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灸前,你需要了解这些基本常识

 为什么73 2019-08-02

艾灸是中医养生治病的基本方法之一。除了药、针,接着就是艾灸了。

用药,门槛很高;

用针,门槛也很高。

有喝药喝坏的,一碗药下去,病情加重;

也有扎针扎坏的,一针下去,人就瘫痪了。

唯独用艾灸,相对安全可靠,方便易学,所以现在非常流行。

当然一个东西火起来,就容易过头,咱们也得把握一个度。

今天,我就把艾灸的一些基本知识告诉大家。我不敢夸大其词地乱说,也不敢隐瞒,绝对都是中正平和的观点。

艾灸的主要工具:艾绒。

艾绒的制作:把艾叶摘下来,反复捶打,去除叶梗、叶肉,留下绒状的叶脉,很细很软很蓬松,这就是艾绒了。

捣了一半的艾绒

储存年头久一些的艾绒,效果会更好,更平和。

艾绒到底要纯到什么程度呢?现在还没有一个固定标准。

市场上有10:1,甚至40:1的说法。用10公斤艾叶打成1公斤艾绒,就叫10:1的艾绒,但这种说法有些浮夸。

实际上,如果是上好的艾叶,拣净后,5公斤艾叶打成1公斤艾绒,就很纯了,可以用于艾炷灸。3公斤艾叶打成1公斤艾绒,就还可以了,可以用于艾条灸

但市场上大家都争相鼓吹,于是,20:1的艾绒都不是很纯,35:1的艾绒才算纯绒,以至于约定俗成,大家都只好随大流,不再提出异议。

但我们作为内行人,得心里有数。

为什么要这么折腾呢?直接用艾叶不可以么?

艾叶也是一味中药,能温经散寒,驱散寒气。是叶,就有散的作用,咱们做艾灸,是希望艾的阳气深入经络,并不希望它过于发散,所以,去掉叶肉,只留叶脉,减少艾叶发散的性质,以络入络,使其温通之性深入经络。

有了艾绒,怎么做艾灸呢?

有三种基本方法:

   

最专业,最有针对性的

 艾炷灸

最专业也最有针对性的是艾炷灸。

取麦粒儿大艾绒,捏成细长的金字塔状,找准穴位,放上艾绒,点着顶端,火就从上往下烧。

艾绒会烧得很快,一下子就烧没了,可能烧完后人还没感觉太痛。

烧完后,穴位上是有点烫的,还会有一层薄薄的油,这也可见艾绒是含有油性的,而且这股油性和热性是往下走

往下走,艾的药力和火的能量,就走到穴位中去了。

注意:

艾灸时,我们感觉有点灼热的时候,可以吸一口气,这是一个纳气的过程,能帮助经络吸收艾的阳气

高手、好艾绒,做起艾灸来就说这样的,绒全烧透,人也不感觉有多烫。

有时候,艾绒用得有点多,或者捏得不够蓬松,那就不容易烧透。

穴位上感觉很灼热了,艾火还在滋滋往下烧,这就要赶紧把艾火移开

一般是被灸者感到烫就深深吸一口气,施灸者就马上把艾火移开,动作一定要干净利索,一气呵成。

艾炷灸一般不自己操作,而是需要艾灸师来完成,而且对艾灸师的要求比较高

对艾绒的质量要求也比较高,需要用至少号称10:1以上的艾绒,而且陈年为好,至少三年。

陈艾绒会更为平和,不容易伤到经脉。

艾灸盒

有人嫌这样灸比较麻烦,就用金属做一个盏子,盏子底部挖些小洞。把艾绒放进盏子里点燃了,靠近穴位,感到烫了再移开一点,没感觉时再挪近点儿。

这样做很简单方便,可以自己操作,缺点是太浪费艾绒,而且,金属受热后温度会骤然升高,不容易散掉,这样就会使热力不够温柔,也会影响艾灸的效果。

那继续想办法。

艾条

有人把艾绒紧紧卷在纸里,然后点燃,对准穴位,感觉烫就挪开一点,没感觉就靠近一点,这样做比较节省艾绒,也很方便,于是成了现在最通行的艾灸方式。

因为可以自由调节,所以灸盏灸和艾条灸对艾绒的要求就稍小一些,一般8:1就够了,当然如果能更纯一点,就更好。

如果故意在穴位上灸出水泡,这叫发泡灸;

在穴位和艾柱之间隔一片生姜,这叫隔姜灸;

在艾绒里加一些药粉,叫药灸。

这些,都是为了加大艾灸的力度

这些都是传统的方法,有些人为了领异标新,做出了艾灸盒、随身灸,也未尝不可,只是,如果不便调节温度,效果就会打个折扣。

还有各种创新,令人闻所未闻,也不一定好,还是得按传统的来。这也就是我们说的“古法”。

就治病而言,艾灸取穴也是有配方的。

处方根据我们对病情的把握对穴位属性的理解而来,在这里,一个穴位就相当于一味药,这个就比较复杂了。

养生型的艾灸,才是重点。如果在家里自己做养生灸,那基本工具就是艾条。

艾条有长短粗细之分,最常用的,也是最标准的艾条,直径1.8cm,长度20cm,通常情况下,用这个就足够了。

也有很短的,叫艾柱;

也有粗的,但直径最粗不要超过3.5cm,再粗就真的没必要了。

关于艾条的一些其他知识,和艾条的选择,我之前写过一篇很有名的文章,网址为:【用最好的艾条,谈谈关于艾条的一些误区

大家可以参考。

日常养生灸,常用的有哪些穴位呢?我这里列举几个最重要、也最有效的:

【足三里】

最常用的养生艾灸穴是足三里。它在足阳明胃经上,人称“强壮穴”、“长寿穴”。

40岁以后,尤其需要灸这个穴位作为养生

因为中年后,人要重整根基,其健康又主要靠后天,艾灸足三里,可以激活阳明脉,使其长盛不衰。

须知,人的衰老就源于阳明脉衰啊

关于足三里,有个故事,可能大家都知道:

日本习俗,每修好一座桥,都要让当地年纪最大的人来,第一个走过这座桥。

有一年,这位年纪最大的老人已经176岁了,问他养生的方法,他说,每个月的前八天,灸足三里。

他们一家都这么做,他的妻子175岁,儿子150岁,孙子刚刚满一百岁。

【中脘】

从经络上看,中脘穴在任脉上,任脉主一身之阴

从部位上看,中脘穴下面就是胃,胃为水谷之海,胃气为人的后天之本,灸这里,最能宣通胃气

灸中脘穴,能调动任脉上的精华物质,能促进胃气和任脉的物质交流。

所以,中脘穴的主治非常多。任何消化方面的问题,胃胀、呃逆,都可以灸这里。

老人胃气弱,可以灸中脘,外加神阙、涌泉。

女性脸上有黄褐斑、皱纹,基本上都是因为阳明脉衰,可以灸中脘,配上足三里。

孩子不爱吃饭,可以灸中脘,外加身柱。

【三阴交】

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三条阴经的交汇之处,是养阴养血的大穴,女子最为常用。

【身柱】

身柱在督脉上,能振奋一身之阳。

小孩灸这个穴位,能促进生长发育。

【神阙】

神阙就是肚脐眼。

当人体还在胎中的时候,就从这个地方吸收母体精华,闭合后,仍有很好的吸收能力。

所以,中医疗法中有敷脐疗法,从肚脐给药,药气从此而入,效果照样很好。

艾灸神阙,艾的药力和火力从此穴进入体内,首先暖腰肾,然后可以迅速通达周身。

【百会】

百会在头顶,是各阳经交汇之处,艾灸此穴,可以提振阳气,所以说,这是一个无所不治的穴位,如中风、健忘、头痛、耳鸣、耳聋、眼病都可以灸。

女子带下崩漏,男子痔疮、脱肛,都是因为气往下陷,灸百会可以提气。

【涌泉】

涌泉在脚底,灸涌泉可以引气血下行,也可以引火下行。

火下行了,水就会上升,滋润全身,这就叫涌泉了。所以,很多人灸涌泉,就不上火了,身体也感觉滋润。

涌泉属于肾经,也是补肾的一个穴位。

日常养生艾灸,我们先掌握这几个穴位就可以了。

艾灸的时候,可以好好体会。

灸得舒服,就要坚持;

灸得不舒服,就要调整。

“医者意也”,没有教条,关键要靠自己去用心思考,用意体会。久而久之,自然有所收获。

【艾灸的禁忌】

此外,顺便说一下,艾灸是有禁忌的。

最初级的禁忌是:大怒大醉、大饥大饱,房事前后,都不宜艾灸。如果出现上火的情况,可以先停一两天,多喝点水。

高级一点的禁忌还要讲究人神、尻神之所在,在某些特定的日子里,某些部位是不能灸的。

有的人信这个,有的人不信。我们这次就不仔细讲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