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词之美,特殊政治背景下形成的宋词

 时宝官 2019-08-02

宋代统治者接受了唐代末期和五代十国军阀割据、长期分裂的教训,十分重视中央集权。

宋太祖赵匡胤就是靠“陈桥兵变”取得政权的,他害怕部下效法,因此在建国之初,就借酒宴之机,解除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史称“杯酒释兵权”。

此后,将全国精兵集中于京师,军权集中于皇帝;并对军队实行“更戍法”,即把京师驻兵轮番派往外地驻防,防止地方割据。

宋词之美,特殊政治背景下形成的宋词

此外,设置众多的官职以相互牵制:“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京师之兵总于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上下相维,不得专制,此所以百三十年无兵变也。”(范祖禹:《论曹诵札子》)

宋王朝这些措施,对巩固国家统一卓有成效,却大大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并导致国家财政困难,国贫兵弱,使宋朝一遇到外敌入侵时,就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宋统治者不断地和外敌订立不平等条约,以金帛、土地换取和平。

如1004年订立的“渡渊之盟”,北宋每年向辽输银10万两,绢20万匹,尊辽萧太后为叔母;l141年订立的“绍兴和议”,南宋向金“岁贡银、绢25万两匹”(《宋史纪事本末》卷72)。

宋词之美,特殊政治背景下形成的宋词

但和平也不能持久,1127年北宋亡于金,1279年南宋亡于元。随着国耻、国难的增多,宋代文学的忧国爱国情绪也愈来愈深沉急切,南宋以后更为明显;统一而软弱的宋代政权,使悲壮的爱国主义呼声成为宋代文学的基调。

宋代政治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注重文治。

宋代皇帝害怕武官造反,大量起用文官,不但宰相任用读书人,连主兵的枢密使也都由文人担任。

宋词之美,特殊政治背景下形成的宋词

为了选拔文官,宋代统治者十分重视科举,录取人数一次多达三四百人,超过唐代十倍以上;“状元及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番于穷漠,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不可及也。”(田况《儒林公议》引尹沫语)这些政策和措施,使宋人热衷于读书考试,客观上推进了文化的发展。

宋代文学家普遍文学修养较为全面,与科举的兴盛有很大的关系。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陆游都是科举出身,均博学多才,在诗、词、散文等各个领域都取得很高的成就。

宋代政治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党争频繁。

宋词之美,特殊政治背景下形成的宋词

北宋党争多表现在革新与保守之争,如宋仁宗庆历新政中的范仲淹和吕夷简的新旧党争;宋神宗熙宁、元丰变法中的王安石与司马光的新旧党争。南宋党争多围绕在对金是战还是和展开,如“绍兴和议”前后的秦松与岳飞;“隆兴和议”前后的汤思退和张浚;“嘉定和议”前后的史弥远和韩侥胃;南宋末年的贾似道和文天祥,都发生过激烈的和战之争。

这些党争显示了宋代政治较开明的一面:容许不同意见在朝廷上发表。宋太祖在开国之初就规定不杀文官,与明代的特务政治、清代的文字狱相比较,宋代的政治还是宽容的。

宋词之美,特殊政治背景下形成的宋词

因此,宋代文人的思想较为活跃,纷纷以参与政治为荣,在朝廷积极进谏;处江湖之远,也用诗文押击朝政,形成了各种思想争鸣的局面。文人在积极参与政治革新的同时,大力推进文学的革新。欧阳修在参与范仲淹的“庆历新政”时,利用考官的地位,选拔苏轼、苏辙、曾巩等人才,组织起文学改革的队伍,史称“诗文革新运动”。宋人在政治上勇于发表意见,形成了文学上的好议论和善于推陈出新的特色。

党争也有不良的一面:往往发展为无原则的派别倾轧,无论哪一党上台都对另一党大加排斥甚至杀戮。前有宋徽宗、蔡京等人制造的党祸,贬逐元祐、元符年间的官员三百多人;后有高宗、秦松“屡兴大狱以中异己者”的“诏狱”(《宋史·刑法》),冤杀岳飞、岳云等抗金名将。风云变幻的党争令宋代士大夫屡遭贬滴,甚至有杀身之祸,使他们常有政治理想的幻灭感、自我价值难以实现的失落感,因而怀才不遇的题材比比皆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