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审计底稿怎么做

 hzgscrs 2019-08-02

前几天有朋友问过审计中税金的问题,简单说一下税金的审计思路。

说起税金的审计,我就想到我之前在外企工作时候的一个例子。

当时我负责税金,集团内各公司经常会组织交叉审计。

上海来了几个阿姨级的人物,号称是总部的财务团队,气势宏大,对我们很不齿。其中有一个阿姨,开始对我和我的税金感兴趣起来。

她对我的税金的审计方式,就是把我的税金科目的余额表打印出来,然后一笔一笔的拿计算器加了一遍,因为中间有很多冲回、计提等发生,她好像难以理解,其实摘要里写的很清楚,如果她肯翻一下凭证,其实也应该更有帮助。她却拿计算器加了一整天。

而且完全没有逻辑,只是针对应交税费一个科目。

她的做法,在我看来,可以说她不懂审计,或者不懂会计,或者没有财务审计的思维。

会计和审计是不同的,所以,你是来做审计的,不是来做会计的,那就不要把会计的东西再重新做一遍。

审计,讲究一个风险和合理性的问题。

税金怎么审,一些常见的思路和做法:

1、取得明细表,申报表,账簿、报表,相关的数字进行核对,首先保证各账表和账实是相符的,这也是做任何项目审计前先要做到的,如果你拿到的报表数字与账簿、申报表等都不一致,你查验的各凭证账簿对于报表审计就没有任何意义,也就更无法推断错报。

对应交增值税的明细表与纳税申报表核对,比较总体是否相符,要分析其差异存在的原因。

2、了解相关行业的税金政策,索取纳税通知,免、减税的批准文件等。

3、若应交税费存在借方余额,要查明原因,是否是因为预交税款引起。

4、通过原材料等采购科目,匡算进项税是否合理,并分析差异的原因。

5、通过营业收入等科目,匡算销项税是否合理。

要注意增值税与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的配比,进项税与财产损失在建工程领用原材料等。

6、对于一些投资、赠送、分配等事项,注意是否存在视同销售的情况,并进行查验。

7、结合固定资产、在建工程、营业外支出、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发现是否存在未记录的税金。

------------>

举几个小例子:

1、

公司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无形资产转让协议书签订,转让作价1000万,先付500万,余款于次年付,第一次转让手续已经办理完。

于是该公司做了:

DR:银行存款500万 

  CR:其他业务收入500万。

这种情况下,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应按照6%税率计提增值税。

审计人员还应该检查董事会决议以及相应的转让协议,证明确实存在此项交易的发生。

并查阅纳税申报资料及汇算清缴资料,若未交相关税费,应进行调整补交已经发生转让行为的税金。

2、

当我们检查“产成品”科目贷方数量时,对照销售收入,看是否匹配,若不匹配,出现贷方数量大于销售数量的情况。

审计员应检查相应凭证,核实勾稽关系不匹配的原因,是否存在免税产品,是否是领用自己的产成品导致的,若用于一些非应税项目,是否存在少计增值税的情况,是否混入免税产品中等。并进行报表调整。

3、

在审计销售退回、折让、折扣时,注意是否需要同时冲减税金。比如企业销售产品不含税2万块,银行已办理了收款。但因为产品不合格,客户拒不付款并要求退货,并且已经收到相应的材料。

而该公司做 

DR:主营业务收入2万 

  CR:银行存款2万

于是,审计员应对其调整

DR: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00

  CR:银行存款3400

审计人员应收集相应的销售合同,退货单据,折让协议,发票等,但是实际中可能很多时候并没有书面的资料,应对这种情况,应对销售进行进一步审计,防止以此进行转移收入、吞食货款等舞弊行为。

注意虚增收入或者冲减收入时候,是否同时虚增或者虚减税金。

应税和免税产品同时销售时,外购的货物进项税同时发生,允许抵扣的进项税和不允许抵扣进项税是否分别处理,关注是否混在一起,少计增值税的情况。

这些都是特殊情况下容易少记或者多记增值税的情况。

综上,我们审计税金或者其他项目时,除了进行核对查验的同时,要时刻注意各科目间的勾稽关系,进行匡算,看其是否合理,并注意一些常见的可能出现错报的业务情形,加以重点关注。

而无需只是闷头只在一个科目中进行加减计算,就像开头我在外企工作时提到的,你从起初余额一直加到期末余额,正常来说是不会出现错误的,因为借贷是平衡的,期末余额本来就是起初余额加上本期发生而产生的,这种做法只是用计算器把财务软件的计算公式重新演算了一遍而已,并没有任何的作用。

所以,审计,就是抓重点、抓风险、讲合理、讲规矩,抓大放小的同时可以控制风险,经验与思维的结合练就火眼金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