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誉为“神的恩赐”的清酒,如何发展至今?

 昵称cVZ45YVi 2019-08-03

清酒(英文:Sake),可谓是新一代的“买醉必备”,今天就来聊聊,清酒的发展历史。

据说日本酒的历史,是从稻作文化传来的弥生时代(4世纪-3世纪)开始,随后酿酒技术也自然而然的在这里出现。

稻作文化

null

null

古代酿酒图

在日本,清酒被看作是“上天的恩赐”,有着将近两千年的历史,但至少不会比稻米的传入更早。

关于日本清酒的历史,存在两种说法:一说为日本本土相传的「民族酒说」,这可以从日本酒的发展酿造看出源头。而广为人所接受的另一种说法为「朝廷酒说」,日本朝廷向中国人学习酿酒技术。

null

715年前后《播磨国风土记》中对“清酒”的记载是记录清酒最初的文献。同时,清酒酿造的重要工序「制麴」在奈良时代由中国传入

因此,对现代清酒的雏形是在奈良时期(公元710~784年)的观点,各方达成共识。

null

平安时代开始,酿酒工艺基本定型。各种制作方法、工序、流程都被写在了律书「延喜式」(公元927年)当中。

null

 律书「延喜式」

(公元927年)

在10世纪前后,现在叫做“僧坊酒”的寺院酿酒处,人们用传统的清酒酿造法,但原材料由粗精米转为精白米的方式,生产出质量上乘的产品,闻名的“僧侣酒”,开始了接近近现代清酒的制法。

null

日本“僧坊酒”寺院

酿酒处纪念碑

  • 室町时代,规定倒酒,劝酒,酒杯的传递方法的“酒道”开始确立。

  • 1582年,随着战国大名割据,各地开始盛行因地制宜酿造本地特色清酒。

  • 1740年从农村去往酿酒地的短工盛行,其领导者“杜氏”逐渐具备了高级酿酒技术。

  • 同1740年,滩利用资源丰富的河川用水车只做精米,实现清酒量产的可能性。

  • 1806年江户幕府解除酿酒限制《任意酿造令》,在关东、东北农村酿酒盛行。上流阶级出入对应“料亭”、庶民的出入“居酒屋”、“立饮屋”外饮酒场高速发展扩大。

  • 1848年左右,在滩实现高级清酒的量产化,同时缩短了发酵时间。

清酒的酿造经过上述1000多年的发展,期间一边从中国参考、学习酿酒技术,一边将这些技术改善成更适应日本本土环境、气候的方式。直到江户时代(公元1600年~1867年),现代清酒的制成技术才算趋于完美,清酒也在本土全面普及发展壮大。

null

明治时代,酒税对国家税收有重大影响,政治的干预对清酒的酿造带来了极大动力,在此时期传统的酿酒手法也有了科学的说明依据。

1908年,随着现代酿酒技术和酿酒设备的不断推进,开发出日本最初的竖形精米机器

1909年,大藏省酿造实验所缩短了促进酵母发行作用的“山卸”的生产工程,开发了“山卸废止酛”制法。

null

1910年又产生了“速酿法”迅速在酿酒家普及。酿成了高精米度,带水果香气的酒,被称为吟酿酒。使清酒的风味得到极大丰富。由“月桂冠”公司开始发售为货车乘客准备的带小杯子的清酒小瓶,很受欢迎。

null

“月桂冠”开发的清酒小瓶↑

至此,清酒才算是高度发展完善,具备了进军世界舞台实力,真正走向清酒的昌盛时期。

近现代清酒产量达到了最高1766000升,战后清酒消费也达到了顶峰。而每年的10月1日被定位“日本酒(清酒)之日”。

null

  • 07年在国际权威酒类竞赛IWC中设立了清酒竞赛部门“SAKE”。

  • 12年民主党政权启动了将清酒作为“国酒”海外出口计划。品酒活动和酒藏游开始盛行。

  • 13年京都制定了《关于促进京都市清酒普及的条理》之后,酿酒地政府相继制定了《干杯条例》。

从庙宇到高堂,再从高堂到市井,有2000年以上酿酒史的清酒,在国内饮用居多,输出国外较少。随着“和食”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搭配和食的清酒在国际名声大噪。

随着清酒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日本政府的政策扶持,它已经不再是几千年前贵族专属,而是切实的走进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声名远播海内外。

null

清酒的传承如酒匠的传承一样,酒的历久弥新正是日本人民一代代的传承的文化之魂。某种意义上清酒不愧是日本的国酒。

倒杯清酒,将一天的紧张与劳碌遗忘,给平淡的生活增添一份趣味。与其说这是一种孤寂的欢愉,不如说是日本民族的一种生活智慧。

今天的清酒小知识就到这里,酒友们我们下期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