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坐在空调房一动不动了,汗才是夏天最好的保养品!

 mxb08 2019-08-03


今天是8月的第一个周末,正值中伏,又闷又热的时期。
你是不是正在家美滋滋的吹空调,喝茶,享受美好的夏日呢?
夏天大家都不爱动,一动就会出汗。汗水黏黏的、有异味,还会弄脏衣服。
尤其是女性,一出汗,防晒会失效、彩妆会变花、浑身上下粘糊糊的不舒服,连漂亮的衣服也没心情穿了。
所以很多人都想方设法不出汗、少出汗。
要么坐在空调房里一动不动,要是迫不得已出门,就要吃着冷饮、雪糕,一口下去,透心凉。


但是他们知道,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吗?
一开始是自己不想出汗,后来想出汗,汗都出不来了!
我就认识这样一个女性朋友。她先天体质就偏弱,宫寒很严重,夏天脚也是凉凉的,很少出汗。
但她没有意识到自己这些问题,而是每年夏天都贪图凉快,后来身体就变得越来越差。
夏天别人都感觉很热的时候,她还要捂着长袖长裤,身上会长湿疹;到了秋冬更是难熬,反复的鼻炎、咳嗽……


为什么说夏天出汗重要呢?
汗出透了,皮肤病就不会来找你了。
大家都有这种体验,发烧的时候,只要汗一出,烧就退下去了,身体就轻快了。
这说明啊,出汗是我们身体排邪气的重要途径。
平时我们身体里的湿邪、寒邪,这些垃圾都要通过出汗向外排出来。
但如果每天呆在空调房里,不出汗,那这些邪气去哪了呢?
发不出来,就都郁结在皮肤里了!
这种情况,能不长湿疹、荨麻疹、痘痘、脚气、汗疱疹等这些皮肤病吗!
所以说为什么用清热的药无法根治皮肤病,会一直复发,是治疗的方向不对。
治皮肤病要顺势而为,让湿气发出来,而不是按回去。
汗还能濡养我们的皮肤,就好比雨露能够润泽花草树木一样。那些皮肤好的人,都水水润润的;
不爱出汗的人皮肤一定是粗糙的,到了秋冬皮肤就会非常干燥,甚至起皮、瘙痒。


汗出透了,冬天就不容易犯鼻炎、感冒了。
夏天总开着空调不出汗,虽然感官上可能不觉得冷,但冷气其实都在顺着你的毛孔往里钻。
肺主皮毛,我们在表受了寒,寒气都会影响到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吹了凉风容易咳嗽的原因。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天应该是最热,阳气最盛的季节,肺受了寒气,现在可能没什么表现,但是到了秋冬很容易就犯鼻炎、长期的感冒咳嗽。


汗出透了,经络就通了。
世上的疾病虽然多如牛毛,还不断有新的病,各种疑难杂症在产生。但在总的来说不外乎两大原因:一个是不荣,一个是不通。也就是气血不足,和经络不通。
我们的医生有个病人,早年生孩子的时候左半边身子受了凉。年纪大一点后,左边从头到脚都痛,本来应该安享退休生活的,但是每天都生活在痛苦中。
找到我们之后,每天都喝3L热的米汤,每天都泡脚,到微微出汗。坚持了几个月,就有明显的缓解,现在已经基本不痛了。
我们的经络就像城市的交通道路,如果这些道路堵了,城市能好吗?肯定就瘫痪了;
同样,如果一个人的身体经络不通畅了,就会造成各种瘀滞,病痛,进一步发展下去结节、囊肿,甚至癌症。

有人可能会问了,什么叫汗出透了?

我去健身房举铁,晚上出去夜跑,汗哗哗的往下流,这叫出透了吗?
还真不是。这叫大汗淋漓,是病态的出汗,非常危险!
汗可不是水那么简单,而是身体里的津液。
我们身体里所有的液体,血液、唾液、胃液……全都算津液。其中最多的就是血液。
《黄帝内经》里有句话讲,夺血者无汗 , 夺汗者无血。
汗出多了血液相对会减少,失血过多必然会导致汗液减少。
每到夏季,心梗的人都会大大增加。因为夏季出汗多,身体里的津液大量消耗,就会直接损耗血液,增加心脏的负担,造成心慌心悸,心脏本来就不好的人就容易心梗。
所以说大汗淋漓,流的都是津液,都是血啊!

那夏天怎么正确的出汗呢?
光把空调温度调高作用是很弱的。坐在屋里大汗淋漓,但气血运行还是慢,经络还是不通畅。
首先,喝温热的米汤、酸梅汤等。
想要出汗,必须有汗可出。汗是我们身体的津液,我们的身体每天排出的液体超过2000ml,夏天出汗多,对津液的消耗更大。
如果津液不足,怎么出的来汗?出汗别说排毒了,而是变成了对身体的损害和消耗!
米汤补脾胃,酸梅汤生津,是夏季饮品的首选。


其次,适度的运动。
夏季天气炎热,不适合激烈的运动。
如果不开冷气,就会大汗淋漓,伤津液;如果开冷气,运动后毛孔打开,寒气又很容易通过体表进入体内,反而伤身。
夏天可以选择站桩这样的养生运动。
第三,泡脚。
我们常说足弱无长寿,脚太重要了。
脚上有身体的六大经络、66个穴位,肾经、脾经、肝经等都起源于脚,脚上有这些经络的原穴。
但由于双脚距离心最远,血流经的“路程”最长,气血的循环最为缓慢,最容易造成经络不通。
所以冬天我们最容易感觉脚凉,夏天可能不凉,但也感觉下肢发紧,不太舒服。
同样,泡脚的时候,我们最容易感觉全身暖洋洋的,泡手却不会,也是因为这个缘故。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指出:'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通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出汗出不透,寒、湿等垃圾就堵在经络里,久而久之,经络就不通了。
而夏天泡泡脚,从足部向上疏通经络,加快全身的气血循环,泡的时候微微出汗,经络里的垃圾就全排出来了!


泡脚出汗排毒、疏通经络也有一些技巧。
首先,泡脚时要加入适当的药材。
自古中国人就有艾叶、生姜煮水后泡脚的习惯。
一是皮肤毛孔对药物有一定的吸收功能;

更重要的是,这些分布在脚步的穴位,都能吸收一部分药物。
这些药性直接渗透入经脉,排湿排寒才能事半功倍!

那么湿寒体质,容易生虚热的人应该用什么方子泡脚呢?
当归医生精心化裁了《伤寒论》中恢复脾胃第一方理中汤、祛湿第一方苓桂术甘汤,为大家开了祛湿排寒、恢复脾胃的泡脚方:
红花、艾叶,肉桂,茯苓,干姜,炒白术
脾燥湿,湿气要靠脾胃排出体外,肉桂、干姜温胃散寒,从而能够从根本上利湿;

加上茯苓、炒白术,茯苓是利水的,白术是燥湿的,也健脾,效果更佳,同时安神助眠;
艾叶温阳,帮助温通经络,加快身体气血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红花活血痛经,散瘀止痛,对于痛经等宫寒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睡前泡一泡,微微出汗,再去洗个澡,简直不要太舒服!
守正学堂 本草足浴包30g*28包 小程序
其次,泡脚要没过脚踝。
脚踝其实是脚受寒最严重的部位。
脚踝上有裤子,脚踝下有鞋子,而脚踝一年四季只被薄薄的袜子保护着,尤其容易受寒
很多人现在转动脚踝,都会有不顺畅的感觉,甚至发出咔咔的声音,都是受了寒的表现,所以说泡脚一定要没过脚踝。
最后,泡至微微出汗后,可以趁着热力未散按摩足底涌泉穴1-2分钟。
涌泉穴是“气所出”的地方,肾经经脉的第一穴。
按摩涌泉穴能很好的保养肾经,还能引热下行,帮助睡眠。


除了高血压和足部有关节炎症的情况,所有的人群都适合泡脚。
相对比艾灸,泡脚更温和,更能促进全身的循环;
相对比吃药,泡脚润物细无声,是所有人保养的好方式。
夏天我们一定要好好养长,出汗就是养长的方式之一。适当出一些汗,为秋收冬藏做准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