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志咏示子
汤显祖
有志方有智,有智方有志。
惰士鲜明体,昏人无出意。
兼兹庶其立,缺之安所诣。
珍重少年人,努力天下事。
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有五子,皆以文才著声士林。他们的成功得益于汤显祖对子女早期教育甚严。他在《望耆儿》诗中就告诫年轻人不能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而这首《智志咏示子》,从“志”与“智”的关系来告诫他们,要智志并重,努力做好天下事。
有志方有智,有智方有志。惰士鲜明体,昏人无出意——有志向才会有智慧,有智慧才会有志向,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人如果没有远大志向,空有智慧,就会目光短浅,难成大事。如果没有聪明才智,即使有雄心大志,也会“志大才疏”,一事无成。懒惰的人很少(鲜)明白事理,因而没有智慧昏庸的人从无出人头地之愿望,所以没有志向。
兼兹庶其立,缺之安所诣。珍重少年人,努力天下事——志与智两者必须兼而得之(兼兹即兼此),才能立身处世。如果缺少了任何一项,怎能(安)会有造诣?我将这几句话告诉你们这些少年人,千万珍重,牢记于心。要关心国家,努力做好天下事。
庶:幸而、幸得。造诣,指运用学问、文武、艺术等所达到的程度、境界、水平,只有道行而无修为者谈不上造诣。《晋书·隐逸传·陶潜》有言:“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长儿吉初生日以四十字示之
陈著
吾年五十五,汝生方九年。
虽知得子晚,亦拟寿家传。
立己要庄重,存心无躁偏。
人皆可向上,从否勿归天。
陈著(1214-1297),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进士,调监饶州商税。历任白鹭书院山长,安福县令、著作郎、嘉兴县令、嵊县县令,通判扬州,临安府签判转运判,擢太学博士,以监察御史知台州。宋亡,隐居四明山中。
诗一开始叹息“吾年五十五,汝生方九年” ,尔后“虽知得子晚,亦拟寿家传”。我已经55岁了,而你年方9岁。虽然知道得子甚晚,但打算(亦拟)将你长久(寿)的传家。古人往往有长子“撑门立户”的传统,表现出作者对儿子的期望。
因此,诗接着写道:“立己要庄重,存心无躁偏。”人要立身庄重,要“立己达人” 。做事要专心,不急躁不偏激。
立己:立己达人。《论语· 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即仁德的人,自己想成功首先使别人也能成功,自己做到通达事理首先要使别人也通达事理。
庄重:言语、举止不随便,不轻浮。
存心:用心,专心。《孟子·离娄下》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接着,作者辩证地分析主客观因素的关系,再三强调: “人皆可向上,从否勿归天”。每一个都可以图求上进。成功与失败(从否),关键在于自身努力(主观因素),而不要归咎于客观环境(勿归天)。(谭南周 未来教育家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