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说?是谁?这个人后来写了一篇《岳阳楼记》

 天空勇者 2019-08-01

北宋大中祥符八年,也就是公元1015年,开封府,科举公布录取大名单。

在乙科第九十七名的位置上,是一个名叫“朱说”的学子,这是一个让人无感的名字。不过,名次虽然不那么显眼,但毕竟也是有了进士的身份。

三十年后的巴陵郡,岳阳楼重修,当年的“朱说”写了一篇《岳阳楼记》,传诵至今。这时候,当年的“朱说”已经叫“范仲淹”了。

据《宋史·范仲淹传》记载,“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短短的一段文字,把范仲淹的身世以及后来苦学出头、认祖归宗的事情说得很明白。

范仲淹的老祖宗是唐朝宰相范履冰,他出生在苏州吴县,两岁的时候,老爸死了,老妈改嫁,带着拖油瓶小范仲淹来到了山东籍的小官朱文瀚家。在朱家,范仲淹改名朱说(这个字念yuè)。

据北宋司马光的《涑水记闻》记载,“范仲淹字希文,早孤,从其母适朱氏,因冒其姓,与朱氏兄弟俱举学究。少尫瘠,尝与众客同见谏议大夫姜遵,遵素以刚严著名,与人不款曲,众客退,独留仲淹,引入中堂,谓其夫人曰:‘朱学究年虽少,奇士也。他日不唯为显官,当立盛名于世。’遂参坐置酒,待之如骨肉,人莫测其何以知之也。

这里透露了一个信息,范仲淹在求学的时候,还是“朱学究”,而且是和一些朱家子弟一起读书。

据南宋楼钥撰《范文正公年谱》记载,“公以朱氏兄弟浪费不节,数劝止之。朱氏兄弟不乐,曰:‘吾自用朱氏钱,何预汝事?’公闻此疑骇,有告者曰:‘公乃姑苏范氏子也,太夫人携公适朱氏。’公感愤自立,决欲自树立门户,佩琴剑,径趋南都。谢夫人亟使人追之,既及,公语之故,期十年登第来迎亲。

因为劝阻“同宗兄弟”不要铺张浪费,结果却得知自己是“拖油瓶”,根本就不姓朱。

下定决心压认祖归宗的范仲淹,离家出走,面对母亲的劝阻,丢下一句话,给我十年时间,等我出头了来接你。

从此,依然名叫朱说的范仲淹更加发愤读书,没办法,改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学籍卡上的名字还是朱说。

他只身一人来到商丘,继续自己的学业。当时的他,没有什么经济来源,日子过得很苦。

最典型的就是他每天只煮一碗稠粥,等粥凉了之后划成四块,然后拌着切成碎末的咸菜,早晚各吃两块,吃完继续读书。这就是成语“划粥割齑”的典故。

天赋加努力,就是成功。

三年后,范仲淹用“朱说”的名字参加科举考试,一举中榜,考中进士,开始了以天下为己任的仕途生涯。

从两岁起,范仲淹改名朱说,一直用朱说的名字读书考试,进士榜、任命书也都是朱说,这让范仲淹很是苦闷。我明明是老范家的人啊!

终于,机会来了。

宋真宗天禧元年,也就是公元1017年,因为政绩突出,范仲淹从广德军司理参军升任文林郎知集庆军节度推官。文林郎是散官,从九品上。集庆军节度推官相当于军区的办公室主任,品级也不高,但权力不算小。

朱推官思前想后,决定斗胆向大老板宋真宗要求恢复原名。

他写了一道奏折,在奏折里,向皇帝诉说了自己的身世。为了打动皇帝,奏折中引经据典,用范蠡改名陶朱、范睢改名张禄的故事,说出了自己的苦衷,其中有一句千古名句“志在投秦,入镜遂称张禄;名非伯越,乘舟偶效陶朱。

宋真宗看了奏折,觉得很有道理,对范仲淹的遭遇很是同情,更被他对仗工整、用意贴切的名句所吸引,于是,大笔一挥:准奏!

朱说恢复范姓,改名范仲淹,重归范氏门墙。

从此,范仲淹这个名字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大宋王朝多了一个姓范的股肱之臣。

根据正史,范仲淹恢复旧名是在他当上集庆军节度推官之后,是公元1017年。

不过,曾巩不这么说。

曾巩比范仲淹小三十岁,基本处于同一时代,两个人也有交集。

据曾巩所著的《范仲淹传》说:“仲淹二岁丧父,而母改适长山朱氏,故从继父姓。大中祥符八年登进士第,曰朱说。后丧母,服除,始复其姓,而改今名。

南宋王偁的《东都事略》和曾巩的说法一样:“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改适长山朱氏,故冒朱姓,名说母丧去官及终丧,乃归宗,易今名。

这两种记载都说,范仲淹是在亲生母亲死后,服完丧才改名的。

根据史料,范仲淹的生母谢氏死于天圣四年,也就是公元1026年,葬于洛阳。因为范仲淹的关系,谢氏曾封吴国夫人,后封秦国太夫人。

服丧期一年到三年不等,这样的话,范仲淹改名就是公元1027年之后的事情了。

究竟是1017年,还是1027年之后呢?

个人觉得,后一种说法更加可靠,原因很简单:蒙古人编的《宋史》一向以错漏百出闻名,根本就是二十四史中的辣鸡,还是曾巩“唐宋八大家”的金字招牌更可信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