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诗体简介(七)

 江山携手 2019-08-04
明代的诗体
    李西涯体  李东阳号西涯。明代英宗天顺年间(公元1457—1464年)进士。当时盛行明成祖永乐年间担任宰相的杨士奇、杨荣和杨溥形成的的“台阁体”诗风,一味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格调陈腐庸俗。李东阳极力反对这种腐败的诗风,推崇盛唐风格。他自己的诗平正典雅,声韵优美,在当时可谓一新耳目,被称为一代正宗,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他的诗风,直接影响了以后的前后“七子。”
    弘正体  “弘正”指明代孝宗弘治(公元1488—1505年)和武宗正德(公元1506—1521年)两朝。这时期诗以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徐祯卿、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等七人为代表,他们的诗大都受李东阳的影响,力求复古,古体诗仿汉魏,近体诗宗盛唐。这七人被称为“七子”(为了区别于稍晚时期的另七个诗人,所以又称为“前七子”)。其中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七人之外,另有在正德年间的杨慎,诗格清丽,才气横溢,不盲目拟古,自成一家,也是“弘历体”的重要诗人之一。
    嘉靖体  嘉靖是明世宗年号(公元1522——1566年)。在此时期,出现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七人,也就是后世称的“后七子”。他们也受李东阳的影响,承继“前七子”的文学理论,吹嘘拟古诗风,认为诗自唐玄宗天宝以后,都值不得一看。这七人中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领袖,而谢榛的成就较大。
    公安体  明神宗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前后“七子”的文学理论仍然影响当时的文坛,时人特别推崇李攀龙和王世贞。其时湖北公安人袁宗道,与弟宏道、中道,都是李贽的学生,深受李贽的影响,敢于反对守旧,提倡革新。他们极力攻击前后七子一味拟古的诗风,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推许唐代白居易和宋代苏轼。他们的见解和作品,也得到当时一些人的支持,有一定影响,称为“公安体”。但是他们的诗大多缺乏思想内容,流于空疏轻率,不能算是上乘作品。
    竟陵体  就在“公安体”盛行之际,竟陵(旧县名,今湖北天门)人钟惺、谭元春,对袁氏兄弟的诗论虽不反对,但对他们诗风的空疏却表示反感,于是提倡“幽深孤峭”的风格,企图纠正他们的不良影响。钟、谭是师法中唐孟郊、贾岛一派,风格凄苦冷僻。他们合选《古诗归》和《唐诗归》二书,在当时很受欢迎。由于钟、谭都是竟陵人,所以诗论家称他们二人的诗体为“竟陵体”。但“竟陵体”诗又流于晦涩纤巧,因此只能影响一时而不能持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