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哮喘的中医治疗

 安歌_ 2019-08-01

第 1167 期

作者 / 刘锋娟 福建中医药大学

编辑 / 林凤 ⊙ 校对 / 刘刚

小儿哮喘的中医治疗

作者 / 刘锋娟 

福建中医药大学

哮喘是小儿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关于哮喘的论述在《内经》中已有记载,《素问·通平虚实论》中提出“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者。”《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的“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的论述。金元时代的朱丹溪首次以哮喘作为病名。本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医学界广泛重视的课题。

1 中药内服

1.1 分期治疗

1.1.1 发作期 1)寒饮停肺型:治则温肺散寒,化痰定喘,选方小青龙汤和三子养亲汤加减;射干麻黄汤加味。2)痰热壅肺型:治则清热涤痰,宣肺降逆平喘,选方麻杏石甘汤加味,定喘汤加减。3)外寒肺热型:治则散寒泻热,化痰平喘,选方越婢加半夏汤。4)外寒痰伏型:治则疏风散寒,化痰止咳,选方:三拗汤和二陈汤加减。

1.1.2 缓解期 1)肺气亏虚,治则益气固表,选方玉屏风散加减。2)脾气亏虚,治则健脾益气化痰,选方六君子汤化裁。3)肾气亏虚,治则补肾固本,选方金匮肾气丸。

1.2 常用中成药及验方 

1)寒喘丸,源自《普济本事方》,又名紫金丹,主要成分有白砒、淡豆豉,用于寒喘多年不愈,秋冬加重者。2)小青龙汤冲剂,源自《伤寒论》,主要用于寒饮内停,兼有表证之喘咳。3)肺力露,源于苗族医药,主要用于肺热痰喘证。4)金振口服液,用于痰热壅肺,发热咳喘痰多者。5)玉屏风散,主要成分有黄芪、白术、防风、黄精、黄芪等,主要用于哮喘缓解期。

1.3 辨证论治

1.3.1 从肺脾气虚论儿童哮喘缓解期 汪受传教授认为,内外因相互作用导致哮喘反复发作,依据辨肺脾肾不足与辨气阴阳虚损相结合的辨证思路,肺脾气虚证最多见。因此提出儿童哮喘长期控制的关键是补益肺脾。汪氏临床常以玉屏风散、六君子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为主组方并随症加减。

1.3.2 从“治未病”理论探讨儿童哮喘的防治思路 盛丽先认为,哮喘缓解期主要病机是正虚邪恋,其正虚有肺脾气虚,营卫失和,肺肾阴虚,肺脾肾三脏俱虚等,其邪有风,寒,热,湿,痰,食等;哮喘患儿的体质以气虚质,痰湿质,特禀质多见。根据中医治未病理论,进行预防性治疗。内服汤剂,肺脾气虚,痰湿内伏以六君子汤为基础加减,营卫失和,风邪恋肺以桂枝汤为基础加减;冬令膏方,固本清源,方以六君子汤、玉屏风散、四物汤、六味地黄丸等方加减而成;穴位敷贴,冬病夏治,敷贴采用《张氏医通》白芥子涂法,选肺俞,心俞,膈俞三对六穴。

1.3.3 “肺鼻同治”防治儿童哮喘的理论探讨 易蔚依据中医经典理论,因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调导致肺部疾病,从而诱发鼻部疾患,为哮喘可以诱发鼻炎及“肺鼻同治”这一治疗思路提供了理论依据。

1.4 固定方药

1.4.1 热喘方 用于痰热壅肺型儿童支气管哮喘方用炙麻黄5 g,桔梗5 g,生甘草5 g,黄芩10 g,葶苈子(包煎)30 g,炒枳壳10 g,地龙10 g,炒椒目10 g,苦参10 g,海风藤15 g,生大黄(后下)5 g,鱼腥草30 g。每日1剂,水煎,少量多次服用。疗程为5 d。

1.4.2 定喘汤 用于各型哮喘。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定喘汤具有调节免疫失衡及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可降低气道高反应,增加血清中IgE、IgG水平,对气道平滑肌β2受体作用而松弛平滑肌,抗过敏,抑制气道炎症减轻气管狭窄,可促进哮喘气道重塑。

1.4.3 定喘方 用于各型哮喘。方用三拗汤和三子养亲汤加皂荚、地龙、僵蚕而成。三拗汤原出于《和剂局方》,由麻黄、杏仁、甘草组成。三子养亲汤出自明代《韩氏医通》,由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组成。

1.4.4 补肾固本汤 用于哮喘缓解期。方用黄芪12 g,白术4 g,防风9 g,茯苓10 g,补骨脂10 g,山茱萸肉10 g,甘草2 g,胡桃肉10 g。各年龄段分不同药量服用,每日3次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连服2个月。

1.4.5 补肾纳气汤 用于哮喘缓解期。方用生地黄10 g,山茱萸肉6 g,山药10 g,补骨脂6 g,胡桃仁6 g,紫河车6 g,桔梗6 g,陈皮6 g,苍耳子6 g,辛夷花6 g,甘草3 g,连服3个月。

2 中药穴位帖敷

2.1 缓解期穴位贴敷 敷贴方组成:白芥子、延胡索各20 g,甘遂、细辛10 g,肉桂少许研细。用时加生姜汁、甘油适量搅匀制成直径约2 cm的圆饼。在肺俞、心俞、膈俞左右对称的6个穴位上贴敷。贴敷前先在穴位上按摩1~5 min,以微微发红为宜。再在上面涂少许蜂蜜。贴敷宜在每伏的第1天进行,贴敷时间2~4 h,3次为1疗程。于每年的2月上旬和9月中旬各贴1个疗程,连续贴3年。贴敷期间忌食生冷、油腻、辛辣之物,忌水。临床取得较为满意疗效,并可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功能,对小儿哮喘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2.2 发作期穴位贴敷 敷贴方组成:生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按3∶4∶4∶4共研成细末,临敷时加鲜生姜汁调成浓度为30%糊状,三九贴在此基础上加生附子一分。敷贴时间:分别在三伏天的一伏、二伏、三伏的第1天以及三九天的一九、二九、三九的第1天进行穴位敷贴。敷贴穴位:选择背部大椎穴、双侧肺俞及双侧膏肓穴。每次贴2~4 h,连续贴3 d为个疗程。病情较重者可以连续贴2~3个疗程。贴敷药物的直接作用与敷贴穴位的脏腑调理作用,共化体内伏痰,调理脏腑阴阳,增强脏腑功能,有效缓解病人症状,减轻发作程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