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鬼节?中元节?盂兰盆节?

 沧海一粟1951 2019-08-06
七月半祭祖节,又称施孤、鬼节、斋孤、地官节……

一开始的七月半是农作丰收秋尝祭祖演变而来的,到东汉后受道教的影响,被称为中元节。

道教认为七月半是地官诞辰,祈求地官赦罪之日,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将七月半秋尝祭祖节称为“中元节”。

既然有中元,那必然有上元、下元。

天官为正月十五上元赐福,地官为七月十五中元赦罪,水官则为十月十五下元解厄。

上元节就是元宵节,而下元节则好像从我们的生活之中消失了。

唐朝因为道教昌盛,所以中元节也跟着兴盛起来,“中元”逐渐固定成了节名延续至今。

在佛教里,七月半被称为盂兰盆节,盂兰盆是梵文的音译,盂兰盆即“解倒悬”之意,倒悬形容苦厄之状,盆是指盛供品的器皿。

佛教认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

而盂兰盆节的来源的话有一个故事。

传说,有个叫做目连的人做梦,他梦见自己去世的母亲沦落在饿鬼行列中,于是他送饭给母亲,却屡屡不行。

目连将此事告诉佛,佛劝他供养僧众多行善事,以解脱母亲在阴间的罪孽,目连在七月十五这天作盂兰盆。

于是,僧众们“皆先为施主家咒愿,愿七世父母行禅定意,然後受食”,目连尊者的母亲脱离了苦海。

那么,七月半怎么还变成了鬼节了呢?

因为不管是最早的民间习俗,到道教、佛教的节日,都存在一个统一的精神实质。

那就是祭祖、奉亲、普度,对象都是逝去的人。

不管是中元地官赦罪,还是盂兰盆布施恶鬼,都提到了鬼到人间,也难怪七月半会有鬼节,农历七月有鬼月的称呼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