07-31

汗必透衣


本文作者:蜀道(网名)

早就耳闻于永年老先生素以站桩养生著称,今年仲夏6月,我从成都赴北京出差,顺道专程拜访了意拳第三代传人曹万科师叔。

曹师叔身材魁梧(在我成都人看来的确如此),面色红润,师承于永年老先生,已修习意拳站桩30余年,虽已年近六旬,但精力充沛,神采奕奕。为了克服天气炎热的影响,师叔亲自到我入住的宾馆房间指导我站桩。我有多年修炼意拳站桩基础,并参习过形意、心意等其它内家拳种。初次见面,师叔与我交流了对意拳的体悟和认识,介绍了于门站桩的特点。

于门站桩,传自医家。于永年老先生是鲜为人知的医学大家,从医学角度,科学地阐述了站桩《关于第二随意运动》的理论,对于我们有医基础者来说,很容易地理解站桩。其练功指导思想更是源于祖国医学阴阳矛盾五行学说和辩证施治理论,这也印证了王芗斋先生“传统武术最高境界就是中医”的观点。我认识到于门站桩与世面上流行的意拳站桩有明显的不同,不但强调“松”还强调“沉”,松是基础,沉是关键,通过把身体松下来,把身上的劲从头、肩、胸、腹逐步下沉到大腿、小腿、脚底甚至入地三尺。按照中医“阴降阳升”的理论,只有先沉下去,身体的阳气才能上升,冲开阻塞的经脉血道,达到疏经活络之功效。站桩者借气血运转的充分润泽,给机体各组织增强生命动力,这样站桩者的本能力量会更加增强,气血运转也就愈加旺盛,两者互为因果,日久就会形成一种非常有规律的“不动之动”的动。而世面上流行的意拳站桩更多的是强调“松”而缺乏“沉”的训练,很难调转体内气机,达到“不动之动”的“运化之动”的锻炼功效。

可以说,于门站桩中这种“松”和“沉”的训练,与心意拳中的“三盘落地”的三叠劲有异曲同工之妙。谈到意拳之意,曹师叔说,意念称“拳意”更为合适,乃是拳术之意境,是练功达到一定层次,一定境界,自然产生的灵感,而不是人为主观臆造假想出的各种意念。这种本末倒置,导致当前意拳的众多讹传。这与孙䘵堂先生《拳意述真》不谋而合。也是王芗斋先生为什么说“如果你按我说的去练就错了,如果你不按我说去练就更错了”的道理所在。

随后,师叔为我演示了于门站桩的试力、发力、走步,并让我触摸观察“形不动,整体扽筋的动”即 “不动之动”,曹师叔身形微微一动如巨熊出洞、整体之动、洪波涌动、势不可挡。

很难想象,这样浑厚的功力完全来自于一个简单的不动桩式,令人不可思议,这也暗合了古人所说的“大道至简”的真义。由于于门站桩,桩式简单,内涵深邃,训练枯燥,很难为一般人所接受,因此在世面上流传的并不广泛。可以说,如果没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未领悟到“天人合人”的道家思想,很难明白于门站桩的道理,更难以练成高深的功夫。故此,郭云深先生常说练拳“非其人不能授,非其人不能学”,王芗斋先生也曾发出了“谁知吾道千年后,参透禅关有几人”的感慨。

为了让我体验于门站桩的功效,交流之后,师叔开始指导我站桩,于门站桩仅有简单两式,所有的功力均源于此训练,这与王芗斋先生一生“切志倡拳学,欲复古原始”的初衷是一致的。首先是平行桩,即两脚平步开立,与肩同宽,两腿微屈,两臂自然环抱于腹脐处。这个桩我已经练习多年,轻车熟路。我摆好桩架后不久,师叔开始用双手不断地为我调桩校正身形,不一会,我就感到胯根和大腿前侧明显酸痛,两手和四指发热发胀,我身体开始出汗。

师叔说,劲已沉到大腿,引发气机贯至上肢。保持这样的桩式坚持了许久,师叔一手扶按我胸部向下轻轻的引导放松,一手扶按我臀部引导尾闾下沉。此时,我膝部、小腿有了僵紧酸痛之感,脚面肌肉有微颤之感。随后,师叔说要检验一下我的双腿是否已经“整”了,接着便用双手按住我的胯部两侧,逐渐用很大的力下压,我明显感到双腿如贯铅一般沉实,稳如泰山,纹丝不动。

师叔很高兴的说,劲力已部分达到了小腿和脚面,但还没有全部沉下去。由于我有一定的站桩基础,所以稍加导引便沉到膝部以下,但越往下沉难度越大,需要断续下蹲,下更大的功夫。

此时,我已是大汗淋漓,全身上下全部被身上的汗水浸透,两腿不断发抖,身体和肩颈微微发颤,不由自主。师叔说,颤抖是阳气上升,引发气机冲开阻塞的经脉血道,经脉阻塞越重则颤抖越剧烈,待经脉冲开畅通后,则周身上下遍体通泰,体内热血沸腾,正是王芗斋先生所言“视身体如大冶熔炉”之沸腾的感觉。身体内各种病毒会随汗液蒸发排除至体外,达到健身祛病之功效。过了一会,时间到一小时,曹师叔让我站桩结束。

此时,我上肢和下肢有些发麻发木手凉,与刚开始站桩时发热发胀的感觉截然不同。师叔说,这个现象在我这里站桩中是“勤王”意思。哈!勤王救驾,心就是主宰全身的皇帝。站桩时,身体上虚下实,两腿犹如支架,身体如同道家炼丹的熔炉,发热发胀是由于调动气机,经络畅通,气血由内脏流向四肢。站桩后期上肢和手发麻发木是由于内脏组织需要更多的气血润泽以增强生命动力,则从四肢各处调引气血回流,补充加强脏腑之需。这是站桩过程中不同阶段时不同的生理表现,是人体自我修复、自我完善的本能的反应和过程。晚上站桩更能够加强“引阳入阴”的作用,对促进深度睡眠,提高休息质量,非常有益。

站桩后,我神清气爽,耳聪目明,遍体舒适,尽管房间开着空调温度很低,而我仿佛刚蒸完桑拿一般,全身汗水如雨下滴,我习练站桩十余年,却从未有过出此大汗。有此感觉,此番深刻领会到了于门站桩“改造生理,发挥良能”、“健身、自卫、寻理趣”的魅力所在。遥想当年郭云深师祖教王芗斋先生站桩时,要求“汗必透衣,查看脚印的湿润程度”,从这次修习于门站桩进一步得到了应验,书上记载的王芗斋先生当年随郭老练功的传闻不是虚言,所谓当年师祖郭云深秘传于王芗斋先生的桩功应该就是于门站桩这种习练方法。

站桩时,痛苦难耐,收功后,身心轻松舒爽,这应该就是王芗斋先生所说的站桩“舒适得力”吧!如果没有曹师叔这样的明师面对面的悉心调桩校正,很难取得这样的练功效果,正如王芗斋先生所言“习拳必须要有高人逼着你练”。如果长期坚持按此法修炼,定能取得“体健、神明、祛病、益智”的奇效。

站桩练到一定层次,人体的潜能一旦得到充分挖掘、激发和释放,其所产生的意境和效果对书画、文学、体育、医学、未病等方面均能产生积极影响,难怪王芗斋先生称“拳道之大,实为民族精神之需要,学术之国本,人生哲学之基础,社会教育之命脉……利国利群”。余信也!

曹万科老师点评:于门站桩,传自医家。愿更多的人了解站桩对延迟“未病”发生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