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杂病论研读(15)

 自学中医的医馆 2019-08-08

太阳上第五

3

2019-07-17

11、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这里提到的热,是患者自身的感受。医生测得的,也许高,也许不高。

现代很多人,提出是“真寒假热、真热假寒”。这不一定叫真假。都是真,但其病机不同,而已。

应该是表里。表热里寒与表寒里热.

自强不息:

这条前半句,与太阳病的发热恶寒的症状类似,

欲得衣,应该是恶寒的表现。

但是太阳病不应该寒在骨髓。诊的话,都是发热恶寒。

断的话,只有看其他手段了,比如脉沉浮。

都是诊,而断的原则。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伤寒论第一方:

桂枝汤:

一、六病分,太阳病;外感表证;二、主症、发热、汗出、恶寒(风)、头身痛;三、脉像:寸浮  尺弱;脉为虚像。四、病机:正气不足。

桂枝汤是虚人感冒。我老师,经常讲,桂枝汤的作用是补中益气。后世李东桓深得仲景意,另创立补中益气汤来治疗感冒初起。

后世一直纠缠在营卫不和上。

今天讨论的不多。无从下嘴?

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14条的“反”。说明了不正常。这个症状不按常理出牌。

正常的身体肌肉强直。应该是无汗的;有汗了,身体肌肉是松弛的。而这个反而不是这样子了。

发热、汗出。为桂枝汤所主。肌肉强直,加葛根;

后看痉病,则桂枝汤加葛根,其实为刚痉方。葛根汤是欲,还没有刚痉的阶段。无汗;

葛根主肌肉强直吗?

学习葛根这味药:

58、葛根

《神农本草经》:【葛根】味甘。平。主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葛谷】治下痢十岁已上。一名鸡齐根。生汶山川谷。

葛根在这里的作用,是“诸痹”了。就是热痹。大热,导致人体项背强直,就是古代的“痹症”。

其他的作用,如呕吐,消渴。大热;好理解。

起阴气该咋理解?

葛根“起阴气”最早见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今后历代医家罕见此提法,当今多以“升发脾胃清阳之气”来陈述其功能。

阴气与阳气是一对;“阴”而且是“气”?是不是,今天讲的“津液”类有形的呢?就是升津液?向体表散布津液?全身输布津液。

在血管内为血,出血管为津液;

所以,治消渴;补充体内的津液了,人体就不感到“干渴”了;

治下利:我的感觉是补充体液,因为下利往往导致人体的体液失衡;术语叫“人体脱水”。葛根可以增加体液;

身大热:身热,就消耗人体的津液,容易脱水。故用之。

呕吐也同上。

看这篇文章(葛根起阴气怎么讲)。起阴气,就是把身体废弃的水或即将排泄是废水,重新蒸化为身体的津液。为起阴气。把阴气又加入体循环。

回头看看桂枝汤的桂枝与芍药

2、桂枝

《神农本草经》:【牡桂】味辛。温。主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生南海山谷。

《名医别录》:【牡桂】无毒。主治心痛。胁风。胁痛。温筋通脉。止烦。出汗。生南海。

《神农本草经》:【箘桂】味辛。温。主治百疾。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轻身。不老。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生交址桂林山谷。

回到桂枝;首先,看看“补中益气”

“补中益气”,就是桂枝的机与关;桂枝的功效,就是补中益气。一补中益气来统领其他的功效。

桂枝的作用?就是“抓革命促生产”了?

主治:

1、上气:就是个人感觉从心腹向上冲动,就是心悸;气上冲胸,脉促胸满。这个气上冲,是心悸引起的。是心虚;急需能量(谷气,葡萄糖)来补充的——气上冲;如:桂枝汤去芍药

2、咳逆:咳嗽而且逆反。我的理解,就是喘急。如:小青龙汤。

3、结气。气结而非结实(有形之结)?什么地方有气的集聚?胸满吗?桂枝汤去芍药吗?

4、喉痹。喉痹,中医耳鼻喉科疾病咽喉病名词。是指以咽部红肿疼痛,或干燥、异物感,或咽痒不适,吞咽不利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半夏散,就是半夏、桂枝、甘草,三味。治疗喉痹——少阴病,咽中疼。

5、吐吸。?呼吸急促吗?

6、利关节。治疗关节疼痛。如“桂枝芍药知母汤”。

道哥:

又回到桂枝汤了?

各派学说的起始点

这个用边关战争吃紧,来解释容易理解

里不虚,如果里虚,敌人就长驱而入了(到少阳或阳明了)

桂枝应该是阶级斗争,枣姜甘才是抓革命促生产

甄去病:

桂枝的作用:保卫祖国;

道哥:
其实你再往后看桂枝的用处,不只仅限于表证(中风)

津液虚、气逆时都要用到

所以,要细琢磨桂枝汤,就得仔细归纳一下,桂枝到底在起什么作用

这东西都是实打实的,不可能再有理论满天飞

一说到补中益气,大家都说黄芪、党参(人参)都是,但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什么情况下用哪个?各自的禁忌是什么,这个还是要细扣扣

黄芪与麻黄是一个相对。

麻黄是表闭不开、黄芪是表开不闭

表开不闭,导致表虚严重,特别恶寒的证,都有黄芪。黄芪的作用在于实表。

为何实表能益气呢。就像蒸馒头的多层笼屉,如果到处漏气,馒头也蒸不好(这就是黄芪证);如果把这些漏的地方都修复好了,当然里面的气也足了

这就是黄芪能益气的道理。桂枝也是这样啊,仅次于黄芪证

经方中有8方用到

多与桂枝同用

黄芪还能利在表的水湿,比如痹痛、水肿、黄汁、肤黄,还有个治痈久败疮。

说其益气,精确说是“益卫气”

26、黄芪

《神农本草经》:【黄耆】味甘。微温。主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一名戴糁。生蜀郡山谷。

维纳斯:

我感觉桂枝汤就是个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的。好多方子是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黄芪的补气与人参(党参)还不同

用现在的话,就是,黄芪是把人体的组织——如肌肉,化解成气血,去填补急需补救外伤。

用学术的专业话,就是加强人体的“异化作用”

人参,既有同化作用,又有异化作用

常说这个卫气营血,这个营气又是个啥呢?

基地,根据地;根据地是血

根据能培养武装人员的能力叫营

这些武装人员到了战场叫气,这些武装人员能打仗的能力才叫卫。

出则为军,入则为民。营卫是一体的两面。

气血是本体、本身,比如水就是个水,营卫是功能,比如水能浇花

卫是气的功能 ,营是血的功能

称呼的不同。而已、气血是一体两面

没有单独的气,单独的血,是死血。离经之血

但往往这种概念或者名词的定义,使我们在学习上造成很大困惑

下面谈谈芍药

6、芍药

《神农本草经》:【芍药】味苦。平。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生中岳川谷。

芍药主治腹疼。邪气引起的腹疼。这个药效,都知道的。

除血痹?血痹虚劳的黄芪桂枝五物汤倒是有。汗出。一般都有芍药,我的理解,就是芍药有补益气血的作用,特别是有益于皮肤,缺津液。项背强直与肌肉失养,必用芍药;

那芍药是美容佳品了?

百度:——血痹是发生于肢端的一种血管性疾病,多由四肢末端动脉发生阵发性痉挛,使皮肤因缺血而成苍白色或局部缺氧而发绀。祖国医学认为血痹是邪入血分而成的痹症。由气血虚弱,当风睡卧,或因劳汗出,风邪乘虚侵入,使血气闭阻不通所致。而成苍白色或局部缺氧而发绀。祖国医学认为血痹是邪入血分而成的痹症。由气血虚弱,当风睡卧,或因劳汗出,风邪乘虚侵入,使血气闭阻不通所致。

——芍药所主。

破坚积——血瘀是不是呢?如桂枝茯苓丸等?

历节病中的芍药是不是也是破坚积?

积,病证名。胸腹内积块坚硬不移,痛有定处的一类疾患。——百度

疝瘕 ——是一种疾病的名称,亦称疝(疒^颓)、蛊者。疝瘕多是由寒邪与脏气相搏,结聚少腹,冤热而痫,溲出血液者。疝瘕一词,见于中医经典《内经》,全书共见3次,义指由于寒凝气积→腹中包块,气积而痛和或伴有小便出白的病证。

止痛:腹疼、肌肉疼痛常用,有些胆囊炎疼痛,也治。

利小便:利,使小便下泄的更顺利。在什么情况下利小便呢?是不是在破坚积的时候,把废物,通过小便利下去呢?

益气:芍药的功效是“益气”,益气,我的理解,就是补血;有增加血液的作用。

具有补益的作用,或者说,以上的功效,是在补益的前提下取得的。

苏医生:

@毛延生 芍药应不是攻坚吧,它本属阴药,阴成型哪!历节病芍药名有缓急止痛(有芍药甘草汤意)

@毛延生 芍药可收缩静脉血,如下肢静脉曲张或抽筋可重加用之

@毛延生 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因喘促胸满估计有的是心脏功能差,此时用了芍药,它收缩静脉血,让回心血增多而更胸满,故张仲景有胸满不用芍药!

——我同意这个,急则治标;脉促胸满是心脏问题,桂枝汤去芍药,有助于恢复心脏,使之平缓下来。

常规的桂枝汤。关于芍药。我的感觉,是人体汗出,后,可能皮肤失去一部分营养,芍药的功效,对汗出后皮肤的失养可以进行补充——一般出汗后用芍药。

道哥:
芍药是味理血药,养血生津,缓急止痛,清热凉血

但芍药为寒性,遇到忌寒时就得去掉

你桂枝看成气分“把门的”,就把芍药看成血分“把门的”

我是汗出了。就考虑一下芍药。

汗多了也伤血分啊;汗血同源。

苏医生:

芍药酸寒属阴药,阴成型吧,好象有的皮肤下陷(麻疹),此时有个精典之小方两味药黄芩芍药,芍药属阴药去填冲陷坑,黄岑再去热而治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