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家的核心价值观

 老王abcd 2019-08-06

来源:王玉兴书友会 

儒家的核心价值观

文丨燕然

孔子说四十不惑,人一旦迈过四十的门槛,的的确确是平和了许多。原来非常在意的,渐渐没那么在意了,原来怎么也放不下的也渐渐能够放得下了。尤其是近来越发喜欢整理一些形而上的问题。这一整理发觉,我们生而在中国是何其幸运的一件事情。要知道,世界上的诸多文化元素中,中国文化可是传承最完整,也是最难掌握的一种文化现象。就是在今天,很多很多资质优厚的外国朋友也是大呼:中文太难学了。而我们,打一出生就在接受着浩瀚多元的中华文化的滋养。

当我们还不知道儒释道是何物的时候,这些文化基因就已经与我们的血脉和谐共存,不管我们知道还是不知道,反正它就在那里陪伴着我们成长,滋养着我们的心灵。

儒释道文化里面,对我们影响最深远的显然是儒家文化了。代代有理想的中国精英们其底色几乎都是儒者。儒者最鲜明的特色就是为社会服务,可以说选择做个儒者实际上就是选择把生命交给承担交给奉献,这句话一定是务实的。在儒家经典四部书里面处处可以感受到先贤们这样的谆谆用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修为自己的德行与能耐。为什么需要把自己的德行和能耐修得一级棒?是因为我们要为社会服务。为什么一定要为社会做服务?因为我们有非爱不可的人。这个“人”不仅仅是自己,不仅仅是家人,还有周围的人,以及社会上的每个人。而爱人就是孔子所提倡的核心观点:仁。仁者爱人。

爱人,很平凡的一个词。可我们也许要走很多很多路,要看很多很多书,要经历很多很多事才能真的懂它。尊敬的宋庆龄女士有句名言:“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孩子”,这句话成为她一生实践的目标,她做到了,这就是“仁”。人都是生而就有着仁的基因的,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

前不久带孩子们参观周恩来先生纪念馆,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小时候遭遇父母离世,当时的国家也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位懂事的吃百家饭长大的少年没有被周围环境击垮,而是立下志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虽然早就知道,可是在参观的那一刻,我还是被深深感动着。也许很多人在自己的日记里面也写过这句话,但最终因方方面面原因并没有去和自己的理想相应。一般人与总理先生之间的不同就是在于总理对这句话的践行。面对岁月流逝,生活变迁,甚至险境困境,我们是否还能够一直与自己的初心在一起,周总理就真的做到了。这就是“仁”。

《孟子》书第一章就是关于仁的对话。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作为一国之主的梁惠王见到孟子首先就问对国家治理有利的好办法,从普通人的角度看当然是很能够理解的。但孟子可不是一般人,他看问题看得更深入。君王是国家形象的代表,其思想气质内涵意志比几个有效的计策要重要太多太多。

孟子并不是否定言利,因为对方是君王这样的角色,所以希望梁惠王能够把问题看更透彻一点,修好本心是重中之重。诚意正心,然后才可修身齐家平天下。作为君王,心正则天下正,所以,孟子直接就给出了答案:仁。可见,孟子是真的懂孔子的,的确是孔子的真传学生。关于这一点,我是随着年岁增加,尤其是反复读书听课才有了一点点感悟的,我似乎看到孔孟之间莫逆于心的微笑。

与孔子莫逆于心的当然不止孟子,这样的先贤很多很多,翻开历史书籍,可以说处处皆是。正是这很多很多儒者使得儒家的价值观得以代代传承。而儒家的核心价值观便是仁。因为仁者是爱人的,爱人就是为社会服务,为社会服务就是发自内心地希望这个社会好,社会和谐了,儒者们才真正的踏实安宁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