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枣汤方证

 厚德载物乾 2019-08-03
十枣汤方芫花(熬)、甘遂、大戟。上三味,等份,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方解〗三物均属下水峻药,重用大枣制其猛烈,并兼养正,此用毒攻病的要法。

【歌诀】十枣汤方实用末,芫花甘遂大戟剉。重用大枣制其猛,胁下悬饮攻勿过。

【解读仲景原文】

《伤寒论》第152条: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解读〗太阳中风,下利、呕逆乃表里合病之属,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而恶寒为桂枝汤证,服桂枝汤表解而不恶寒,但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为水饮盘踞心胸不去,故谓此表解里未和也。宜以十枣汤主之。

〖按〗读这一条要把暗示内容联系上条才能读懂。有宿饮的人,外感时往往激动里饮,而为下利、呕逆的表里合病,时汗出头痛恶寒,本是桂枝汤证,给与桂枝汤不但表证解,下利、呕逆亦必治(参看桂枝汤方证)。要注意文中汗出不恶寒者,明明是说服桂枝汤后,汗出不恶寒也。下面的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不除,乃水饮盘踞于里,即文中所谓表解里未和也,因以十枣汤攻其水。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21条: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

〖解读〗《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2条曰:“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脉沉主里饮,弦主痛,故脉沉而弦为悬饮内痛之应,病悬饮者宜十枣汤主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32条:咳家,其脉弦,为有水,十枣汤主之

〖解读〗咳家,指长期咳嗽者,经常咳嗽的患者,多内有痰饮内停。脉弦为内有水饮、痰湿之应,结合上152条可判定为十枣汤证,故以该方主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33条:夫有支饮家,咳烦,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或一岁,宜十枣汤

〖解读〗宿有支饮的患者,咳嗽胸中痛者,为十枣汤证,若至百日或一年不卒死,即宜十枣汤主之。

【讨论归经】本方证当属阳明病证。

【临证思辨】本方证的辨证要点:咳而胸闷脏腑、心下痞硬满、脉沉弦者。临床常以本方治腹水胸腔积液屡验,尤于胸腔积液更有捷效。胡老改进服药方法,即先取大枣500克,用大沙锅煮烂去皮核,内芫花、甘遂、大戟各9克,上火再煮少时,去滓,每服1小匙,1日4~5次,得快下,停后服。病不除,明日再续服。此法稳妥,于人无伤。

治验1:辽宁省营口大石桥广田诊所贾广田来信述:1955年跟随胡老恩师学习时,曾治1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男性,55岁,京西煤矿总工程师、政协委员。经中西医治疗1年多,病情越来越重,经亲友介绍来诊治时已腹胀如鼓,卧床不起,自感腹胀且痛,大便干结,苔腻黄,脉弦滑。给服十枣汤:甘遂、芫花、大戟各6克,大枣250克。甘遂、芫花、大戟研细面备用。大枣文火煎浓汁300毫升,适温频服,送服三味药面,先少量,渐增量,当便增多,大便通利时停止服药面,而改仅吃大枣。结果:3日后腹痛已,腹水减。后改茯苓导水汤调理3个月,腹水全消。

治验2:男,84岁,1983年11月5日初诊。咳嗽、咯血2个月,经X线拍胸片,断层确诊为左下肺癌。近1周来胸闷胁痛,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面目及双下肢重度浮肿。经X线胸片证实,左胸腔大量积液,右胸腔少量积液。于左胸腔抽出血性胸腔积液500毫升,症状不见缓解,小便少,大便干,苔白腻,脉弦滑。证属痰饮停滞,予以十冬汤:芫花、甘遂、大戟各10克,大枣500克。先煮大枣,煮烂,去皮核,内芫花、甘遂、大戟,上火再煮二开,去滓,每服1小匙,每半小时服1次。结果:服至4次时,大便连泄10余次,小便也连续不断,停止服药。第2天浮肿全消,能平卧入睡。4个月后死于肿瘤脑转移,胸腔积液、浮肿却未见复发。

解读张仲景医学

经方六经类方证

第2版

主编:冯世纶,张长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