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哲学、科学与世界本体的“一”|精一书院

 觅书时代 2019-08-01

“哲学是什么?”一个年愈耄耋之年,一辈子教授哲学的大家,居然也会提出这样看似幼稚的问题,这会使人感到惊讶。其实,这丝毫也不值得奇怪,因为哲学真实的内涵及其功能和价值,从古至今就一直也没有被明确过。

在自然科学的古希腊时期,哲学仅仅是喜欢思考的自由公民的一种爱好。那时哲学的根干与科学的枝丫是连接在一起的。欧洲文艺复兴之后,随着分析科学的诞生,出现了科学与哲学的分离和对抗,迄今仍难弥合。在边缘学科兴起,科学逐渐走向大统一的时代,一个个科学的孤岛开始向哲学(不是“分析哲学”的哲学,也不是“科学的哲学”),和“实践”(不是实验室内的小“实践”)这两极延伸,于是系统学科兴起了,这预示着系统科学即将诞生,人体科学的兴起就是它的前奏。

当今物理学、宇宙学的研究成果,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由物质的运动、物理能场和四维连续的时空构成的宇宙大统一的图象。相形之下,原来建立在精神与“物质”、思维与存在、实体与虚空、有与无、偶然与必然、现象与本质相分离、相对立的二元的和多元的哲学图象,显得特别苍白无力。哲学这原来象征最高智慧的思想高地,分明已经丧失了它自己的功用和价值。

现在的事实是:我们肉眼(及其延伸)可见的实体(宏观物体、分子、原子、基本粒子)世界,是由肉眼不可见的物质——场将其联系在一起的。而场也是一种物质--我们看不见的物质。如此一来,我们再也不能只根据肉眼的观察来判断物质世界的存在与否。在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形势逼迫我们必须突破机械唯物论的物质观——物质的概念不应当仅仅包括“实体”的“物质”,还应当包括“无”(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场、广袤的虚空和向无限绵延的时间),不仅包括能量,而且还应包括信息、精神和思维,它们全都存在。正是这唯一的、时空连续的、有无同一和统一的物质的 S,才使宇宙整体 S 的规律普及到每一个小的宇宙--人体、细胞、原子系统中,使宇宙的整体性与规律的统一性一起,成为宇宙本体和哲学本体观的主要内容。

哲学的“一”的突破,是我们揭开生命之谜,百病之谜的必经之路。因为哲学的“一”与系统科学的“一”(多中之一)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在基本形式上,二者一模一样。

唯物辨证法的规律,即“道”的规律就是普遍真理--创造并决定世界万物存在的第一原理,它就是我们进行思维操作的逻辑工具。哲学正是通过这与宇宙的“一”相对应的思维模式,与人类一切正确的思维过程,一切正确的“实践”过程,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它就是贯穿人类一切正确思维过程的主旋律。这也正是我们这部 S 中医的启蒙著作中,一开始就“大”谈哲学,“大”谈思维模式之所以然。

正是由于现代科学从“无”中发现了“有”(场、能),才将宇宙之谜和唯物辨证法的奥秘揭示出来。这为我们探索生命之谜和百病之谜铺平了道路,同时也为我们挖掘和继承古典中医遗产铺平了道路。

本文摘自《S中医发蒙》,作者:韦刃。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