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 |《象棋的故事》:茨威格晚年的精神挽歌

 公英出尘520 2019-08-03

茨威格晚年的精神挽歌,最坚定的反纳粹之战。


听书笔记 



纳粹德国崛起后,1936年,茨威格的书在德国、奥地利等国家被禁,他本人也被迫离开家乡奥地利,先后流亡到英国、美国,1941年后到了巴西。为了排解内心苦闷,他经常和妻子下象棋,还买了名局棋谱,靠打谱消磨时光。后来欧洲局势进一步恶化,他绝望地认为,纳粹早晚将会360度无死角地统治整个世界,他在巨大的苦闷之中拿起笔与纳粹作战,写出了这篇《象棋的故事》。

茨威格为什么塑造B博士和岑托维奇这两个人物?


在某种意义上,岑托维奇也是纳粹的一个影子,他自私、冷酷、咄咄逼人,就像极富侵略性又极度狂妄的纳粹;他因下棋而成名,就沉浸在名声和财富之中,就像纳粹发动了战争后就沉迷在战争之中,觉得那是伟大的事业一样。

茨威格眼里的纳粹党,就是一个类似岑托维奇这样的人。B博士在经历了被纳粹折磨至精神分裂后,又遭遇岑托维奇的棋局逼迫,几乎再度陷入精神危机,在茨威格笔下,纳粹分子用空虚来摧毁人的灵魂和意志,造成了B博士心灵的迫害和扭曲,这种损伤是致命的,几乎是无法治愈的。虽然B博士拥有了高超的棋艺,但他却永远摆脱不了心灵的压抑,以至于在面对岑托维奇的棋局中再次精神错乱。

小说里的很多细节都暗示,B博士是茨威格本人的化身。比如,他们都生在富贵人家,都是体面而富有的高级知识分子。B博士说,他的落难是因为“有很多不如我那么成功、那么有钱的人恨我,想联手做掉我”,而茨威格同样相信,他的书之所以会被纳粹查禁,是因为奥地利有一大群无知民众在捣鬼,这些庸俗大众是纳粹得以崛起的土壤,也是助长纳粹势力的帮凶。

但是茨威格依然希望通过文学继续与纳粹抗争。因此,他让B博士打了一场精神上的反纳粹战斗。这场战斗只有他一个人参加,战斗的名字,就叫“抵抗空虚”。

B博士对纳粹的抗争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


B博士打的是一场精神上的反纳粹战斗。这场战斗只有他一个人参加,其实质是抵抗空虚。他是成功的,可是在脱险之后,他依然活在那种战斗的想象里,将现实和记忆混淆了起来。可以说,他粉碎了纳粹的企图,却没能战胜自己。

茨威格对B博士是什么态度?


写作《象棋的故事》的时候,茨威格内心是伤感的。1942年2月,随着新加坡沦陷的消息传来,茨威格彻底绝望,同妻子在巴西双双服毒自杀,终年60岁。以许多描写绝境反抗的作品不同,在这部小说中,B博士虽然成功脱离险境,但是茨威格并没有为这种胜利欢呼,相反,他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他通过B博士的经历,为自己走向绝境谱写了一部前奏曲。整篇故事充满了自我怀疑,在奏响凯歌的时刻隐藏着反讽,它先树立起了一个近乎英雄形象,然后把他的英雄色彩削弱到了最低,把他斗争的意义削弱到了最低。与其说B博士的斗争显示了人的坚强,不如说,它暴露了人在现实面前的渺小无力。

不过,这本伤感的小说依然能给我们一些正面的启发。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时刻,觉得全世界在与我们作对,我们必须捍卫自己,必须反抗。但是,我们面对这个世界,往往就像茨威格面对纳粹那样,是空有怒火却无力反抗的,最终只能妥协。之后,我们就会发现,所谓的反抗世界,最终的考验都会落到能否战胜自己上。这是一个更加现实、也更容易完成的任务,它需要一个人摆脱自我崇拜的幻觉,时刻诚实地面对自己,认清自己的力量和位置。即使遭遇抵抗的失败,我们也能靠着这样的诚实来拯救内心。



解读 | 云也退

专栏作家,记者,译者。著有《自由与爱之地》,译有托尼·朱特《责任的重负》、E.萨义德《开端》以及《忧思中国》等。

播音 | 张仲阳

策划编辑 | 周向荣

音频编辑 | 秦亚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