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李哲 解剖列车第十一讲 (美慧整理)

 xyf4345 2019-08-05
P123
前表线的触诊
上述所有肌腱,在伸肌支持下方汇集,上行至小腿前侧间隔(改成肌间隔)。踝关节用力背屈时,有时可在这些肌腱两侧触摸到支持带向外踝延伸过程中增厚的部分。
触摸:沿着足踝的中点向上推,手在胫骨外侧缘的地方。(如图)
如果你能准确的沿肌间隔膜向上,到达顶部,侧恰好位于腓骨头的前面。
小腿粗的骨头叫胫骨,在小腿前侧
细的叫腓骨,在小腿外侧
腓骨主要提供肌肉附着,并非承重骨。
胫骨几乎承重6/5的重量。而腓骨承重则6/1或更小。
股直肌或整个股四头肌向下附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肌腱,而这个肌腱就是髌韧带
髌韧带是一条及其重要的韧带。实际上他是一条很大的肌腱。
髌韧带可以很容易的在胫骨粗隆和髌骨之间触及。
有时由于个体差异,胫骨粗隆特别大,长时间跪姿容易损伤髌骨韧带,容易引发胫骨粗隆炎。
同时他也是股四头肌的附着点。
胫骨粗隆相当于悬崖峭壁上的点,髌韧带侧是攀岩者非常重要的铆钉。如果胫骨粗隆出现问题,那么直接会影响到髌韧带,而髌韧带上面有大量的神经感受器。神经末梢会反射性的刺激我们整个股四头肌。
有些患者会出现屈膝的无力,伸膝的无力。屈膝你会发现这个地方很痛。
问题不在于髌韧带,在于是不是动作有问题,股四头肌过紧。这些都会影响髌韧带
肌腱:肌肉中间的筋膜向两侧延伸而形成的一个白色的条索状的结缔组织(髌韧带就是肌腱)

大多数情况下,股直肌会向下潜入两块肌肉之间(下图)
粉色箭头:缝匠肌 白色箭头:阔筋膜张肌
一个附着在胫骨粗隆的内侧(缝匠肌),一个附着在胫骨粗隆的上外侧(阔筋膜张肌)
两个箭头之间,就是股直肌
顺着这两个肌肉中间压下去,我们可以从前面触摸到深层的臀小肌。
除了触摸到臀小肌之外,这里也形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三联体。
阔筋膜张肌、股直肌肌腱、缝匠肌肌腱
这三个肌肉并排一起。他们的附着点整个都是连在一起的。除了股直肌。
股直肌附着在髂前下棘,缝匠肌附着在髂前上棘。阔筋膜张肌髂前上棘的外侧。
股直肌容易出现问题,阔筋膜张肌是个重灾区。

让客户做仰卧起坐的姿势上抬头部和胸部,可在耻骨和肋骨之间很容易的触摸到腹直肌。

前边线最重要:
一带四肌:胫骨前肌、股直肌、腹直肌、胸锁乳突肌。伸肌支持带。

胸锁乳突肌与跖伸肌的对比
胸锁乳突肌和胫骨前肌的对比
这两组肌肉的走形、附着点、他们都是对着一个力学的方向有点交叉。
胸锁乳突肌是颈部的斜型支撑系统,也是唯一一个斜型支撑系统
按条索状来讲,胸锁乳突肌是最大的一块肌肉,也是最具有功能价值的肌肉


P124讨论:
前表线和后表线有着怎样的连带关系和区别

讨论1、
第一个区别:与后表线长而联合的特征相比前表线是不连续和分离的。
前表线与后表线如图:
前表线在骨盆断带,看似肌肉断掉但是有支线做支撑且靠骨盆机械轴完成间接的连接
后表线:直接连接
前表线:间接连接
多变现在各组成部分间的分离功能。如:小腿前侧肌间隔、股四头肌、腹直肌及胸锁乳突肌
小腿肌间隔主要指胫骨前肌
虽然这些部分经常协作并沿着前表线形成一致的拉力,但只在某些极端情况下才真正结合成单一束带形式
极端情况(轮式等)
前表线在极度拉伸的情况下可以变成一个整体。
第二个区别:前表线和后表线跨过身体前侧和后侧,他们之间的关系既清晰又复杂。以“军姿”或“代偿性口腔姿势”为例。
舌头对于人体的体态有着很大的影响,眼睛也是。
看图:
后表线如同弓弦一样呈“闭锁缩短状态”(上图)
后表线缩短且紧张、中段最为严重(指的是臀大肌、竖脊肌的腰段)。而前表线必须相应延长某些部位来适应上述改变

图4.28
向心就是肌肉变短的一个过程。离心就是肌肉变长的一个过程,在变长和变短的过程当中,人会出现体态的改变。
无论是短或者是长 ,都有可能让肌肉变的紧张。图中A是达到了一种平衡。
举例:如果肱二头肌出现瘫痪,肱三头肌就会比以前收的更紧。如果肱三头肌瘫痪了,肱二头肌就比以前收的更紧更厉害。
肌肉与肌肉直接,协同的前提是相互制约。
当两个相反功能出现问题的时候,他们一定要出现相互制约。
比如前表线可以默认为一条肌肉,后表线默认为一条肌肉,这两条肌肉就可以比作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
从而可以理解为,前表线整个肌肉无力时,就会导致后表线过度的紧张。
如果整个后表线无力,那么前表线就会过度的紧张。
就算是一个链条,也会因为一个肌肉毁掉整个人体平衡。
在筋膜链当中,没有一块肌肉是不参与链条的。
SO 每个肌肉都会对全身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个影响是漫长的。这种影响并不是马上出现的。除非受过外伤。

如同弓弦一样呈“闭锁缩短状态”;而前表线(或其一部分)则呈“闭锁延长状态”,即被拉伸或离心性拉长,对抗向前推移的腹腔脏器。如果后表线像弓弦一样被拉紧,则前表线就如同弓前方的木制部分。
4.27图---后表线是紧张的,前表线也是紧张的。
一个是缩短的紧张(后表线),一个是被拉长的紧张(前表线)。且最短的部分在中间
后侧:臀大肌、竖脊肌腰段。
前侧:腹直肌下端非常弱。
拉长腹直肌,限制由于后表线缩短把腹腔脏器向前推的力量。
对于4.27图---先解决缩短的肌肉,然后解决长的肌肉。

第三个区别:常见的一种类型是腘绳肌与骶骨周围的肌肉短缩成束状。
有人说:每当大腿后侧用力,或屈膝时,腘绳肌中段会出现大鼓包。
这种情况说明肌肉已经形成了局部的短缩
而且导致整个骨盆和髋关节前移。
髋关节特别容易发生过度的外旋。髋是整个人体当中力的转接点。
脊柱把力量释放到腰椎,腰椎传递给骶髂关节,骶髂关节传递给髋关节,髋----膝盖,膝----踝 踝---地面。地面的反作用力在以此传导回去。
脊柱承重,直接传递给骶髂关节,骶髂关节传给髋
当骨盆前移的时候,人为了调整身体的平衡,让髋过度外旋。髋本来就外旋。然后又过度外旋。
这种过度外旋导致膝关节超伸。这个时候,即可以调整膝关节,也可以调整髋关节。需要看这个人的状态。对症下药。
当髋过度外旋的时候,人们开始出现骶髂的疼痛,膝关节的疼痛。
髋关节前侧的肌肉被牵拉而紧张以抵抗来自背侧的力量
有些人大腿前侧非常鼓。因为后侧太紧。臀大肌紧张、腘绳肌紧张。这些紧张就会往前推,大腿前表线就开始层厚。就是为了抵抗后面的紧张。很多前侧的凸起,都跟后面紧张有关系。

临床上辨别肌肉张力过高时由于向心负载还是离心负载非常重要,两者的治疗方法不同。
先解决向心负载(缩短的肌肉)再解决离心负载(拉长的肌肉)
给向心负载做简单的拉伸----建议用静态后放松。
方法:比如竖脊肌腰段:
让患者站立,将手卡在竖脊肌的位置,让此人轻度后弯。然后感受手下放肌肉变紧。保持。等待到患者出现酸的症状,马上做一个下背部拱背的动作。拉伸的效果超级棒。
给肌肉压缩的力量---胡克定律
解决完缩短的肌肉之后,行等长收缩或等张收缩。
等长收缩:保持一个静态不动,
等张收缩:以上动作加以抗阻。
肌肉长度没有发生改变。但是一个有运动趋势,一个没有运动趋势。
有运动趋势的叫等张收缩,没有的叫等长收缩。
离心负载要做引导性的运动。
顺着肌纤维的方向收缩---拉长----收缩----拉长,非常有节奏的做
例如:
腹直肌。一手放于腹直肌上端,一手放于腹直肌下端。
呼气感觉两个手慢慢的靠近,吸气,感觉两个手慢慢的远离。

向心负载通过静态后拉伸。离心负载通过重复拉长收缩的方式,必须加上手的引导。

但是我们也经常遇到前表线和后表线的情况与上述相反:前表线闭锁缩短,使胸曲变圆或腰椎曲度变直。呈“塌陷”或者“负荷过重”姿势(如下图)
结果决定是从起点拉向止点、止点拉向起点、或都不是。
真正解决肌肉松下来的黄金点----肌肉和肌腱交接点
前表线缩短
腹直肌向下牵拉胸腔,下降肋骨和限制呼吸,拉力经由胸骨和胸骨肌传至胸锁乳突肌,继而引起头部下拉并呈前倾位。
很多头部的前倾位没有必要去拉伸颈部前方。要先解决两个问题,1、腹直肌 2、呼吸模式。肋间肌
如果不能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就会出现颈部难受。
当腹直肌缩短,当胸廓下降的时候。就会限制肩关节的活动范围。
想得到肩关节活动范围,核心点就是腹直肌---肋间肌---颈部肌肉
处理腹直肌,把腹直肌上提 (可用手法帮助上提)20个,抬头不要超过60度。做完感受肩膀放松。
横膈参与人体的所有活动

此时,会给后表线增加额外的负担:除了在身体伸直时支撑背部之外,后表线还要对抗前表线向前下牵拉身体。这通常会导致后表线沿线的肌肉异常紧张(激痛点产生)、过度纤维化(产生条索状组织)、筋膜粘连(硬且伴有疼痛)。组织疼痛即使治疗的信号。
1、肌肉异常紧张(激痛点产生)、
2、过度纤维化(产生条索状组织)、
3、筋膜粘连(硬且伴有疼痛)

针对这种情况,治疗师应在身体前侧着手,使前表线松解,则后表线会自然恢复到正常状态。如果只在背部和后表线上操作,虽然可能有短暂的放松,但久而久之,会造成更差的姿势体位。

讨论2
F说过:所有负面情绪均以屈曲动作表现出来。
但是,有一项与F的观察不符: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负面情绪通常会引起上颈部过伸,而不是屈曲。



惊恐反应:吸气非常重,总是深吸气。越是深吸气,越可能出现过惊恐反应,心里的影印会一直伴随他。
血液循环会向身体下肢延续。出现惊恐反应的时候,下肢非常有力,以便逃跑。长此以往,下肢会非常紧张。
老师和外科医生就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下肢紧张。
找到刺激源。如果是因为心理问题引发体态,一定要找到刺激源。

惊恐反应最初会伴随快速剧烈的呼气,持续的惊恐反应有个明显标志,就是在呼吸周期中被卡在呼气端,常常伴随沮丧情绪。向上缓慢而彻底的处理前表线,松解这些组织,从上方提升其每段结构,能够很有效的减轻受惊吓者的身体负担。
绿色字体:是因为强烈的吸气卡在了呼气端
和客户做更好的沟通,找到刺激源。






第十一节 王晋生总结
1、胫骨承重 5\6 ,腓骨承受 1\6
2、后表线是直接连结,前表线是间接连结。
3、治疗原则:先解决缩短的肌肉,再解决延长变紧的肌肉。
4、后表线紧张,导致骨盆前移(表现为臀大肌紧张,腰肌紧张, 小腹向前突出,大腿前侧肌肉筋膜增厚隆突,骨盆前移致髋关节 过度外旋),骶髂关节痛,膝关节痛(表现,膝关节超伸)
5、骨盆前移致髋关节过度外旋的训练是强化髋关节内旋肌
6、等长收缩:是指肌肉在收缩过程中,肌肉的长度不变,不产 生关节运动,但肌肉张力增加,如绷劲。
7、等张收缩:肌肉收缩的过程中,张力保持不变,长度缩短, 如各关节运动。
8、训练向心负载或离心负载时,术者必须用手加以引导。
9、解决肌腹与肌腱交接点的痛点是关键,而不是起止点。
10、上交叉综合征的治疗程序是:(1)腹直肌:在仰头不超过 60°时,向上推腹直肌。(2)肋向肌(3)肩部周围(4)呼吸模 式训练
11、沟通必须永远放在第一位,如果走不进客户心里,技术就是 一坨粪便。
12、惊恐为什么脸发白,因为血液进入下肢,准备逃跑,所以病 人表现下肢肌肉紧张(下肢肌肉紧张的病人,要考虑病人有惊恐
心理)
13、一块肌肉的挛缩,会造成整个表线的紧张。(王晋生注:整 块肌肉的挛缩,来源与肌肉某一点的病变,逐渐演变扩大成,以 点成线,以线成面,以面成体的病变问题)
14、三角肌前束紧张是肩痛的重要原因。
15、肌肉锻炼的程序是,先放松,再收缩。
16、训练肌肉耐力的方法是,在肌肉缩短的情况维持,等待肌肉 出现酸感时再坚持一段时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