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离婚极简史

 齐一摄现美 2019-08-03

I LIKE和你一起

涨姿势、撩大师、啪艺术

Music /梁静茹

- -   

7月28日,文章与马伊琍
相隔2分钟发布离婚声明,
迅速登上微博热搜。
两人发布的离婚声明如下:
文章:吾爱伊琍,同行半路,
别两宽,余生漫漫,
依然亲情守候。
马伊俐:你我深爱过,
努力过,彼此成就过。
此情有憾,然无对错。
往后,各生欢喜。
文案写得也是充满温情,
毫无剑拔弩张的火药味或是冰冷无情之感。
从两个人的文案中各摘录四个字,
就可以完美概括这次离婚给人的直观印象: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但其实,这令无数人感慨万千的八个字,
并不是他们两人或背后两个团队的原创,
而是来自唐代的敦煌文书——放妻书。
1900年,
敦煌出土了一批唐代文献,
其中有几封《放妻书》,
展示出当时离婚协议书的基本格式。
从新婚到分别再到互相祝福,
文字优雅动人,感情溢于言表。

盖说夫妇之缘,恩深义重,论谈共被之因,结誓幽远。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年结缘,始配今生夫妇;若结缘不合,比是怨家,故来相对。妻则一言十口,夫则反目生嫌,似猫鼠相憎,如狼犬一处。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扫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大概意思是:
两个人今生能结为夫妻,
都是三世的缘分换来的,
但若我们的结合是个错,
与其痛苦地苟合在一起,
不如痛痛快快分手,
也好过两人天天相互看不顺眼。
离婚之后,希望娘子
你能重整山河,再攀高枝,
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再找一个自己喜欢的人。

分手之后,天地更宽,
各自欢欢喜喜过各自的生活。
心中所有的怨恨和纠结都释然了,
也不互相憎恨对方,
唯祝你我安好。
这份放妻书写得风度翩翩,
既有对往日情谊的肯定,
又有对前妻未来真诚的祝福
——虽然我们没办法再在一起了,
但我希望你来日能找个比我更好的。
明明是离婚书,却写得像情书;
明明两人过不到一起要分手了,
却一步一回头,情深无奈地告别。
不过,据唐代史专家介绍,
这样的“放妻协议”属于范文,
并不是每一个具体情况都会这么和谐。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
每朝每代关于夫妻之间关系的
法律都不太一样。
关于离婚,主要是四种:
休妻、和离、义绝、呈诉。


休 妻

最常见的是“出妻”,
也就是我们熟悉的“休妻”。
丈夫给妻子写一封休书,
双方的夫妻关系就没有了。
休妻也有一些具体的规定,
最主要的是“七出、三不去”。
所谓“七出”就是
七种可以休妻的理由:
不顺父母去,无子去,
淫去,妒去,有恶疾去,
多言去,窃盗去。
“三不去”是三种不准休妻的情况,
算是保护女方权益的:
妻子无娘家可回,无依无靠的,不能休;
为公婆服过三年丧的,不能休;
与丈夫同甘共苦,
后来家里富裕的,不能休。
《荀子·解蔽篇》中称:
“孟子恶败而出妻”。
孟子因为妻子坐姿不雅,
担心败坏自己名声而提出离婚。
孟母觉得十分荒唐,
遂引用古礼“将上堂,声必扬;
将入户,视必下”来提醒孟子,
孟子听罢,很是自责,
此后再也不敢提与妻子离婚的事了。

和 离

所谓“和离”,
始见于《唐律·户婚》
“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
双方都不想过下去了,
丈夫就签署一份“放妻书”,
协议离婚。
 
相比“休妻”时
出现的单方面蛮不讲理,
“和离”算是比较平等的
离婚方式了。

义 绝

所谓“义绝”,
则是一种强制离婚的规定。
 
夫妻间或夫妻双方亲属间或
夫妻一方对他方亲属若有
殴、骂、杀、伤、奸等行为,
就视为夫妻恩断义绝,
不论双方是否同意,
均由官府审断,强制离异。
这种规定也是出自于《唐律》
“义绝”是强制性的,
不离还可能招致牢狱之灾。

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与
后夫张汝舟的离婚,在当年最轰动。
赵明诚死后,
李清照在战乱中嫁给张汝舟,
但这人只是贪图她收藏的珍贵文物,
被识穿后,还恼羞成怒实行家暴。
李清照当即向官府告发这个大忽悠,
申请判定强制离婚,重获自由。

呈 诉

所谓“呈诉离婚”,
即发生特定事由时由官府处断的离婚。
依照封建法律规定,
如果“妻背夫在逃”、“夫逃亡三年”、
“夫逼妻为娼”、“翁欺奸男妇”等,
男女双方都可以呈诉要求解除婚姻关系。
席慕容说:“若不得不分离,
也要好好地说再见,
也要在心里存着感激。”
解怨释结,更莫相憎。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