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有了目标才能确定工作。 目标管理纠正了“科学化管理”偏重以工作为中心而忽视人的一面,同时也纠正了“人本管理”偏重以人为中心而忽视同工作结合的一面,很好地把工作与人相结合的一套现代化管理工具。 德鲁克说到:“目标管理改变了经理人过去监督部属工作的传统方式,取而代之的是管理者与部属共同协商工作目标,设定绩效衡量标准,放手让部属达成既定目标。此种双方协商彼此认可的绩效衡量标准的模式,自然会形成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 一、目标制定 制定目标的两种途径:其一、“原点导向式”(即正推法):从现有资源出发,正向推演,步步为营,先点兵后打旗,捡到篮子里才是菜,从有做有。另一种是“目标导向式”(即:倒推法):从目标出发,反向推演,步步链接,倒推资源配置,倒推时间分配,链接战略战术,链接方法手段,先树旗后招兵,没到篮子里也是菜,从无做有……不问我的一双手能干多少件事,惟问移泰山需要多少双手;不问我的一口锅能煮多少斤米,惟问劳千军需要多少口锅;不问我的一盏灯能照多少里路,惟问照亮天下需要多少盏灯! 目标制定的原则是上下级协商共同制定,而不是上级一言堂式的制定目标,更不是下级各自为政的随意制定各自目标,而是上下共同协商彼此认可的绩效衡量标准的模式。 如果完全由管理者自己制定组织及员工目标,就会导致员工反抗、不上心、抱怨等负面情绪;如果完全由员工主导制定目标,有两个弊端:其一、员工目标定的过低,以免给自己造成工作压力;其二、员工各自为政,导致各部门及员工各自目标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目标体系与网络,更难以形成一个能量聚合的整体。 二、目标分解: 目标分解有两个目的:其一、使各个员工及部门的目标形成统一的目标体系,防止各自为政;其二、目标分解就是有效的将组织目标转化为每个员工自己的目标,激发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自我成就’感。 目标管理是通过目标管理网络,层层分解下达目标,是任务到人,责任到岗的一种管理方法。目标管理中的目标是由员工和下级部门在上级的协助下自己制定的,而不是管理者强加的,这也恰恰激发与保证了员工工作的主动性。 三、目标实施: 目标实施的过程中,目标的完成要靠员工自我管理,管理者只通过和员工一起协商制定目标完成的标准来检查、控制并追踪目标的完成情况。所以,目标管理的核心是让员工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成为目标的主体。 目标实施与执行的三大保证: 1、先做规定动作;(必须做的事情) 2、再做自选动作;(擅长做的事情) 3、最后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能够做的事情) 四、目标检查与改正措施 目标过程中的检查、控制与追踪是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 管理者一定要清楚目标制定,不等于目标的达成。目标检查是保证目标达成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其一、防止目标管理成为单纯奖惩的工具,缺少目标执行过程中对员工支持与辅导;其二、目标检查起到督促、指导、控制的作用,避免因小失大,及时修正。 员工永远不会你做你希望他们做的事情,只会做你检查他们做的事。 目标检查与措施的原则(即七不放过): 1、不知道他的完成情况不放过; 2、没有找到完不成工作的原因不放过; 3、无改进措施不放过; 4、无责任人不放过; 5、无处罚不放过; 6、不完善的制度不修订不放过; 7、修订后的制度不培训不放过。 目标检查切勿相互指责、推诿。 五、结果考核、奖惩与反馈 目标管理可以分为三部分:目标制定(目标网络、上下协商)、过程管控(辅导、培训、检查、修正)、结果反馈(评定、分析、措施、奖惩)。 结果考核与奖惩的基本流程: 1、 下级自我评估; 2、 提交书面报告与改正措施; 3、 结果考核与奖惩; 达到预定期限后,对目标按照制定的标准进行考核,目标完成质量可与员工晋升挂钩。 作者/熊老师(inte61981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