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懂道理的六大危害

 江山携手 2019-08-03

很多人很注意学习,可是他们只知道学习眼前的东西,对其长远有帮助或者作用很大的东西却极少涉猎,诸如道理、法则什么的,似乎是统统不屑一顾。对长远看有帮助、作用很大的东西不屑一顾,结果会怎么样呢?害处又在哪里呢?本文就从一些基本方面出发,总结几条供大家参考。

第一个不知道每个人对世界的认识多有局限性。这年月没文化的人很少,缺知识的人更不多。知识是前人发现道理的结果,不是过程。很多人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也就是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这便为故步自封、自以为是等看不到自己认识局限性的思维打下了基础。在这种思维指导下,世界就是这些人所认识的那个样子而且永远是那个样子,就像刻舟求剑、表水涉澭,有时候表现得非常愚蠢。即便你讲明了科学道理,他们也不更改自己的观点或者看法。

第二个是不接受新事物。正是有文化、有知识,才导致一些人自以为是,而自以为是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不接受新事物,特别是未经其观念验证过的新东西更是一概不予理睬。所谓新事物,不仅包括从未曾听说过的事物,还包括从未曾听说过的思想或者思路。先别说现在这个年代,就是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末年,不接受新事物的人都难有好结果。楚霸王项羽实力雄厚,又有谋士范增辅佐,可是最终不仅失去大好局面,而且还落得一个自刎乌江的可悲下场。项羽的对手刘邦,之所以从弱到强并最终取得天下,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新观点,就连接受属下建议、封韩信真齐王的事情都干得出来。别忘了刘邦也只是汉王,其手下人如果成了齐王,岂不与其平起平坐?这在一般人看来是不可能接受的建议,刘邦就生生接受了,观念上的突破好生了得。可以这样说,不懂得主动学习,不让自己的大脑呈开放状态,早晚会被时代所淘汰。

第三个是不懂听取他人意见。一个人再能干,才能与经验也是有限的,故而聪明智慧更是有限。这就需要多听别人的意见,尤其是与自己持有不同观点者的意见。如果一个人手下还管着好多人,这个人的决策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前途,还牵涉很多人的命运。这就更要注意听取他人意见,正所谓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还说刘邦,有人认为,刘邦之所以能打出天下,就因为他善于听取手下人的意见。刘邦采取的一切重大决策,基本上都来自手下人的主意,用非其有如己有之真是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若是不懂得善于听取他人意见这样的道理,刘邦不可能建立持续几百年的基业。

第四个是不会举一反三。人这一辈子时间很有限,而最好的年华更是非常短暂。若要在有限的美好年华中做出一些有影响的事情,就必须一天当三天用,学习一个东西悟出六个乃至七个东西。我看电视记者采访宋丹丹。谈到赵本山的时候,宋丹丹说,赵本山如果从报上看到一条豆腐块文章,能立刻悟出七条道理。赵本山在短时间内弄懂的道理是常人的好几倍,难怪他能在小品领域取得那么大得成就。这也正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所在、不同所在。

第五个是不善拓宽眼界。有一个年轻人说,在读博士之前,她所认识的世界是一个圆圈,意思是整个世界尽在掌握之中。可是读完博士之后,她则产生了另一个观点,她对世界的认识仅仅是一个点,距离形成完美的圆圈还差十万八千里。若是没有开阔眼界,怎么可能掌握了这么一个道理?怎么可能认为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才刚刚开始。缺少“山外青山楼外楼”这样的认识,我想一个人多半会做出很多脱离实际的事情来。正所谓,眼界决定境界。

第六个是不讲自律与自觉。对世界和自己认识肤浅,就会缺少自知之明。没有自知之明的人往往瞎干一气,面对各种诱惑、危险的时候更是乱了方寸。懂得道理多的人决策时非常理智,有些事情对眼前有好处,但是对未来有大害,这样的事情绝不做;有些事情看着对眼前有好处,实际上眼前和未来都没好处只有害处,这样的事情也不做;有些事情对眼前没好处,但是对未来有大好处,这样的事情必须做;有些事情看着对眼前没好处,实际上对眼前与未来都有好处,这样的事情马上做。要达到这个境界需要分两步走。一步是自律,也就是自己给自己立下规矩,时刻按规矩办事,这是成大事的最低要求。另一步是自觉,也就是习惯成自然。只要对未来有损害,一眼看穿,即刻停止。

道理或者称法则讲的都是根本性的东西。在注意学习技能技巧与知识的同时,在根本性的东西上下些功夫,不仅可以避免上面讲的危害,还能利用有限的年华做成一些事情乃至成就一番事业。这便是
抓大放小的道理,也是求之其本,经旬必得给人们提供的启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